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异构蜂窝网络中D2D(device-to-device)通信用户复用蜂窝用户上行信道产生的频谱资源分配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离散鸽群算法(PIO)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机制.通过设置信干噪比(SINR)门限值保证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QoS),使用基于改进地图-指南针算子和认知因子的离散鸽群算法(IMCBPIO)为D2D用户进行资源分配,并采用基于接收SINR的闭环功率控制算法动态调整用户的发送功率,以减少用户与基站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存在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案能够有效抑制异构网络中由于引入D2D用户后导致的干扰,降低通信用户的中断概率,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2.
D2D通信中基于信噪比均衡的资源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蜂窝系统中D2D通信和蜂窝通信模式下的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噪比均衡的资源分配算法。在优化所有用户接收干扰功率和均衡所有用户信噪比的基础上,建立以最大化系统总吞吐量为目标的凸优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凸优化问题,得到闭式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D2D链路与蜂窝链路的信噪比及系统总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D2D(Device-to-Device)通信通过复用蜂窝用户的频谱资源来提升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并提高系统吞吐量,但同时也为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同频干扰。为了应对复杂的干扰问题,并在保证资源分配公平性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系统吞吐量,提出一种基于烟花算法的D2D资源分配方案,以最大化系统的加权和速率为目标,将资源分配矩阵抽象为烟花,通过爆炸、变异、选择等过程求出最终的匹配矩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电子技术应用》2016,(12):93-96
将全双工技术运用到D2D(Device-to-Device)通信中,可以增大D2D用户的吞吐量进而提高系统吞吐量,但全双工通信带来的自干扰也不可避免。考虑多个D2D用户对可共享相同的蜂窝用户资源,此时D2D用户对之间将产生同频干扰。针对该问题,在系统中用户正常通信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中点着色的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将D2D用户对之间的同频干扰限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利用图论中图的点着色算法协调D2D用户对和蜂窝用户之间的资源以最大化系统的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半双工D2D通信,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D2D用户的通信质量,并提升了整个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5.
在5G系统中,毫米波(mmWave)与终端直通技术(device-to-device,D2D)有利于提升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针对73 GHz下underlay蜂窝网络中的D2D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为了降低彼此间的干扰,首先提出对基站和D2D用户接收机进行区域限制;其次利用线性相关的方法选出可复用的蜂窝用户;最后在满足蜂窝通信和D2D通信服务质量(QoS)的要求下提出一种基于干扰控制的资源分配,以提升系统的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性能优于参考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吞吐量和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6.
D2D(device to device)作为5G通信的核心技术,在满足用户通信需求与提高用户连通数量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复用算法的系统中断概率过高和用户资源消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穷举搜索的D2D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引入穷举搜索法初步确定用户发射功率;同时参考蜂窝与D2D用户状态以确定复用组合;应用调整功率步骤降低中断概率。仿真结果表明,小蜂窝用户数时基于穷举搜索的D2D资源分配算法相比于传统算法,在多D2D用户数情况下的连通概率平均提高了15.7%,用户资源消耗平均降低了10.5%。  相似文献   

7.
针对D2D通信复用异构蜂窝网络上行信道产生的干扰问题和频谱资源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对一Gale-Shapley算法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案。本方案允许多个D2D用户共享一个蜂窝用户信道资源,通过设置信干噪比(SINR)门限保证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QOS)。根据信道分配情况,构建D2D用户和信道的偏好列表,最大化系统总容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收敛较快,复杂度较低,能够有效保证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系统总容量接近最优解。本研究为实现D2D用户和蜂窝用户的频谱资源共享,提高频谱利用率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当前,车联网系统中存在频谱资源有限、系统干扰较大、D2D(device to device)用户通信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狼优化和匈牙利算法的D2D资源分配策略。在保证蜂窝用户以及D2D用户通信质量的前提下,该模型首先利用灰狼优化获得每个D2D用户的最佳发射功率,然后利用匈牙利算法实现D2D用户与蜂窝用户的最佳信道匹配,最大化D2D用户的总容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和声搜索算法和遗传算法相比,在有效提升D2D用户的总容量同时,单个D2D用户也能获得较高的最大、最小容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D2D通信与蜂窝通信复用频谱资源时会产生同频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保证蜂窝用户通信质量的功率分配算法。在保证蜂窝用户平均SINR和最小SINR双重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以最大化D2D链路平均吞吐量为目标的凸优化问题,并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推导出最优功率分配的闭式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保证蜂窝用户通信质量,而且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D2D链路以及整个系统的总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蜂窝网络中边缘用户的QoS,可在蜂窝网络中引入了D2D辅助中继技术,然而由于D2D链路复用蜂窝资源会与蜂窝链路之间产生同频干扰,为了降低这种干扰,提出了一种联合资源分配的中继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一种资源分配策略,使得D2D链路对蜂窝链路产生的干扰最小,然后结合资源分配结果提出了一个中继选择方案,该方案不仅考虑了D2D链路和回程链路的信道质量,而且还同时考虑到了对蜂窝链路的干扰问题。通过仿真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不仅能有效提升边缘用户吞吐量,同时保证了中心用户的QoS。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目前的D2D多播内容分发机制因冗余传输过高而导致簇头节点能量效率以及系统频谱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需求感知的D2D视频分发机制。通过对用户视频服务请求进行预测,在为服务请求用户分发视频的同时将视频推送给潜在服务用户。首先,根据用户的兴趣、视频的流行度以及用户设备的剩余能量等估算出潜在服务用户接受视频推送的意愿;其次,提出视频分发服务效用值度量来衡量视频分发服务的价值,并对最优化簇头能量效率问题进行建模;最后,提出最优化簇头能量效率的D2D视频分发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D2D视频分发机制相较于传统分发机制其簇头的能量效率及系统吞吐量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从3D相关技术入手,初步讨论了人类视觉及相关转换技术。接着重点描述基于3d红蓝立体原理的图像转换原理,从图像颜色空间角度,着重讨论2D转3D的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并基于电视类节目图像给出一套完整系统设计及实现,并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三维飞行时间摄像机可实时同步获取场景三维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虽然它存在图像分辨率和质量较差等问题,但它可作为二维摄像机的互补.本文借鉴立体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2D/3D摄像机融合的三维视觉信息获取方案.论文首先基于固定空间关系和相近视野原则,设计2D/3D立体摄像机系统对空间场景同步成像.结合三维TOF摄像机成像特性,论文借鉴立体视觉技术完成二维摄像机的高质量二维彩色图像与插补后的三维摄像机深度图像的匹配关联.因此,本方法可实现场景的高精度彩色图像和对应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同步获取,同时保留了二维摄像机的高质量彩色二维成像和三维摄像机的快速稠密三维信息获取的优势.2D/3D摄像机图像融合匹配算法复杂度低,匹配精度和准确度取决于二维摄像机和三维摄像机自身性能、摄像机标定参数精度和深度图像插补算法,不会引入新的运算误差.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16.
在MATLAB中用数据文件制作二维、三维图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杨  王茹  林辉 《电脑学习》2002,(3):36-37
介绍变压器局部放电数据在MATLAB中转换为文本文件的数据并做出二维、三维图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Directional backlight unit (BLU) design concept was applied to realize full‐resolution field alternate auto‐stereoscop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CDs) with built‐in 3D/2D and 2D/3D.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BLU design requires priority in realizing 2D mode or 3D mode. The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 of BLU with two confronting illuminating sets was applied to build 2D mode into 3D display and 3D mode into 2D display. An LCD with 2D mode as primary function requires higher double‐sided luminance uniformity than 3D mode. On the other hand, an LCD with 3D mode requires higher single‐sided luminance uniformity than 2D mode. For increasing the double‐sided luminance uniformity for 2D mode as a primary function of the display, the former BLU design was realized by using uniform prismatic structure, that is, using uniform bilateral prismatic structure with a cross section of isosceles triangle on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light‐guide plate. For increasing single‐sided luminance uniformity for 3D mode as a primary function of the display, the latter was realized by using graded angle design, that is, unilateral prisms with a cross section of a scalene triangle on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light‐guide plate. The LCDs of small‐sized‐handheld game devices and still cameras were fabricated using the 3D/2D and 2D/3D displays.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维插值的人头像三维表面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尚书  程义民  王以孝  段鸿 《计算机工程》2003,29(14):148-150,162
描述了一种基于一维插值的人头像三维表面的重建方法。该方法从几个不同侧面的人体头部条形图获得人头像的三维条形图.经过型值点的提取,一维三次样条插值,三维重建,进而得到任意分辨率的人体头部三维曲而的数字表示及三角形、四边形网格图等表示形式,一维插值与传统的三维曲面重建的二维插值方法相比较,算法简单,三维曲面重建所需的时间也较少。该方法已在PIII 800PC机上进行了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脸识别:从二维到三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目前大部分研究都还只是针对二维人脸图像,但是3D人脸模型包含更丰富的人脸信息,有助于机器对人脸的识别。从二维到三维,人脸识别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3D人脸数据的获取方式入手,介绍最近提出的一系列3D人脸识别算法,并进行归类。最后提出"有针对性地获取3D人脸模型数据是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Direct3D(以下简称D3D)Player是测试显卡驱动所必须的工具软件,其设计并没有考虑到性能,渲染一帧画面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给显卡驱动程序的开发带来不便。提出针对D3D Player的性能优化方法,从其运行的机制上研究如何提高其性能,将其分成脚本编译子系统和编译后目标代码执行子系统,最后实现一个优化的D3D Player,并以3D MARK 2001-2005的若干个测试用例来测试D3D Player的优化效果,并比较优化前后的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