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基于绘画语言形式的基本架构,从绘画语言形式层面对古典园林私家园林代表--个园进行分析。以个园"四季假山"的假山置石艺术以及有扬州名片之称"竹林"两个的特色作为切入口,站在绘画语言形式的这样特别的视角,对古典园林设计个园的设计语言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和审美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徵明的人生经历、绘画思想和绘画特点来进行分析,以其山水画进行主要研究,使读者更了解文徵明的绘画成就。  相似文献   

3.
苏州古典园林是集合展现中国古人热爱自然山水的思想感情与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优秀文化遗产。园林中的空间形态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蕴含了古人的造园智慧与师法自然的思维方式。为了探索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形态视觉语言在服装中的独特表达,为服装设计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对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与论证,探讨并提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形态视觉语言及其表现特征,以及在服装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旨在为之后学者做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系的一种,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主题内容是山川自然景色,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在隋唐时独立并走向成熟。吴门画派是中国明朝中期的绘画派别,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宏作为其代表人物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据资料记载,欧洲绘画在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时,流传于中国,张宏作为同时期的画家,在绘画中所使用的透视法、设色法等与西方画法的技法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创始画家之一朱莱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与罗塞蒂、威廉.亨特等人共同创立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主张让艺术回到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绘画之前,重拾自然的本源,反对矫饰与程式化的绘画模式。这就与当时的学院派形成了一种暗中的对峙、而米莱的代表作《奥菲利亚》正是以其极度逼近自然的描摹、“去历史画与宏大叙事”的题材与非古典化的唯美主义成为了这一画派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奥菲利亚》这幅画出发,探讨其对当时学院派程式化、教条化的绘画既定模式之反叛,并进一步挖掘该画从技法上与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最大可能地还原其重要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王潇 《福建轻纺》2002,(11):20-21
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和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是世界两大古代园林体系,而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园林,不外明清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中国人很聪明,《江南园林志》中说,“园的繁体字即反映了园之布局。囗者园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在前似石似树。”江南园林更荟萃了我国园林的精华。南京、苏州、扬州、无锡等地都有私家园林保存至今,比如苏州的园林。一说苏州“以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号称宋元明清四大名园”;一说“以静观为主之网师园,以动观为主拙政园,苍古之沧浪亭,华瞻之留园,合称苏州四大…  相似文献   

7.
园林     
《缤纷家居》2014,(4):199+197-198
正中国古代的艺术,把"含道应物,千想妙得,橙怀味象,应物会心"作为设计原则,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亦相契合。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因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  相似文献   

8.
传统古典园林中园必隔,水必曲,犹抱琵琶半遮面,其核心就是"隐"。私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士人维系和传承并彰显自身政治思想和人格追求精神寄托的场所,也是隐逸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隐逸文化对私家园林的兴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私家园林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隐逸文化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了隐逸文化对私家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门画派作为中国画艺术的代表画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被国内外服装设计师们广泛借鉴应用。本文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设计案例,探讨了吴门画派艺术融入服装设计的方式及在服装产品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该画派艺术在服装领域中的价值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陈淳以画闻名于世,备受瞩目.陈淳作为"吴门书派"后继者之一,他的书法与绘画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本文拟从陈淳书画在艺术技巧上的相通性角度出发,分析陈淳书法和绘画之间的渊源以及陈淳书画相通思想来源、具体书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从而了解陈淳书法和绘画艺术技巧上的关系,对于进一步解读淳书画相通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都市丝绸     
正苏州与杭州,是江南风景如画的美丽城市,而苏州以她的摇曳、婉约、风韵千姿,更以她的丝绸、园林、昆曲、评弹、吴门书画独领风骚。凡是到过苏州的人,都会于她的吴文化深深陶醉而流连忘返。自宋室南渡以后,苏州、杭州已然成为神州大地重要的都市,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生产进步。地理、人文造就了天堂的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世人对苏州、杭州的溢美称呼,是名副其实的形象比喻,是世人向往旅游和居住之地。天堂形象的重要标志就是流畅飘逸、华丽尊贵的丝绸了。苏州的丝绸,是吴文化主要符号之一,她与杭州丝绸并驾齐驱,盛誉满满。  相似文献   

12.
《广西轻工业》2015,(12):128-129
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同根共气,互相影响。以隋唐山水画和园林为例,从画理和画境两方面对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与园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中极具古典传统色彩的中国画形式各样,有一种作为绘画基础全部用线来表现物体对象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白描"。它是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作为绘画基础,同时代表着中国画的共同特点,无论写意方向的花鸟、人物,还是书法它们的用笔之间都是融会贯通的。所以通常讲白描在章法技巧上的要求很高,在用笔上更讲究力度的变化、线条的流畅、墨色的浓淡。  相似文献   

14.
基于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的毛衫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纹样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中的一大闪光点,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文中通过归纳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纹样的文化内涵,阐述其与针织毛衫设计的关系,并结合针织毛衫的设计方法,从古典园林花窗纹样的美学特点、造型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同时针对古典园林花窗元素在针织毛衫中的创新应用进行探索,进行解构二次重组装饰设计及应用,使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针织毛衫相融合,塑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针织毛衫新产品,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从空间叙事探索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于苏州古典私家园林拙政园的空间探讨古典私家园林的空间叙事表达。从造园的意境创造、节点设置、路径编排、空间组合以及造园手法,全方面的分析叙事空间中的心理空间、故事空间、形式空间、存在空间等四个空间类型。从而帮助我们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16.
印象派是历史转折时期中的重要流派,研究印象派对探索艺术的本质有着极大的重要作用。论文根据历史,深入的分析了印象派发展的历史和审美特性。明确的阐述了印象派审美的多样性。归纳了印象派在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随后立足当下,探究印象派对中国当代油画的联系与影响。文章抽丝剥茧,提取了中国当代受法国印象派影响的价值,展开分析油画中主观表现的客观的世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作用,分析了印象派出现之后,审美的转变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还分析了印象派画中的形色结合、冷暖对比、补色运用以及它们的影响。提出了画面空间关系的平衡与协调。最后还论述了印象画派解除了中国当代油画家在工艺性上的束缚,使得中国当代油画家创作的画面更加活跃。最后论证了印象画派对表现"真实"实物的一种独特的态度与灵动的风格。探索中西方绘画中的意境美。通过对印象派的研究,印象派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印象派与色彩学的关系,色彩是绘画中"有意味"的符号,对整幅画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印象主义与古典画派相比,不依据可靠的知识,而以瞬间的印象作画。他们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依据瞬间的感受描绘眼前所看到的物体,把脑海中的色彩立即呈现在画布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唯有运用了协调的色彩,印象派的画作才有耐人的精彩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东园是明代南京的著名园林,本文旨在《不朽的林泉》和文徵明东园图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存的相关园记、园诗进行详细的解读,着重分析园林的建筑、花木、山石、水体等造园要素,并概括东园造园的主要特色,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理念并对现代园林的设计与营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漆画作为当代绘画的一种,"漆"和"画"是它的根本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漆画艺术语言的特殊形式。既有传统材料之美,又有传统工艺之美,同时作为绘画性语言自由表达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使漆画艺术成为具有民族风格、文化内涵的有意味形式。  相似文献   

20.
《广西轻工业》2019,(10):120-121
《吴门补乘》曾说:"陆墓窑户为鳞,砸土烧砖,终岁不绝"。御窑金砖现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的陆慕镇,由于陆慕的黄泥适宜制坯成砖,且做工考究、烧制有方、技艺独特,所产金砖细腻坚硬,所以便有着后人所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美誉。而金砖的烧制工艺又极为复杂,在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烘干、烘焙、窑水、出窑等八道工序之后,这项传统的烧制艺术表现更能表现出苏州工艺的精工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