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美国国家地理、Discovery等频道的一些优秀纪实类节目大量引进,鸿篇巨制的《故宫》、《新丝绸之路》、《再说长江》等大气磅礴的专题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相继首播,《复活的军团》、《故宫》在国际市场上旗开得胜,电视屏幕上的纪录片吸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  相似文献   

2.
时代需要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作品,市场与社会呼吁精品电视纪录片的出现。近年来,随着《公司的力量》、《华尔街》、《见证海南》、《故宫》、《敦煌》、《城市之光》等优秀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广大观众看到了电视纪录片的希望和前景。为纪念中国入世十周年,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了大型史诗电视纪录片《见证WTO》,发现与见证这一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罗马交响诗三部曲”是印象主义标题音乐的杰出代表,包括《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节日》,作者是雷斯庇基。  相似文献   

4.
《变频器世界》2005,(10):40-40
西安——一座今人难以忘怀的城市,这里的黄河和高坡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中华三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秦,从这里发祥继而统一了中国;汉唐雄风,四海折服;古老的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将我们的文化艺术和优质的货物送达波斯、罗马。这里是创造历史的地方;是书写历史的地方;更是中华民族英才倍出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左麟右李 《数码》2004,(9):176-178
张艺谋第一部武侠电影《英雄》公映之前,一部记录《英雄》诞生过程的DV纪录片《缘起》率先引起世人关注,纪录片导演甘露和玄流纪录电影工作室也为人们所知。张艺谋最新武侠电影《十面埋伏》热映之际,如潮评论比《英雄》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电影《十面埋伏》的纪录片《如花》中,导演甘露用DV记录了《十面埋伏》中的埋伏,为饱受争议的《十面埋伏》做了真实注解。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中国》于2020年在湖南卫视首播,节目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纪录片《中国》的制作方式有别于其他纪录片,该作品基于历史史实,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再现“真实”,从视听元素和人物要素等方面进行虚构,这是纪录片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同时也帮助纪录片创作者打开了不一样的创作视野,提供了纪录片创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闻     
美国华裔导演以纪录片《我爱你,妈咪!》入围艾美奖 据美国《世畀日报》报道,美国华裔导演王思宁的纪录片作品《我爱你,妈咪!》.入围第32届新闻及纪录片艾美奖(News&Documentary Emmy Awards)。  相似文献   

8.
2009台北电影节7月12日闭幕,最佳纪录片为刘嵩《黄羊川》,纪录片特别奖为邹猷新、韩忠翰、王振宇联合作品《练将》。正如报名资格所限定的,纪录片均为台湾导演作品。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随着我国对外宣传格局的扩大,以中国治理成果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展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以来的发展成就全貌的纪录片,《我的新疆日记》的研究价值较大。文章将以纪录片《我的新疆日记》为主要分析对象,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解析,分析《古道新风》《河沙俱下》《天山脚下》三集纪录片体现出的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叙事时间、语态和语式。笔者希望通过对该纪录片的解析,为之后的影视作品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纪录片顾名思义,包括两个方面——人类学和纪录片,两者密不可分。笔者站在人类学纪录片的基础上,对《含泪活着》进行分析,总结了人类学纪录片中体现的纪录片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说到优秀的纪录片生产基地.就不能不提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影厂),许多当下中国最好的纪录片都在此诞生:如《故宫》、《敦煌》、《中国三峡》、《黄河》、《长安街》、《时间之光》等等。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无价之保》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观众广泛好评,并在豆瓣获得9.4分的好成绩,主题重大、紧扣社会热点、以人为切入点、故事真实、情感真实、故事化叙事、契合融媒体传播特点等是纪录片《无价之保》成功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结合《无价之保》的具体内容,分析该纪录片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的自然历史纪录片《史前星球》在国内外引起了热议,尤以其精湛的计算机动画(ComputerGraphics,CG)内容为甚。CG画面因其昂贵、复杂的特性等原因,在纪录片中的占比极小,但《史前星球》做到了全片绝大部分都由CG画面构成,且画面真实感超越了以往同类型纪录片。CG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给自然历史纪录片带来的不仅是画面质感的升级,更是表现形式、内容、结构的巨大飞跃。基于此,本文以《史前星球》为例,分析CG技术在自然历史纪录片中的使用情况,论述CG技术对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影响,提出CG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国崛起     
这是中央电视台继《再说长江》之后又制作的一部大型人文纪录片,片子的主题已经通过片名点出。与央视以往的纪录片一样,这套《大国崛起》受到了知识界和普通消费者的力捧,但是也有与以往不同的情况出现,可以说央视以往的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没有像《大国崛起》那样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两会期间,一份名为《关于促进纪录片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的议案正式提出。2010年10月,纪录片产业化被提上政策高度,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角度对纪录片产业化的方向、路线和目标进行规定,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一年过去了,无论是中央级专业纪录频道——央视纪录频道的开播,还是...  相似文献   

16.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美食题材纪录片已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纪录片类型。该类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不仅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样本,在对外传播实践上也具有重要价值,成为西方观照中国的切入点之一。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所表征的空间进行考察。在实体空间层面,《风味人间》通过刻画中国城乡空间的融合与对立,表达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忧思;在想象空间层面,该纪录片通过方言和人物这两大感官要素,为观众塑造了基于地方符号的情感空间;在意义空间层面,基于该纪录片的网生特性,观者与创作者通力打造出弹幕主客互动空间,实现意义的延伸和流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对外的名片和对内的向心力,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已然成为构建城市形象的重要推手,而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和媒介特征完美适配城市形象的构建。本文以美食类纪录片《寻味东莞》为例,通过剖析当前传统纪录片在城市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纪录片《寻味东莞》对于城市形象建构的创新探索。笔者站在纪录片与城市形象的内部、外部和整体维度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往后纪录片建构城市形象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大型高清纪录片《故宫》拍摄及前/后期制作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是我国第一部全部采用高清电视技术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彼得莱尔曾经是服务于法国各个电影节的专家,几十年来,每到电影节开幕前后,我们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由此他也是看到亚洲纪录片最多的评委之一。当我问到他对亚洲(中国)纪录片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时候,他脱口而出的是:设置悬念。这在西方,特别是在法国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我们现在在中央电视台9频道和中央电视台1频道的《魅力纪录》,能够看到很多优秀的纪录片,但是如果你细细观察,会发现精典的纪录片大都是从国外购买的,其中不乏真正有人类学价值的冰川大河、生物起源……比如《鸟瞰地球》《微观世界》《南太平洋》等等。这些纪录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几年、几十年的追踪纪录,没有人为的悬念设置。  相似文献   

20.
“罗马交响诗三部曲”是印象主义标题音乐的杰出代表,包括《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节日》,作者是雷斯庇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