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棉花市场已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棉花经营的主体呈多元化格局,越来越多的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和纺织企业等其他形式的组织参与到棉花的收购加工行列中来,由此而引起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收购、加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复杂。《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棉花资源,提高棉花质量,维护棉花市场流通秩序起了一定作用,可是我们在遵守执行《条例》和《办法》的经营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植棉面积大幅减少,有些地区的棉花经销者质量意识淡薄,经营不利,造成企业亏损。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我们迫切需要提高棉花质量,增强棉花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重新树立棉花企业的形象。棉花是国家军需民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其成本占到纺纱厂总成本的80 %左右)。棉花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纱线和织物的质量。优质的棉花质量是企业信誉的保障,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全面提高棉花质量,重新树立棉花企业形象,才能增强棉花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我认为真正做到提高棉花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美国和我国棉花加工工业现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对棉花加工工艺的要求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为顺利执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提升我国棉花加工企业竞争力,须从棉机设备生产企业和棉花加工企业两方面入手;在设备上实现设备工艺一体化,设备控制一体化,设备监测、检测一体化;在棉花加工企业杜绝棉花加工企业建厂设备安装东拼西凑,注重棉花加工企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拓宽棉花经营渠道,允许具备资格条件的棉纺企业和良种棉加工企业经营棉花,价格放开,由市场决定棉花购销价格,把棉花推向市场。新疆是全国的产棉大省,在“一黑一白”战略下,大力发展棉花生产,依靠棉花脱贫致富。而新疆又存在地处偏远、运距长、运输较为不便等劣势,在近两年棉花“供大于求”的局面下,新疆棉花在全国、甚至世界上如何能取胜于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呢?我认为,在价格随行就市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以质量赢得客户,赢得信誉质量是信誉的保证,有优质的棉花…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中国最具有潜力的棉花产区。数年来,棉花产量居全国首位,占据全国产量的30%,棉花已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也随之提高,许多轧花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疆遍地开花。不管是否有棉花收购,加工资格认定,其加工的棉花质量能否保证,都竞相地参与收购、加工,使棉花的收购、加工质量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了新疆棉的声誉。笔者近年来曾多次于收购季节前往产地参与收购、加工,亲自感受到了有些不法棉花加工企业以牟取利润为目的,利用机械或人工手段,故意在棉花中掺入会导致棉花质量下降,变质或改变其重量的棉性、非棉性杂物,给用棉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世界棉花加工机械现状和市场走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加工技术和装备在棉花产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现棉花生产模式转变、提高棉花资源使用价值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对世界主要产棉国棉花产能和棉花加工技术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当前世界棉花加工产能严重过剩、棉机市场几近饱和的形势下,中国棉机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把世界棉机市场的蛋糕做大的一些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棉机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2012棉花年度新体制棉花企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连续两年实行收储政策,将棉花经营的主体锁定在新体制企业。但2012棉花年度新体制企业倍受煎熬,承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1.籽、皮棉价格一直处于倒挂状态。  相似文献   

8.
棉花签证检验,对于棉花们市收购、集并检验,加工产质检验起到了领导和监督的作用,同时,签发的棉花检验证书是棉花的质量凭证和纺织厂验收结价的依据。因此,签证检验是执行国家棉花标准,加强棉花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从长远角度看,是企业经济管理、维护企业信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严格把好签证检验关,对正确处理农工商三者关系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整合进行时     
自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棉花加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棉花加工能力严重过剩。2004年开始试点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给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提出了集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有力地引导了棉花加工行业的发展。2007年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呈现倒退趋势,大批棉花加工厂被收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棉花加工企业在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都要涉及到棉花加工机械设备的选择,用户在选择棉机设备时,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津法规,从企业的生产工艺、资源占有量、生产能力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自1999年底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行业的“爆米花效应”使棉花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11.
棉花新标准即将实施,在这一工作中如何找准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并落到实处对纤检系统而言尤为重要。2012年棉花标准修订后,其核心内容是对棉花品级指标进行改革。为此,观念的转变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的效果。如何使企业更好地理解标准、执行标准,真正使企业受益呢?这就需要纤检部门引导企业,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国家在管好棉花储备、进出口和强化棉花质量监督的前提下,完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拓宽棉花经营渠道,转换棉花企业经营机制,降低流通费用,建立新型的产销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极少数棉花加工企业、个体承包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棉花清花、轧花、打包过程中掺入不孕籽回收棉、棉短绒,破坏了棉花资源,降低了棉花使用价值,严重影响了纺织企业的成纱质量,给纺织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下面就如何检验掺入棉花中的不孕籽回收棉和棉短绒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拓宽棉花经营渠道,允许具备资格条件的棉纺企业和良种棉加工企业经营棉花,价格放开,由市场决定棉花购销价格,把棉花推向市场。我们新疆在“一黑一白”战略下,大力发展棉花生产,依靠棉花脱贫致富,是全国的产棉大省。而新疆又存在地处偏远、运距长、运输较为不便等劣势。在近两年棉花“供大于求”的局面下,新疆棉花在全国、甚至世界上如何能取胜于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呢?我认为,在价格随行就市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以质量赢得客户,赢得信誉质量是信誉的保证,有优质的棉花,才有纺织企…  相似文献   

15.
在 2 0 0 0年的棉花收购大战中 ,占有经营主渠道的棉花经营企业已被个体棉贩耗去了不少“内力”。在棉花市场竞争中 ,有些棉花经营企业显得非常被动 ,完全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对于那些注重企业形象和信息化建设 ,打“品牌经营”仗和强化企业管理的棉花企业都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动。以下就江苏省东耘棉花有限公司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做一介绍 ,供广大同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棉花经营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以前,由供销社棉麻公司一家经营棉花的优势被彻底打破,凡具备棉花收购加工资格的棉纺企业、良种棉加工厂及其它企业纷纷涉足棉花收购市场,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棉花市场,棉花收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供销社棉麻公司作为棉花收购主渠道的优势面临极大的市场挑战。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棉花收购工作的新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棉花交易时间过于集中。在市场放开前的棉花收购工作中,由于棉花收购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棉花价格基本没有波动,棉农不担心价格变化,多采用随摘随交、自主交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通过对棉花市场的不断治理,棉花“白包头”现象已基本得到有效遏制。但棉花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却大有抬头蔓延之势。为了加大对市场的整顿力度,规范正常的棉花流通秩序,治理棉花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已刻不容缓。一、棉花以次充好现象蔓延原因的分析1.某些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特别是小型的企业,管理手段薄弱,工作人员随意性大。不是对照标准检验棉花定等级,而是凭经验靠感觉来定等级、刷标识。而且为了贪图便利,仅制作一块刷标识的模板,不管是何等级棉花一律用该模板。2.迎合购买商的购买心理。为了卖出自己的棉花,某些企业无原则地满…  相似文献   

18.
棉花就本身的使用价值来说,是轻、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但就其性状的特征和重而言,它是一宗变异性、差异性较大的农产品,加之现行棉花国家标准(GB1103-72)还是在1972年修订试行,各主要产棉县叠学未设置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因而在现行的棉花商品流通环节中,各企业和部门都有自己的检验机构,他们在对棉花性状进行鉴定时,往往都受到本企业或部门经济利益的制约。这样,不仅造成“重叠检验”而且技术掌握水平也难以统一。从近几年棉花生产和经营工作的情况来看,已暴露出现行棉花检验工作与棉花收购、经营工作中的矛盾和弊端。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国的棉花产量和消费量都居世界前列。随着中国加入WTO及棉花市场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棉花公司进入中国,开始抢滩这一诱人市场。为了使国内广大从业人员更多地了解国外知名棉花企业和其运作方式以及他们对中国棉花行业的看法,我们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对国外知名棉花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或约稿,通过交流,达到学习和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棉花市场放开以后,各地棉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据保守的估计,全国已有8,000多家。而且在未来的二、三年内还会持续膨胀,呈现“爆米花”效应。由于加工能力过剩,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的恶性竞争。这样一种客观存在,必将引发棉花加工市场的“大洗牌”,必将经历一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过程,使棉花加工企业在市场法则的作用下回归正常并得到提高、发展、壮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