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材料。采用均相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S1-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酸甲酯三元共聚物,对其特性粘数、表面活性、界面活性等性能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使用电晕和夹层注极方法对非极性氟化聚合物氟化乙丙烯共聚物(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 Copolymer, FEP)和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 PTFE)薄膜、极性氟化聚合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氟乙烯共聚物(Tetrafluoroethylene, Hexafluoropropylene and Vinylidene Fluoride copolymer, THV)THV500及THV815薄膜进行注极,测量薄膜驻极体的表面电位稳定性和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极性聚合物还是非极性聚合物,注极后都呈现明显的双极性现象;在注极初始阶段,表面电位呈现快速衰减,稳定后,非极性聚合物的表面电位较高,极性聚合物的表面电位很低;与夹层注极后的薄膜驻极体相比,电晕注极后的薄膜驻极体的初始表面电位较高;用乙醇擦洗薄膜驻极体的一个面时,其两面的表面电位均发生衰减。  相似文献   

3.
降粘剂结构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稠油高粘的本质,研究了降粘剂的结构及复配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聚合物高温下具有增粘作用,低温下具有微弱的降粘效果;二元聚合物的降粘效果有所提高,20℃时的降粘率超过30%;含有2种或2种以上极性官能团的三元聚合物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20℃时的降粘率接近70%;不同降粘剂分子之间的合理复配可发挥分子间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高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表面活性聚合技术的发展为聚合物分子表面化学改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路径.通过表面活性聚合技术制备聚合物分子刷已经成为新型纳米杂化材料、表面改性或修饰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几乎所有的活性聚合方法都成功的运用到聚合物分子刷的合成领域.本文对近年来采用不同表面引发活性聚合方法合成聚合物分子刷的研究以及分子刷在制备纳米杂化材料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多孔介质中滞留聚合物分子的粘弹效应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对三种不同的人造岩心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进行了流动试验,发现在水泥和环氧树脂胶结的不均质石英砂岩心中具有粘弹效应;而在致密的磷酸铝烧结的刚玉砂岩心中未发现粘弹效应。根据测出的残余效应系数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岩心的孔隙结构、渗透率等因素有关。对存在粘弹效应的岩心,基于开尔文模型,作者提出了多孔介质中滞留聚合物分子产生回复形变的数学模型。 对于试验曲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流量与时间的关系式,它与聚合物分子回复形变的数学模型具有一致形式,于是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滞留有聚合物分子的多孔介质中,在降低水的流动压差至稳定后,流量随时间呈指数变化的规律是滞留聚合物分子的粘弹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稠油降粘机理,进一步指导实验室合成路径,利用Materials Studio模拟软件验证了以苯乙烯、丙烯酸十八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进行的降粘剂合成在分子动力学上的可行性;探究该降粘剂对沥青质、胶质缔合体系的解固作用,结果表明降粘剂分子凭借长直链和富含酯基、烷基的侧链结构可以有效解除缔合,实现原油降粘;进一步模拟由苯乙烯、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的四元聚合物及其降粘效果,推断出四元聚合物对稠油降粘的效果将优于三元聚合物。因此,该四元降粘聚合物将成为下一步实验室合成的目标产物,Materials Studio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材料合成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Ti O_2/氟化丙烯酸纳米复合涂料,对树脂和合成产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检测氟化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红外光谱检测确认了纳米Ti O_2在树脂上的成功接枝,海洋浸没实验分析了复合涂层的防污程度。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添加表面改性的纳米Ti O_2能够显著提高氟化丙烯酸聚合物的防污性能,从而提供了一种无毒、环保的海洋防污涂料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杜邦工程聚合物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Zenite 6130LX液晶聚合物.用这种材料制造的自动接触插拔接头件具有优异的耐破碎性。另外,用这种材料制造的部件不易发生扭曲变形.易与插接头保持良好的排列形状.改进接头焊弧粘连性。该材料的热变形温度为280℃.比原来使用的液晶聚合物高15℃。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种新的本构关系,导出了基于这种本构关系的刚粘塑性有限元公式,并对三维塑压过程变形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材料硬化指数n和速率敏感性指数m对三维塑压过程变形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疏水缔合聚合物亲水主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具有独特的两亲性结构,其在高温高盐地层的化学驱材料,压裂液增黏材料及水基钻井液耐温抗盐降滤失剂有一定的应用。这种独特的两亲性结构使得其水溶液特性与油田常用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溶液性能差别较大。选工业化疏水缔合聚合物AP-P5与两种聚丙烯酰胺类KY-1、KY-2进行性能评价。可得,疏水缔合聚合物AP-P5相比较两种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其水溶液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增黏能力,良好的老化稳定性,同时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复合后黏度升高,是一种能适应高温高盐环境介质的增黏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S-1(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元共聚物)的增粘性能、稳泡性及洗油能力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不仅有很强的增粘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稳定泡沫和提高驱油效率方面都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优越,这预示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聚合物在粘土表面吸附与解吸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机阳离子聚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得出一种测定溶液中微量或痕量有机阳郭子聚合物的有效方法,淀粉-碘化镉显色法,并以此方法为基础,仔细研究了阳离子聚合物在蒙脱土表面上的吸附与解吸附性能和阳离子聚合物的分子量,阳离子化度对其吸附性以遥影响以及阳离子聚合物在蒙脱上表面的吸附量以其解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1)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在蒙脱土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的形状相似,且阳离子聚  相似文献   

13.
氨酯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侧链上含有两个苯坏和长链烷基的氨酯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探讨了不同侧链链长的疏水聚合物及不同表面活性剂下共聚物溶液的增粘效果,当侧链上烷基碳原子数n=8及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表面活性剂量,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增粘性能。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聚合物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引发剂浓度0.2%,疏水单体摩尔用量0.5%,丙烯酰胺(AM)浓度10%-15%,表面活性剂用量0.75%。  相似文献   

14.
粘合及脱粘中的锆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锆化合物可用作促粘剂和防粘剂,可以改善粘合剂的粘接性能,常用作聚烯烃印刷油墨的促粘剂。通过测定剥离粘合力、硝化纤维溶液粘度、表面能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锆化合物可交联含有某些官能团,如羧基、羧基的聚合物。这已经通过对乳液聚合物在水中溶胀以及干、湿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进行了研究。在废纸的回收利用中,纸上的粘合剂可能会粘在处理设备上而引起麻烦,还可能在最终制品上留下难看的斑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重新制浆过程中添加锆化合物。通过测定粘合性、渗透性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此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锆化合物影响聚合物的粘合性能仅仅是表面起作用,并非改变其性能。此表面作用可分两种类型,即羧基与锆聚合物的结合(键合)和氢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首次采用电场极化技术精确控制共轭聚合物(P_3HT)薄膜表面的润湿性,通过调节极化条件,成功实现了对P_3HT薄膜表面润湿性的精确控制,薄膜表面水接触角可以实现从疏水性到亲水性转变。通过光谱学、形貌学及接触角等表征手段,详细研究了电场极化作用下共轭聚合物分子取向聚集形态及作用机理。该工作不但扩展了共轭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应用范围,也为分子形态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薄膜的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聚乙烯薄膜材料表面的反应性能,对聚乙烯薄膜进行了氟化改性研究。在恒定的温度下,通过改变氟化反应的压强参数值,制备了氟化薄膜改性样品,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样品进行分析,以探究聚乙烯薄膜氟化的较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氟化温度为60℃,且以氮气为保护气的条件下,进行130,220 mPa压力下的递进氟化,能较好地实现聚乙烯薄膜表面的羧化和氟化改性,提高聚乙烯薄膜表面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一种聚合物已取代钛合金在牙齿治疗套中作为牙齿表面接触帽使用。这种牙齿治疗套由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生命核心生物医药(LifecoreBiomedical)公司制造。这种被选用的聚醚醚酮(PEEK)优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压强度。同时,这种聚合物还具有与钛合金粘接时使用的粘合剂相容的性能。聚合物代替钛合金用于牙齿治疗@晓桐  相似文献   

18.
对合成的聚醚氨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不同组成同时互穿网络聚合物(Simultaneous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SINs)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动态热力学分析等测试方法,研究了SINs材料的组分间分子混合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同时互穿聚合物网络间有着部分的可溶性,形成了部分的“网际交联”结构,这种材料的、合金化”结构是使材料获得兼具刚性和韧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直接合成出粒径在80μm左右的血吸虫诱尾蚴剂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这种印迹聚合物与聚乙烯醇(PVA)掺杂后所制膜的溶胀性及释放诱尾蚴剂(XF)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膜的溶胀性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30℃时,吸水率达到85%;膜在水中溶胀并漂浮在水的表面,缓慢释放出XF,其效率质量比在8%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文献[1]中的大量粘压数据,提出了一个润滑油的三参数粘压关系(10)。这一关系在1.0GPa的压力范围内的计算精度仅次于Witt粘压关系(5),而比Roelands粘压关系(3)和Sargent粘压关系(4)要高得多。对常用润滑油的粘度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粘压关系的平均计算误差一般为1.0%左右,最大误差不高于5.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