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固溶处理后的铸造特级双相不锈钢材料进行时效处理,利用OM、SEM、TEM、XRD研究了时效温度对SAF2906特级双相不锈钢析出相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以下时效时,σ相主要析出于铁素体/奥氏体晶界,二次奥氏体则以从初始奥氏体中(晶间奥氏体)长大为主;在800℃以上时效时主要是γ2+σ共析组织的析出,二次奥氏体以直接从铁素体中析出为主;900~950℃以上时效时发现有氮化物的析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1Cr18Ni9Ti转鼓体”固溶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从对比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温度,固溶效果好,耐蚀性能也得到提高。试验证明,“转鼓体”通过固溶时效处理,可以提高它的屈服强度,没有产生晶腐蚀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对比研究了Cr-Mo-Ti马氏体时效钢800和1 000℃固溶处理试样不同温度时效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50~540℃时效后,800和1 000℃固溶处理的试样强度相近,但800℃低温固溶处理的试样冲击韧性优势较大。微观组织观察表明,800℃低温固溶处理以非扩散α′→γ形成奥氏体,致使最终形成的马氏体内缺陷密度较高,有利于增强时效强化效应,从而提高强度,而且更多的残余/逆转变奥氏体能显著改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4.
某型发动机38CrMoAlA离合器齿轮在工厂试车后,对其进行荧光磁粉探伤时发现,齿轮端面上有3条磁痕缺陷显示。通过对磁痕缺陷进行外观检查、电镜观察、金相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和断口观察,并抽取1件新品齿轮进行故障模拟再现,确定了磁痕缺陷的性质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离合器齿轮在机械加工磨削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残余热应力,在试车工作应力的诱发下,导致了延迟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r-Ni-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固溶处理锻态粗大晶粒遗传,以及通过再结晶显著细化奥氏体晶粒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较低的温度固溶处理以非扩散α′→γ逆转变形成奥氏体,遗传锻态粗大晶粒形态和尺寸,提高固溶处理温度发生再结晶,使奥氏体晶粒显著细化。由于非扩散α′→γ逆转变形成奥氏体内高密度缺陷会遗传到固溶处理后的马氏体内,马氏体内高密度缺陷具有增强时效析出和析出强化相的弥散分布的作用,因此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高于通过再结晶细化奥氏体晶粒的试样,即出现强度的逆晶粒尺寸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HXN5气缸盖在磁粉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磁痕进行了试验分析,从具有代表性的气缸盖中挑选了一定比例的试样,通过磁粉检测的湿法、干法检测、渗透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以及金相组织分析等方面进行验证,并总结出了对该类磁痕判别的有效方法,并从生产成本角度出发,对该产品在磁粉检测中的类似磁痕是否影响产品质量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工艺对单相高强度21-6-9奥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本文在固定其他热处理工艺参数情况下,分别对固溶处理温度,固溶冷却方式,时效处理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对21-6-9钢低温韧性及晶粒尺寸影响显著,1050℃是其最佳固溶处理温度;固溶冷却方式对其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但对其晶粒尺寸有较大影响,其中水冷处理方式能够使21-6-9钢得到尺寸均匀且细小的晶粒组织;时效温度对其低温韧性存在影响,表现为时效温度过高(≥600℃)会导致低温韧性明显下降。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实现21-6-9钢屈服强度不低于438MPa,断口伸长率47%,断口收缩率不低于75%,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及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马氏体和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铜元素制备出两种抗菌不锈钢,分别对其进行了固溶时效热处理,然后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覆膜法研究了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优于马氏体抗菌不锈钢的,原因在于奥氏体抗菌不锈钢中析出的-εCu相比马氏体抗菌不锈钢中的更细小、更弥散;马氏体和奥氏体抗菌不锈钢易于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鼠伤寒杆菌需要一定时间(4 h),杀灭白色念株菌需要较长时间(8 h);随着抗菌作用时间的延长,抗菌不锈钢的杀菌效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朝着轻量化以及节能方面发展,铝及其铝基合金的密度小、比强度高等优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固溶时效工艺对A356铝合金轮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固溶时效工艺进行简单阐述,进而分别从试验检测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固溶时效工艺对A356铝合金轮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改变固溶处理时间、固溶处理温度、时效处理时间、时效处理温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对Fe-C-Mn-Ni-X(X为铬、钒等元素)奥氏体合金钢锻材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温度(650,700,750℃)和时效时间(0~25h)对合金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态和时效态合金钢显微组织形态相差不大,时效处理后,合金钢中析出大量与奥氏体基体呈共格或半共格位向关系的纳米VC相;固溶态合金钢表现出很强的时效硬化能力,随时效温度升高,硬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峰值硬度降低;时效处理后,合金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显著增加,断后伸长率和加工硬化指数则明显下降,拉伸失效模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韧脆混合断裂;随时效温度升高和时效时间延长,合金钢的强度有所降低,但加工硬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对Inconel718合金进行了(9201 060℃)×1.5h+(650850)℃×(610)h的固溶时效处理,研究了固溶温度和时效温度、时间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较理想的固溶时效工艺。结果表明: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硬度较固溶态的明显提高;随固溶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长大,δ相逐渐溶解,较适宜的固溶温度为1 000~1 020℃;随时效时间延长,合金中析出相的弥散强化效果更佳,屈强比提高显著;在1 000~1 020℃固溶+750℃×10h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超过1 200 MPa,室温冲击吸收功超过120J,硬度超过310HV1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固溶温度、保温时间对固溶态及固溶+时效态HR3C奥氏体耐热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1 150~1 200℃固溶处理30 min后的晶粒尺寸变化不大,超过1 200℃后晶粒明显长大;保温时间对晶粒尺寸无明显影响;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时效后钢中一次析出相的尺寸变小、数量减少;在700℃的时效过程中,M23C6相沿晶界析出,二次析出的Z相弥散分布在晶内,尺寸在100 nm以下,时效时间超过1 000 h后M23C6相明显粗化,Z相的尺寸变化不大,但数量不断增多,在长时时效过程中起到显著的析出强化作用;随初始固溶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增长,相对应的长时时效态的高温屈服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奥氏体不锈钢三通裂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与脱甲烷塔相连的奥氏体不锈钢管道三通上发现的裂纹性质与成因进行了试验分析。指出管件破裂基本上属氢脆引起的穿晶型解理开裂,即阴极型应力腐蚀破坏。三通冷加工成形后未经高温固溶处理,致使18—8型亚稳定钢中30%以上的奥氏体组织转变成马氏体组织;介质为未经脱硫的甲烷,含较多H2S;较高的加工残余应力、组织应力和应力集中;材料存在缺陷,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改进三通加工成形工艺,及时进行固溶处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稳定性,是避免裂纹的关键技术手段。此外,尚需严控介质中Cl^-离子和H2S含量,降低残余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恒温拉伸机对固溶处理与冷轧加工后的SAF2906双相不锈钢进行恒温拉伸试验,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超塑性伸长率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对其进行内部组织观察,了解其两相比例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SAF2906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相(δ相)与奥氏体相(γ相)的两相体积比随固溶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比例不断上升,其中当铁素体与奥氏体的两相体积比接近1∶1的情况下,SAF2906双相不锈钢展现出良好的超塑性性能;在机械加工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冷轧压下量的方法提高SAF2906双相不锈钢的超塑伸长率,试验中试样的伸长率随着冷轧变形量的提高而明显增大,当固溶温度为1 100 ℃,冷轧压下量为85%时,变形温度为960 ℃,应变速率为1×103 s1的条件下,SAF2906双相不锈钢伸长率为1 430%。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表面缺陷磁粉探伤原理,对磁粉探伤的磁痕特性,磁痕形成受到磁粉性能、磁化规范、磁悬液的浓度和粘度、零件表面状况、裂纹形状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提高磁粉探伤检测质量,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因素,以便于使工件的表面缺陷经磁化形成的磁痕能清晰的显示,且能被准确予以判断,提高表面缺陷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强钢的焊接特性,往往在实际生产中出现裂纹等表面缺陷.磁粉检测被认为是表面裂纹检测最灵敏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表面不平或表面不规则性与所需检测的裂纹相比大得多的情况下,磁粉探伤通常被考虑为表面裂纹检测最好的方法.通过表面缺陷磁粉探伤原理,对磁粉探伤的磁痕特性.磁痕形成受到磁粉性能、磁化规范、磁悬液的浓度和黏度、零件表面状况、裂纹形状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提高焊缝磁粉探伤检测质量,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便于使工件的表面缺陷经磁化形成的磁痕能清晰地显示出来而且能被准确地予以判断,提高表面缺陷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的热稳定化处理工艺对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微观组织和超低温度韧性的影响,即在冷处理之前增加一道低于时效温度的热稳定化处理,除观察微观组织变化外,着重用X射线衍射方法检测不同温度热稳定化处理对最终的残留奥氏体量的影响,并对比观察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增加200~450℃热稳定化处理,明显抑制了随后-73℃冷处理过程中奥氏体进一步向马氏体转变,最终残留了更多的奥氏体。虽然480℃时效后的抗拉强度仅降低了7.0%~11.5%,但液氮温度U型缺口冲击功提高了2.7倍以上,其中400℃热稳定化处理作用更明显,相应的液氮温度U型缺口冲击功提高了3.7倍,表明增加热稳定化处理改善超低温度韧性十分显著。这种热稳定化处理工艺简单,可操作性较强,因而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核电级Z2CN19-10N奥氏体不锈钢板,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对沉积态及热处理态组织进行分析,测试沉积态及热处理态试样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化沉积Z2CN19-10N不锈钢沉积态组织由沿沉积增高方向贯穿多层外延生长的柱状晶组成,柱状晶内包含多个细长整齐排列的树枝晶,奥氏体基体上分布着大量沿沉积增高方向排列的残余铁素体;固溶处理后残余铁素体消除,奥氏体基体上析出大量碳化物。Z2CN19-10N奥氏体不锈钢沉积态组织具有良好的室温拉伸性能,抗拉强度达539 MPa,屈服强度264 MPa,延伸率54%,达到锻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时效处理对Fe-20Mn-8Al-1.1C奥氏体轻质合金钢热轧板材与固溶板材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时效处理过程中,奥氏体晶内析出kappa碳化物是材料屈服强度提高、加工硬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相比热轧板材,固溶板材具有更强的加工硬化能力和时效硬化能力。当时效处理温度介于550~650℃时,奥氏体晶内发生调幅分解反应,生成弥散分布的细小kappa碳化物颗粒,固溶板材表现出良好的时效强化特征。随着时效处理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界附近发生共析反应,共析反应产物向晶内生长。同时,晶内kappa碳化物发生粗化。两者共同作用使材料发生过时效,材料的硬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黄淑秋 《机电工程》2006,23(11):14-16
对汽轮机动叶片磁粉探伤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磁痕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产生伪磁痕的原因,通过热处理工艺消除了特殊磁痕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