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卫平  张静 《金属热处理》2001,26(12):14-16
采用带有原位加热装置的SEM对冷轧变形量ε为1.2的IF钢再结晶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该钢的再结晶温度650℃时,该钢再结晶过程受阻,加热过程中试样表面形成蚀沟,并随加热时间延长蚀沟不断加深,而试样表面未发生再结晶现象。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水恒勇  赵爱民  汪志刚  王纯  苏岚 《轧钢》2012,29(2):8-11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高强IF钢组织性能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长大,IF钢的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r值逐渐增大;退火后表现为较强的{111}<110>和{111}<112>γ纤维织构,且强点集中在{111}<112>取向,退火温度为840℃时该两取向织构密度值均较大且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IF钢再结晶退火行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56%压缩比冷轧IF钢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条件下的退火过程,测定了冷轧IF钢在不同再结晶完成时间下的再结晶完成温度。在热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了冷轧IF钢的再结晶激活能,建立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拟合再结晶线性方程。同时通过不同再结晶组织分析发现,随着再结晶完成时间的延长,IF钢的再结晶完成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硬度试验、拉伸试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了Ti含量对IF钢再结晶温度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Ti含量IF钢冷轧后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的降低,IF钢中纳米析出物尺寸减小、分布稀疏且体积分数降低,钉扎作用减弱,再结晶温度下降;低Ti含量IF钢经630 ℃退火保温10 h后,屈服强度为198 MPa,抗拉强度为312 MPa,伸长率为36.78%,应变硬化指数(n值)为0.25,塑性应变比(r值)为2.42,符合超深冲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冷轧高强IF钢再结晶温度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盐浴退火处理,测定了两种冷轧高强IF钢定时条件下发生再结晶的温度和恒温条件下发生再结晶的时间.在所测盐浴处理升温时间的基础上,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了两种钢的再结晶激活能,并由此确定了其在30 s、60 s、90 s退火时间条件下的再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JMAK模型和一种新的再结晶模型研究了经70%,80%和90%冷变形的IF(无间隙原子)钢再结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以ln(-ln(1-xv))为纵坐标和lnt为横坐标进行回归,JMAK图呈直线关系,其JMAK指数n在1.33-2.51之间,低于理想的JMAK指数。采用一个新的再结晶模型对IF钢的再结晶过程进行了分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回归出该模型的参数,该模型可将再结晶过程与其组织参数联系起来,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能较好地用于描述IF钢再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7.
将含P高强度Nb-Ti IF钢不同厚度的热轧板料统一轧成0.8mm厚的冷轧板料,来获得不同冷轧压下率的试样,采用盐浴炉退火试验和表面洛氏硬度测定方法,测定了不同冷轧压下率下的50%软化和100%软化的再结晶温度(T50和T100);冷轧试样经800℃退火后,进行单向拉伸试验,测定屈服强度σs、抗拉强度σb、延伸率δ和轧向塑性应变比r0.试验结果表明,冷轧压下率增大,能降低T100,提高δ和r0,但对T50和σs、σb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Ti含量对高强IF钢再结晶温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种不同含钛量的IF钢试验用锭进行了热轧、冷轧和退火试验;采用盐浴退火方法测定了冷轧后试样的再结晶温度;分析了热轧后试样的析出物,测定了退火后试样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Ti含量高于理想化学配比时,与低于理想化学配比时相比,再结晶温度明显提高;在三个试样中,最接近理想化学配比的试样的屈服强度σs和抗拉强度σb最低,而延伸率δ和轧向塑性应变比r0值最高.在Ti含量最高的试样中,可见细小的Fe(TiNb)P析出物.  相似文献   

9.
IF钢罩式退火过程的再结晶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罩式退火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高强IF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保温温度是影响高强IF钢性能的主要因素,最高退火保温温度应不高于750℃;而退火保温时间对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退火保温时间以2h为宜。  相似文献   

10.
借助EBSD等技术研究了从冷轧到退火过程中IF钢中铁素体再结晶晶粒的取向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从冷轧到退火过程中,铁素体晶粒取向向着平行于法向的[111]晶粒演变,而平行于法向的[100]晶粒逐渐消失;在冷轧变形过程中,铁素体晶粒的晶体取向决定着发生滑移变形的难易程度,与[100]晶粒相比,[111]晶粒更易于发生滑移变形,并在晶粒内部积累大量的位错,储存了大量的应变能,在随后的退火过程中,应变能较高的[111]晶粒优先形核并长大,优先发生再结晶,而应变能较低的[100]晶粒的再结晶受到阻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γ织构([111]//ND)明显增强,其织构组分(111)[112]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加磷高强IF钢冷轧板罩式退火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军  常军  张开华  杨金成  黄徐晶 《轧钢》2009,26(6):9-1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PIF340加磷高强IF钢的再结晶温度,研究了退火温度和加热速度PIF340钢组织和再结晶织构的影响,指出PIF340钢罩式炉退火时,退火温度应按罩式炉上限控制,并保证足够的保温时间。按实验工艺进行了工业生产、产品冲压性能优良、质量稳定,完全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在变形量为50%,变形速率为10s^-1时,变形温度分别为1000~700℃的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仅为动态回复型,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类型;在铁素体区进行变形时,动态软化行为明显大于在奥氏体区变形,且在高温区域铁素体区变形的流变应力显著降低,同时随变形温度的升高,晶粒变的细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Gleeble 3800热力模拟机测定了变形量为30%、50%、70%,变形速率为10 s-1,变形温度分别为950℃和850℃的高强无间隙原子(IF)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为10 s-1、变形量为50%时,应力应变曲线仅为动态回复型,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类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流变应力在850℃时的增加幅度远小于950℃时的增加幅度,铁素体区的最大流变应力在850℃比单相奥氏体950℃的最小流变应力还要低.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铁素体晶粒越细小.当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一定时,随压下量的增加,变形抗力增加.当变形量为70%,变形温度在850℃时,从应力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可以看出有静态再结晶发生;当变形量为70%,变形温度在950℃时,有动态再结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穆海玲  李清燕  裴新华  赵骧 《轧钢》2012,29(3):17-19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热轧温度、卷取温度对IF钢织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F钢带钢厚度方向表层、1/4厚度处、1/2厚度处的主织构均为{001}<110>。该织构平均密度随F0机架入口带钢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在850℃出现略微升高现象;随F6机架出口带钢温度升高而降低,在834℃出现明显升高后又降低的现象;随卷取温度的升高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不同退火温度下冷硬板的硬度变化,并结合金相组织检验,测定了St37-2G冷轧板的再结晶温度。结果表明:金相组织检验结果与试样硬度检验结果相吻合,硬度检验测定的再结晶温度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测得试验用St37-2G结构用冷轧板的再结晶温度约为630℃。  相似文献   

16.
在DIL805A/D膨胀仪上对不同加热速度下20MnSi螺纹钢的奥氏体化温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热速度显著影响20MnSi钢的奥氏体形成起始温度Ac1和结束温度Ac3;随加热速度增大,奥氏体转变温度升高,而其转变温度区间有变窄的趋势,奥氏体形成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热轧卷取温度对气冷退火冷轧双相钢的组织性能的影响,并采用ThermoCalc相图计算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热轧高温卷取一方面可使冷轧退火后得到相对粗大的晶粒,有利于降低双相钢的屈服强度;高温卷取产生的晶界锰偏聚可以增加双相钢退火冷却时奥氏体的淬透性,在退火冷却时得到更多马氏体,从而提高双相钢的抗拉强度。因此,热轧高温卷取的冷轧气冷退火双相钢具有更低的屈强比和更好的塑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