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荐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继续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领相关领域工业绿色转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开展第三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3月12日,为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继续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领相关领域工业绿色转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工信部开展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要求依据本地区绿色制造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印发《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工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充分发挥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16号)精神,制定《工业  相似文献   

4.
正7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荐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单位,抓紧确定本地区第三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推荐名单。据介绍,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要求开  相似文献   

5.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国家工信部开展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推荐工作。经过专家评议、现场答辩和网上公示等环节,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荣获"绿色工厂"称号,同时成为全国绿色工厂推进联盟首批会员单位。  相似文献   

6.
<正>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工信部于2016年先后发布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也在2016年发布了《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由此可见,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成为"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地,涂料行业也积极顺应发展大  相似文献   

7.
正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我部决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  相似文献   

8.
正为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助力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2021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通知》要求,各单位要按照工信部办公厅在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知中的推荐程序,参照前五批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要求,组织本地区企业、园区等开展申报工作,遴选确定本地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推荐名单,并在7月30日前完成相关申报材料。  相似文献   

9.
清洁生产     
正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清洁生产工作提出的相关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防治水平,广东省经信委会同省环保厅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全面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统筹推进全省绿色清洁生产工作。"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预计将超过10000家次,可实现节能量400万吨标煤,节水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000万吨,削减COD产生量10万吨、二氧化硫产  相似文献   

10.
正推行绿色制造,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大趋势,更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和实现制造强国的内在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发布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进一步对"十三五"时期的绿色制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批鼓励引导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绿色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步伐提速,绿色园区建设加快,企业绿色供应链应用取得积极进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关于请推荐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的通知》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  相似文献   

12.
正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中国制造2025》,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建材工业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基础作用,实现《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中到2020年  相似文献   

13.
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意见稿对水泥行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提出了具体任务。《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对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进行了周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首次提出"打造绿色供应链",要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工信部制定、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对工业部门和工业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作了全面部署。水泥工业作为  相似文献   

15.
<正>工信部最近印发《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充分发挥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在单位产品能耗水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节能节水评价、再生资源利用、绿色制造等领域制修订300项重点标准,基本建立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强  相似文献   

16.
<正>首先祝贺全国再生橡胶行业技术论坛圆满成功。近年来再生橡胶行业的发展取得很大的进步,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些体会,与大家做个交流。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一)推进能效提升,加快实现节约发展。(二)推进清洁生产,减少  相似文献   

17.
<正>工信厅节函〔2023〕2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助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现组织开展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加快推行绿色制造,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0月18日至20日,2018中国国际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展示交易会暨中国(成都)国际绿色产业博览会、中国(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期间举办了2018绿色工业发展高峰论坛。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经济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周  相似文献   

19.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县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前不久,工信部与中国农业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金融支持县域工业绿色发展工作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在推动县域工业绿色发展中  相似文献   

20.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包括绿色工厂208家、绿色设计产品53种、绿色园区2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4家,包含31家石化绿色工厂和6种化工绿色设计产品,其中三家农药企业和一个农药产品上榜。要求各地工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加快制定出台本地区支持绿色制造示范的配套政策,加强与相关产业政策的衔接,积极扶持先进绿色典型,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引领行业和地区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