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涟邵煤田北段测水煤系的主要可采煤层为5煤(或3煤),煤层构造夹矸主要有椭球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三种.通过对煤层构造夹矸的各种类型特征描述,对煤层构造夹矸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煤层构造夹矸主要由顺层滑动构造形成,主要成因模式有顶板嵌入型、底板嵌入型和构造分异重组型.构造夹矸一般不具对比意义,对煤质及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对开采13#煤层选择合理的回采工艺,根据区域内地质勘探成果分析了井田内13#煤层的煤矸合厚、纯煤厚度、夹矸厚度等煤层赋存特征,并分析分层开采及整层开采的优缺点进行回采工艺选择,得出:井田内13#煤层一盘区北翼工作面采用上分层综采、下分层综放开采,一盘区南翼、二盘区工作面采用整层综放开采。  相似文献   

3.
毛勇  李复 《矿山测量》1997,(3):43-44,31
开滦矿务局荆各庄矿12煤层,林南仓矿8-1煤层属重夹矸煤朱煤生产灰分很高,它直接影响了煤炭的回收率和洗煤成本,同时也影响了矿井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对两矿煤质等资料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夹矸对原煤灰分的影响公式及评价煤层经济开采厚度的数学模型,以合理确定含矸煤层经济开采厚度。  相似文献   

4.
在露天矿煤层开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矸石赋存的情况,需要对煤层及夹矸精确开采,从而减小煤损及混矸[1]。对于矸石赋存较为复杂的露天矿来说,煤层选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同矿山的煤层条件和煤质赋存条件不同,因此,需要对露天矿的煤层选采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分析,为露天矿选采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朝阳区10号煤层厚度、结构、煤层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10号煤层为全区发育的特厚煤层,结构复杂,夹矸多,属于较稳定煤层。找出厚度、夹矸及煤质在全区的变化规律,为今后露天矿实际开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村煤矿 4 2 18工作面煤层厚度 2 .8~ 3.2m ,该面煤层含夹矸 2~ 3层 ,其中第二层夹矸厚度在 0 .3~ 1.5m。自开采以来 ,一直采取顺顶板留底煤的开采方式 ,工作面回采至距停采位置 15 0多m时 ,上半部分的夹矸变厚 ,平均 1.3m左右 ,下半部分的夹矸平均在 0 .5m左右 ,严重影响了煤质 ,并给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根据工作面的夹矸状况 ,实施了全工作面托夹矸沿底板的开采方式 ,产生了明显的效益。1  4 2 18工作面地质条件4 2 18工作面位于 - 80 0水平前组四采区二层煤第一个亚阶段 ,工作面标高 - 6 2 1.76~ - 72 0 .85m。平均走向长度382m…  相似文献   

7.
露天采矿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露天采矿设备,经国外实践证明能有效地开采薄煤层,有选择性地进行煤、矸分采,减少矸石混入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回采率。作业过程中能将钻孔、爆破、采装、破碎等环节集于一身,极大地简化了生产环节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胜利一号露天矿5#复杂煤层夹矸层数多、煤层薄、发热量低的特点,提出使用露天采矿机有效地进行煤层及其矸石的分采,以提高回采率、降低含矸量,简化作业流程,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开滦矿务局荆各庄矿12煤层、林南仓矿8-1煤层属重夹计煤层,原煤生产灰分很高;它直接影响了煤炭的回收率和洗煤成本,同时也影响了矿井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对两矿煤质等资料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夹矸对原煤灰分的影响公式及评价煤层经济开采厚度的数学模型,以合理确定含矸煤层经济开采厚度。  相似文献   

9.
煤层厚度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和煤层含有夹矸层是济宁二号煤矿煤层赋存的最大特点,而放顶煤开采所具有的对煤层厚度变化的适应性,为开采这类煤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开采方法.结合在济宁二号煤矿2301工作面实践放顶煤开采的经验,对影响放顶煤的煤层厚度、夹矸层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不稳定煤层开来的放煤工艺.对相似条件下煤层开采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含厚夹矸、煤质软、强度低的煤层,采用大采高放顶煤液压支架综放开采时易片帮、漏矸问题。(1)在冒顶情况下支架设置打单体支柱的设计,有效控制顶板及防止煤壁片帮;(2)顶、掩梁配合间隙处填充物设计,以及针对漏矸问题,拉后溜千斤顶进液接头防护罩设计。保证大采高放顶煤液压支架在煤质软、煤层夹矸多的地质条件下的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麻黄梁煤矿3#煤层强度、埋藏深度、顶煤节理裂隙、煤层夹矸、顶板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人工假顶和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分析了上述条件对3#煤层冒放性的影响,最后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麻黄梁煤矿3#煤层适宜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2.
针对鲍店煤矿3煤复杂结构煤层,5m厚夹矸分岔区,采用钻孔摄像的研究方法,测试了上分层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后对3上、3下夹矸岩层的损伤状况,结果表明夹矸的显著破坏区深度为0.5m;有破坏迹象的深度为1.0m。3上煤层开采后,夹矸岩层存在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加以保护后,可以作为其下回采巷道的顶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曲井田内各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煤质、储量等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势,指出矿井当前应当加大对北一、北四、南四、边角、南三采区北部及南六采区南部的4#煤资源的回收力度,以解放下组煤资源.同时,应减少8#煤开采力度,对7#煤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并根据各煤层的煤质特征,提出以一定比例将4#煤与下组煤进行配选,可选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精煤,以实现煤炭资源的有序开采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赵各庄矿业公司2492工作面的9煤层为复杂结构煤层,夹矸厚度变化大、夹矸层数多。经过认真观测和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处夹矸上、下煤层厚度随夹矸厚度变化的规律,并据此及时调整了巷道的掘进层位,成功完成对工作面一分层的回采。同时,还探测了未采煤层厚度,为下一分层及以后该煤层的开采提供了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王坡煤矿3316综放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大、伴生有底矸夹矸等构造、工作面顶板和煤质控制困难等实际情况,通过对3316综放工作面过薄煤带期间顶板控制、生产工艺等环节问题查找,制定了顶板控制、煤矸分流、配采等措施提质增效。实施薄煤带管控措施后,原煤含矸率降低了5.81%,原煤灰分降低了1.67%,发热量提高了4.5%,提升了矿井经济效益,对其他综放面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薄煤层资源开采价值在节约资源和作为保护层开采方面日益体现,国内外对薄煤层开采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薄煤层厚夹矸问题的研究极少。对某矿薄煤层厚夹矸(煤层厚1 m,夹矸厚2 m)作为保护层开采、运用综合机械化开采时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割煤工序认为,先割中间夹矸再割上下分层煤,可大大减少煤中混矸率;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割厚1.6,1.8,2.0 m矸时上分层煤稳定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先割厚度不大于1.8 m矸时,上分层煤稳定性良好。将研究结果运用到该矿33采区首采面,应用效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实现了该工作面安全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开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朝阳区10号煤层厚度、结构、煤层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10号煤层为全区发育的特厚煤层,结构复杂,夹矸多,属于较稳定煤层.找出厚度、夹矸及煤质在全区的变化规律,为今后露天矿实际开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前 言火铺矿井田1 7#煤层剩余可采储量1 996.5×1 0 4t,属肥煤煤种,是生产冶炼精煤的良好资源。前几年,受洗煤生产工艺限制,单一开采。通过筛选及简易风选加工销售,利润较小。2 0 0 3年,火铺矿选煤厂尝试重介入洗,加大煤泥的回收处理,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2 试洗概况2 .1 试验用煤2 0 0 3年,火铺矿根据矿井生产接续的需要,计划开采1 7#煤层1 8×1 0 4t,以保证矿井1 #、3#、5 #、7#和1 2 #煤层的正常开采和配煤入洗。因1 7#煤层厚度变化很大,为0 .92~6.93m,夹矸平均在3层以上,最多达6层,顶、底板硬度低,易破碎,掘进煤生产灰分在30 %以…  相似文献   

19.
介绍胜利西一号露天煤矿煤层赋存情况,论述了露天煤矿提高回采率的方法: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实施陡帮开采,回收边坡煤柱;加强煤层选采的管理,对煤层和夹矸分层分别实施"分层扒皮",分采、分运;加强顶底板的管理,保证煤质的情况下提高回采率。  相似文献   

20.
张兴阳 《煤矿安全》2012,43(8):204-206
涡北矿8#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为对其冒放性进行评价和分类,以8203工作面为例,采用开采深度、煤层厚度和强度、夹矸厚度和强度、裂隙发育程度作为评价因素,综合运用模糊数学分类法、函数计算分类法和层次分析等数学方法对顶煤的冒放性进行评价。经过分析评判及现场观测,得出该矿8#煤层的冒放性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