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杨柳煤矿立井井筒初次穿过突出危险性煤层所设计的防突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拟利用深孔松动爆破作用原理,增加煤层透气性,松动卸压释放瓦斯,达到消突效果。井筒施工揭煤前预测的结果为无突出危险性,直接采用震动放炮措施穿过煤层。  相似文献   

2.
潘一东区矿井回风立井初次探揭突出煤层,采用综合防突措施,利用钻孔进行瓦斯抽排放、深孔预裂爆破增加煤层透气性、松动卸压释放瓦斯、远距离放炮等综合防突措施,达到了理想的消突效果。  相似文献   

3.
煤和瓦斯突出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一大灾害。实践证明,频繁的较大强度的煤巷掘进突出,不仅可能造成瓦斯窒息、爆炸及煤流埋人等重大事故,而且直接影响掘进速度。因此,分析和研究煤巷掘进时的煤和瓦斯突出及其防治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对深孔松动爆破防突原理及其应用、爆破参数及工艺、爆破效果检查等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深孔松动爆破防突原理 预防煤和瓦斯突出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开采解放层、预抽煤层瓦斯、煤层注水、水力冲孔、超前钻孔、多排钻孔、震动放炮及深孔松动爆破等。深孔松动爆破是一项较为有效的,适应性强而又易于采用的煤巷掘进局部防突措施。所谓深孔松动爆破是在进行普通放炮时,同时爆破几个7~10米以上的深炮孔,破裂与松动深部煤体,使应力集中带和高压瓦斯带移向深部,以便在工作面前方造成较长的卸压区和排放瓦斯区,从而使突出得到抑制。深孔松动爆破前后工作面应力分布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止突出煤层巷道掘进期间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保证巷道掘进安全,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通风部防突队通过技术研究,对3#煤层一水平四采区3412进风巷掘进期间,采取"瓦斯预抽+超前卸压+钻孔注水+松动爆破"等联合方法进行综合防突,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检验,实践证明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松动爆破及其防突作用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廷山 《煤炭技术》2004,23(7):105-106
从松动爆破的大量实践中 ,考察分析防突效果 ,总结出适合当地煤层条件的技术参数 ;对松动爆破的防突作用原理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就瓦斯压力等几个主要参数进行了实际论证。对同类煤层的防突技术方案制定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立井揭穿大倾角强突出煤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北煤矿在副井揭穿B8强突煤层时,采取了井筒四周钻孔连续抽放瓦斯与水力;中孔综合治理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强突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使副井安全揭过B8煤层,实现了立井揭穿大倾角强突出煤层技术,可供类似矿山参照实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层具有地应力大、渗透率低、瓦斯压力大、瓦斯含量高等特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因此,需采取有效瓦斯治理措施,而单一井上瓦斯抽采技术容易出现抽采盲区,导致抽采效果不佳;单一井下瓦斯抽采技术工程量大、周期长,难以在短时间实现煤层消突。通过将井上与井下瓦斯抽采技术相互联合,实现井上下联合防突,是保障煤炭安全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在煤层群矿井中,需针对煤层间距离的远近采用不同的井上下联合防突模式,实现煤层群快速消突。对此,基于井上与井下联合抽采瓦斯技术优势,阐明了井上下联合防突“时空转换-优势互利”的内涵。井上地面井长时间、广覆盖抽采瓦斯实现煤层降突,换取井下作业空间,实现“时间换空间”;井下钻孔在井下作业空间内,精准抽采目标区域瓦斯实现目标区域快速消突,缩短目标区域消突时间,实现“空间换时间”,提升煤层瓦斯治理效果。针对近距离煤层群层间采动影响大等特点,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孔群覆盖-协同抽采”井上下联合防突典型模式,实现了瓦斯突出治理的超前规划、提前施工、整体消突。针对远距离煤层群采动卸压范围小等特点,提出了远距离煤层群“强化增透-递进抽采”井上下联合防突典型模式,实现了瓦斯突出治理的...  相似文献   

8.
对软底软顶煤层掘进防突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将消突措施、巷道断面、支护工艺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较好的消突效果,从而保障软底软顶突出煤层巷道安全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9.
<正> 四、几种主要的本层防突措施的研究试验情况 根据研究试验要求,选择突出严重的大用矿及化处矿,进行水力冲孔,煤层预抽瓦斯以及深孔松动爆破等三种主要煤巷防突措施的重点试验考察。历时二年多,完成了试验任务。在此同时,南山煤矿与重庆煤研所亦共同进行了煤巷掘进时的深孔松动爆破措施的试验考察,本报告中结合引用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近距离突出煤层的防突技术为研究内容,详细的阐述了在近距离煤层突出的情况下,煤层与瓦斯赋存所呈现出的典型特征,从而对煤层的防突区域进行合理化划分.同时,根据实际案例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近距离突出煤层防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伟光 《建井技术》2009,30(5):3-6,42
阐述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结合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科技创新情况,介绍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谋划与部署的具体内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SMA超弹性及减隔震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岳云 《同煤科技》2012,(4):48-49
从投稿方式、审稿方式、作者群3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编程量,而且提高了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锚索规格普遍采用φ15.24mm和φ17.8mm,在地质条件复杂和地压大的条件下,锚索常出现拉断现象。为保证巷道支护稳定和安全,研制出φ18.9mm和φ21.6mm大直径锚索,使锚索最大承载力分别比φ15.24mm和φ17.8mm锚索提高12%和38%。对大直径锚索的研制以及对配套锚具和施工机具的研制进行了表述,同时对煤矿井下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工程投标报价方法的分析 ,对工程投标报价改革的方向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周义礼 《煤炭技术》2002,21(2):23-26
通过对选煤厂生产性质及工艺特点的比较与分析 ,深刻地阐述了大中型选煤厂集散式监控系统的设计内容与构成 ,系统配置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的剖析,提出了地应力、瓦斯压力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动力,而煤体(或岩体)的坚固性则是起阻碍突出发生的力。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提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丁海强 《煤炭技术》2006,25(11):87-88
风水沟煤矿通过科技创新,对煤炭运输及选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了煤仓旋流输送器、博后筛,对矿井和选煤厂主要运输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使煤炭选运能力、块煤产率及煤炭分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内涵增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