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饱和砂土液化机理及其判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砂土液化的机理,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液化的判定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渭河沿岸水位大幅下降的现状,分析了水位下降对地震砂土液化的影响,综合该区域地震液化的历史资料,对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作了研究,并对砂土液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罗书学 《地基处理》1995,6(4):13-20
本文通过标定罐内的静力触探试验的循环应变三轴试验资料的对比,讨论了用静力触探评价饱和砂土液化势的剪应变方法,提出了判断砂土液化势的场地剪应变和修正贯入阻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同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蒙辉颖 《山西建筑》2008,34(12):134-135
结合广州某饱和砂土液化场地的工程实例,提出了结合规范法和Seed简化分析法进行综合判定的方法,指出该方法既考虑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又保留了一定的安全储备,并且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苏鸣 《四川建筑》1995,15(4):41-44
一、砂土液化的工程意义1978年成都市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从6度定为7度。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在7度区应对饱和砂土地基在地震时是否可能液化进行判定。因此对成都市区炮和砂土地基液化可能性的评价便成为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砂土液化是饱和砂上受振动时颗粒间趋于紧密,使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减小,当有效应力趋于零时,砂土的抗剪强度消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陷,斜坡失稳或地基失效的现象,并常伴随有喷水冒砂,这是全部过程的总概括和总效果。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在近二三十年来才引起国内外普遍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振动荷载下饱和砂土液化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两相介质理论为基础 ,将饱和砂土简化为一维情况 ,对饱和砂土液化区的范围做了一些理论探讨。结果表明 ,液化区扩展随时间而逐渐变缓 ,且固相密度越大 ,发展越慢 ,而dp/dn越大 ,则液化区扩展越快。  相似文献   

7.
饱和的砂土本文从饱和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液化效应及治理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在对近40 a 来关于饱和砂土液化的研究工作调研的基础上, 就垂向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问题, 进行了一维应变分析, 得到了垂向荷载作用下, 饱和砂土液化的发展过程以及砂土液化区域的扩展过程这两方面的特性。首先, 在固结仪上对往复荷载作用下有侧限的饱和砂土的本构关系进行了系列实验。实验材料包括松散细砂、密实细砂、松散粗砂(分别代表不同密实度和不同颗粒粒径构成的砂土) 。实验过程中, 加卸载路径有等幅的情况, 也有任意的情况。根据实验数据给出了用双曲线表述的应力2应变关系。这种形式的表述, 既避免了用切线模量形式表述的困难, 又解决了用对数形式表述的不能用于有效应力接近于零的问题; 而且形式简单, 又便于应用。接着, 考虑到砂土液化是孔隙水和骨架相互作用的结果, 将饱和砂土作为固液两相连续介质, 建立了垂向荷载作用时饱和砂土的一维应变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孔隙率的变化, 将骨架作为弹塑性材料, 且将渗透率与孔隙率的变化相联系, 使其与实际情况尽可能符合; 同时考虑在一般振动条件下的压力范围内, 可以忽略颗粒和孔隙水的压缩性, 使模型更简洁。然后, 在上述本构及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对饱和砂土的变形和液化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垂向振动对饱和砂土的液化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在垂向振动作用下, 砂土首先在外载作用端产生局部区域的液化, 然后液化区逐渐向远处扩展, 且由于阻力的影响, 扩展速度随着液化区厚度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减小。砂土骨架的可压缩性越大, 即砂土的初始切线模量越小、初始极限应变越大以及初始孔隙率越大, 则砂土的液化发展越快; 外载强度越高, 即外载幅值和频率越大, 砂土的液化发展越快; 砂土的渗流性越小, 排水越困难, 即初始渗透率越小, 砂土的液化发展越快。由此可认识到, 饱和砂土液化实际上是骨架和孔隙水相互作用的结果; 骨架为了抵抗外部扰动将产生压缩趋势, 从而挤压孔隙水, 力图使孔隙水排出,如果孔隙水难以排出, 两种介质的变形就出现不协调; 这就会导致骨架结构破坏、失去承载能力, 即饱和砂土发生液化。这些结果表明, 垂向荷载对饱和砂土液化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
罗喜珍 《山西建筑》2007,33(20):100-101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结合汕头沿海地区砂土分布情况,划分其液化等级、分布范围及宜采取的抗液化措施,指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除应查明以上情况外,还应根据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采取适宜的抗液化措施,从而消除液化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10.
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饱和砂土的液化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德富 《山西建筑》2004,30(7):30-31
介绍了预测饱和砂土的液化势的人工神经网络法,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建模、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表明在工程抗震中运用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挤土桩对土层液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建立了挤土桩作用下厚液化土层在水平振动下的动力应变模型 ,经过分析 ,得到了振动情况下液化发展特性。结果表明 ,桩距为 4~ 6D时可使液化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改善 ,液化危害性降低 ,液化的发展速度变速 ,最大液化深度减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主研发的振动台试验装置模拟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过程,振动台试验装置进行了两点创新:一是振动台模型试验箱采用密闭装置,通过气压对饱和土层施加10kPa的上覆压力从而模拟了工程实践中上覆土层的压力;二是模型试验桩桩顶安装桩头重物,模拟上部结构对桩基础的约束作用;试验过程中对不同土层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振动台台面和桩顶加速度、桩身应变进行了实时数据采集,数据结果合理,为后续理论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王宏珍 《土工基础》2009,23(5):24-26
分析了黄河冲积平原区饱和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在黄河冲积平原区处理砂土液化的方法之一振冲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盾构隧道为背景,考虑流固耦合作用,通过FLAC3D软件对列车荷载引发的地层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的变化规律。计算中,采用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得到列车轮轨激振力。采用循环活动性准则判别砂土液化。结果表明,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增大,超孔压比峰值出现在地表,但其值很小,不会发生液化;两列列车交会通过隧道时,超孔压比近似对称分布,其最大值比单列列车通过情形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5.
程爱华  李涛 《城市勘测》2013,(4):164-166
砂(粉)土液化是地震中经常发生的主要震害之一,砂(粉)土液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关于液化的判别方法,国内外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通过实际工程中的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剪切波速试验综合进行液化判别,以准确判断砂(粉)土是否液化。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饱和砂土地基受到水压振荡作用时的动力响应,根据两相连续介质理论,分析了液化发展、液化区厚度、颗粒速度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强度和渗透性的降低与载荷强度的增加,液化发展速率加快;随着土强度的降低和渗透性、载荷强度的增加,变形量增加:如果土的初始分布不均匀,则在渗透性小的位置,应变和孔隙水压力将剧烈变化,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土中会出现断裂和水层。  相似文献   

17.
刘鹏 《工程勘察》2007,(8):4-5,8
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工程试验,围绕液化土层中桩的侧摩阻力取值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全面的探讨,着重探讨了影响取值的众多因素,阐述了应综合取值的中心思想。合理确定桩的侧摩阻力值,可准确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从而为工程桩的设计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为我们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桩基础方案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对饱和砂土地基进行了完全耦合的三维排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探讨了不同输入地震加速度、不同土性参数和不同土层构成等因素对饱和砂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天然饱和砂土地基的水平振动加速度沿深度方向自下而上被放大;在地震中,地基中超孔压比的分布规律基本是上下部较小,中部较大;土性参数对地基本身的哪抗液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密度越大,土体的抗液化能力越强;随输入地震加速度的减弱,由粘土和砂土构成的地基,在不同深度处的超孔压比基本保持不变,没有出现明显的超孔压消散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文中结合工程经验,对地基土液化判别时地下水位取值、上覆土压力取值和液化等级综合判别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工程师们工程实际使用,同时也给规范修编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