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平行对比实验,主要考察了海绵铁不同配比对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研究了好氧生物海绵铁体系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及海绵铁的消耗量。结果表明,改变海绵铁加量对反应体系COD的去除影响差异较小;不同配比的海绵铁对TN的去除效果与氨氮正好相反;一定范围内,反应器TP去除率随海绵铁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海绵铁加量60 g/L时,除磷作用减弱。同时好氧生物海绵铁体系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表明一定量的海绵铁可刺激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零价铁载体填料主料结合方式对生物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海绵铁(一种零价铁多孔材料)载体和聚氨酯软性泡沫塑料载体结合起来应用于废水处理,可大大加强体系生化处理性能。采用SBR反应器,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富铁多孔复合载体填料主料结合方式对生物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载体结合方式下反应器降解COD和NH3-N差异不大,但脱氮除磷方面2种载体均匀装填时的处理效果要好于其它结合方式,出水TN可降低50 mg/L左右,尤其突出了体系的强化除磷作用,TP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达到出水0.68 mg/L的高效处理。同时,进行了复合载体均匀结合方式下抗磷冲击负荷的性能研究,实验表明进水TP负荷在6×10-3 kg/(m3·d)附近时体系除磷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载体填料应用于废水生化处理中能有效提高微生物种群量及浓度,处理效果显示出高效性和独特性。将不同类型的金属多孔吸附剂海绵铁和不同规格的有机多孔载体聚氨酯泡沫均匀结合构成复合零价铁载体填料,考察海绵铁的类型和聚氨酯泡沫的规格对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优化复合零价铁载体填料。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零价铁载体填料中聚氨酯泡沫规格为1 cm×1 cm×1 cm、海绵铁颗粒中掺杂10%的锰渣时,体系的脱氮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70%左右;而优化试验对废水除磷效果及CODCr去除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杨雷 《辽宁化工》2013,(10):1163-1167
利用长春市南郊污水处理城市污水为对象,分别采用填料A/A/O和SBR反应器进行低C/N比条件下的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填料A/A/O反应器和SBR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好,建议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污泥龄和C/N比对填料A/A/O反应器和SBR反应器的COD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各种条件下COD去除率在80%左右;推荐填料A/A/O反应器的最适SRT为15 d,而SBR反应器的最适SRT为20 d;SBR反应器更适合处理低温污水;C/N比值越大,填料A/A/O反应器和SBR反应器的TN去除率越高,最佳范围在4~6之间,其中填料A/A/O反应器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化学除磷药剂的种类及投加浓度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以人工配制废水为进水,通过长期试验,分别考察了FeCl_3和AlCl_3两种除磷药剂的投加对系统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化学除磷药剂投加浓度的增加,出水COD浓度逐渐降低,而氨氮去除率未随化学除磷药剂投加量的增加而产生明显的变化;低浓度(Fe~(3+)和Al~(3+)的投加浓度分别不大于8 mg/L和6 mg/L)化学除磷药剂将提高微生物活性,高浓度(Fe~(3+)和Al~(3+)的投加浓度分别为24 mg/L和18 mg/L时)产生抑制效果。长期试验中,当Fe~(3+)、Al~(3+)投加量分别为8 mg/L和6mg/L时,即Fe~(3+)、Al~(3+)投加量分别为8.6、7.0 mg/(g VSS)时,系统厌氧释磷量及好氧吸磷量均达到较大值,系统除磷效果最好,此时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6.5%和89.5%。  相似文献   

6.
为城市内河受污水体原位净化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采用电镜SEM、XRD和EDS表征方法,分析了新型填料海绵铁的结构特征和主要成分,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海绵铁对总磷的吸附去除效果,最后利用自行设计的以海绵铁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BAF)进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海绵铁的物相以Fe为主,同时存在Fe_2O_3、Fe_3O_4、Fe_2CO_3和Fe_3C(其中Fe、C、O含量分别为58.79%、21.85%、19.36%),说明了海绵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为高效脱氮提供了还原电子;(2)温度对海绵铁的吸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P浓度越高吸附量越大,当P浓度为10mg/L时,海绵铁投加量的多少不影响去除率,P浓度大于10mg/L时,随着海绵铁投加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上升,pH越低越有利于海绵铁对P的吸附;(3)BAF反应器内,模拟自然净化状态不进行曝气时,出水水质严重恶化,进行反冲洗后重新进行曝气,去除率上升COD、NH_4~+-N、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升高11%、71%、31%和4%,但经过长期的连续运行反应器去除效果稍有降低,如较生物挂膜阶段同样6h期间COD、TN和TP分别降低5%、4%和18%;(4)海绵铁填料特殊的表面上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高,反应器内环境DO越高,物种群落结构越丰富,多样性越高,同时说明海绵铁对污染物的去除是吸附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鸯  张莉红  李杰  王亚娥 《广东化工》2014,41(19):12-13,29
通过SBBR处理校园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生物海绵铁载体开发中铁添加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各污染物处理时的最佳海绵铁投加量各不相同,处理COD、氨氮、TN和TP时的最佳加量分别为60 g/L、30 g/L、120 g/L和60g/L。不同加量下铁离子溶出速度的不同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载体设计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主要处理对象以及影响铁离子溶出速度的因素。研究结果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原理设计了一套一体化反应器,并在其中分别投加普通生物悬浮载体和双室悬浮载体,以研究两者对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HRT下、温度控制在20~30℃和pH为6.5~7.8时,双室悬浮载体对污水总氮的平均去除率比普通生物悬浮载体的高近10%;但是两者对总磷及COD的去除效果相近,且对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在90%以上;Grau模型计算表明,HRT为12 h时,反应器中投加双室悬浮载体后的污水底物降解常数最大(2.18)。因此,把双室悬浮载体及其一体化反应器用于污水的同步脱氮除磷是一种高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海绵铁、活性炭按一定比例混合,以聚氨酯为粘合剂制备成新型铁碳微电解规整化填料。以实际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铁碳比、聚氨酯比例、填料添加量对污水中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其除磷机理进行简单探讨。结果表明: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是在微生物作用、吸附作用、化学沉淀、共沉淀、电化学等多种共同作用下完成对磷的去除。在铁碳质量比为3:1,聚氨酯比例为1:1,投加量为8 g/L时,填料的硬度和去除率都达到最佳效果,磷的去除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物海绵铁复合载体与SBBR结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影响铁离子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pH、 DO以及复合载体结合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出最佳的设计使用参数。结果表明,复合载体以B方式结合时脱氮除磷效果最佳;进水pH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最佳,氨氮去除率为90%, TP去除率为86%; DO为2~4 mg/L时, COD去除率提高,达到76%, TN、 TP去除率均在85%以上。研究为载体的实际化应用打下了基础,也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阳极-生物法城市污水除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微生物生长的必要元素,污水中的铁离子对微生物活性、污染物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同时,铁盐也是一种很好的混凝剂,可明显改善出水水质。本试验将电解和生物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利用阳极反应产生的铁离子代替直接投加的铁盐,并与直接投加铁盐的反应器作比较。考察反应器中总铁、总磷的变化规律。试验证明,通电反应器比单纯投加铁盐的反应器除磷率高出9.8%左右,最高除磷率可达95.40%,最终出水含量低于0.5mg/L,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李宏梅 《辽宁化工》2014,(9):1142-1144,1170
分散式白酒酿造废水具有高有机物浓度、高浊、高磷等特点,不利于后续生物处理。本研究采用铁屑微电解法,对该废水进行去除较高的COD、SS、磷的预处理实验。探讨了不同铁屑投加量、铁炭比、以及pH、反应时间对COD、浊度、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铁屑微电解处理酿酒废水静态小试最佳处理条件为:进水pH值为4,铁屑用量5%,常温下反应60 min,COD去除率为52.31%。当铁炭比为2:1时,去除效果较好,能达到54.53%。  相似文献   

13.
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均 《当代化工》2012,(9):954-956,963
介绍采用三效浓缩预处理、石灰碱解、SBR生化处理三段法综合治理有机磷化工废水的技术方案,特别推荐SBR降解有机磷化工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针对有机磷化工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从微生物的富集、驯化、分离筛选开始,通过三段法综合治理,将原废水CODcr浓度平均为20000 mg/L,有机磷1000 mg/L,经过分类收集,含盐废水通过三效浓缩提取固形物用作肥料原料,综合废水在常温下,采用石灰碱解,CODcr去除50%左右,有机磷去除40%.进入SBR生化池的废水CODcr1500 mg/L左右.当停留时间为24 h,出水CODcr平均为91 mg/L,有机磷0.35 mg/L,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厌氧/好氧/缺氧模式运行的SBR工艺处理模拟城市污水,考察外加碳源乙酸钠和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模拟城市污水,进水水质COD为400 mg/L、氨氮为60 mg/L、磷酸盐为7 mg/L。结果表明:不投加碳源时,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0%、91%、82%;乙酸钠投加量为60 mg/L的条件下,外加乙酸钠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100%、100%,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好氧聚磷作用;上清液投加量折合进水COD为30 mg/L时,外加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7%、99%、95%,系统中出现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反硝化除磷占24%。  相似文献   

15.
唐佳伟  宁可  雷伟香  张春晖  孟晓飞 《化工进展》2018,37(11):4476-4484
以悬浮填料为基体,采用循环浸泡法将铁氧化物负载到填料表面制备出具有催化能力的悬浮填料载体,用于Fenton流化床工艺处理腈纶废水的研究,通过正交实验验证悬浮填料投加率、通气量、H2O2浓度和Fe2+投加量对COD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负载氧化铁后密度由0.9627g/cm3略增至1.0216g/cm3,填料表面铁氧化物覆盖均匀,载体表面负载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含量达到47.17%;正交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处理效果的主次顺序为H2O2 > Fe2+ > 通气量 > 填料投加率,以及当实验最佳参数条件为:H2O2浓度为75mmol/L,Fe2+投加量为3.25mmol/L,通气量0.25m3/h,悬浮填料载体投加率为40%时,COD、BOD5、NH3-N、TOC和氰化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7.8%、44%、76%、70.6%和70%;填料载体循环使用5次后,降解120min,COD去除率从77.8%降到70.4%,性能稳定,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6.
程爱华  马万超  徐哲 《化工进展》2020,39(2):798-804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海绵铁表面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S)处理含酚废水。通过氮气等温吸附(BET)、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海绵铁进行表征分析。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通过静态实验考察催化剂投加量、催化剂/PS摩尔比、pH和苯酚初始浓度对等离子体改性海绵铁活化PS处理含酚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海绵铁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均有增大,活化PS能力显著提高;在最佳反应条件(等离子改性海绵铁的投加量为0.4g/L,催化剂/PS摩尔比为1∶15,溶液pH为2,苯酚的初始浓度为250mg/L)下,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5%;反应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主要是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起氧化作用。等离子体技术改性海绵铁活化过硫酸钠可有效去除水中苯酚,为实际含酚废水的处理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用于市政废水除磷的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价廉的铝酸钙粉为原料,研制了一种用于市政废水除磷的高效低耗的聚合氯化铝铁(PAFC)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研究内容包括:PAFC的制备方法研究,PAFC用量对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除磷、除浊效果的影响,废水经PAFC处理后pH值的变化情况,废水酸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PAFC与常见商品絮凝剂除磷性能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铝铁复合絮凝剂的除磷效果好于传统的铁盐和商品铝铁盐;除浊效果也较好,除浊率可达到95%以上;废水处理后pH值也较稳定。PAFC用于市政废水有较优异的除磷、除浊性能。  相似文献   

18.
SBR-絮凝法在养牛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絮凝工艺对养牛场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曝气时间、沉淀时间、污泥浓度等因素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絮凝处理阶段最佳絮凝剂用量。结果表明:在SBR阶段,曝气时间为6h,沉淀时间为60min,污泥浓度为2500mg/L左右时,COD去除率达80%以上;进水COD在500~2500mg/L之间变化时,SBR系统运行稳定;以质量浓度为3%的聚合AlCl3作为絮凝剂进行絮凝,出水COD、色度大幅降低,最终出水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derived from food waste wer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carbon source in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The pH Profiles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nutrient removal in an Na-acetate f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C source). Effluent N, P and SCOD concentrations of 0.5 and 0.1 mg/L were achieved with 5.5 hour of HR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when influent concentrations of NH4+-N, PO43− and SCOD were 42.5, 5.92 and 180 mg/L. Then the SBR was fed with four solutions of VFAs produced under different acidogenesis conditions of food wastes. VFAs-added SBR showed similar specific nitrification rates (3.0 to 3.9 mg-N/g MLSS · h) to that of acetate, but specific denitrification rates (3.2 to 4.2 mg NO3N/g MLSS·h)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with acetate of 4.67 mg NO3-N/g MLSS·h. VFAs-introduced SBR efficiently removed phosphorus except when the SBR was fed with a VFA-solution containing high amounts of valerate and capro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