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冰蓄冷空调简介冰蓄冷空调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冰蓄冷技术用于中央空调,可以转移用电高峰,均衡电网峰谷负荷,特别适用于全天间断运行或峰谷负荷差较大的连续运行系统,尤其是空调峰值负荷与电网峰值负荷同步的空调系统,它既能避开日间高峰用电,又能减少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的数量与装机容量,节省一次性投资。并充分利用电网低谷廉价电力,大大节约运行费用。2常德市相应分时电价政策表1常德市冰蓄冷工业分时电价表从上表可知,分时电价为用户采用冰蓄冷空调带来经济上的实惠———运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制冷原理,蓄冰空调系统优点及运行工况,制冷与节电,提出了合理高效用电的三点提议。  相似文献   

3.
叶水泉  方斌东 《电世界》2004,45(4):8-11
空调用电和电力负荷高峰有一定的重合性。因此,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采用电动制冷机组制冷,用水相变时的潜热以冰的形式将冷量贮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又将其释放,以满足建筑物的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冷量的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从而达到转移高峰电力负荷的目的。在空调领域,这种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蓄冰制冷空调系统工作过程 ,分析了它的经济效益及应用蓄冰制冷空调是否节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5年迎峰度夏期间,大连电业局有关人员走访了大连市的宾馆、写字楼、商场、电子、纺织、精密仪器等工、商业用户。此次走访选择了不同种类空调机组,有常规单工况电制冷中央空调、双工况蓄冰中央电空调、分体电空调、溴化锂中央空调。通过走访了解到:空调用电负荷在商业用户用电负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达到30%-40%;对于高档酒店和大型商场,夏季空调用电量要占整个用电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6.
《家电科技》2021,3(3):15-16
空调系统是商业建筑中能耗最高的设备之一.在高峰时段,转移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将有助于解决供电负载不平衡的问题.蓄冷系统(CTESS)是帮助空调系统在高峰时段转移建筑物制冷负荷的有效方法.蓄冷系统通常利用相变材料(PCM)作为能量存储介质.在蓄冷系统中,利用冰作为相变材料进行蓄冷,因为冰具有良好的热能存储特性.由于冰的冷凝温度(0℃)和过冷的特性,冷却器需要在较低的温度下运行才能将水转化为冰.  相似文献   

7.
1 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主要特点 冰蓄冷空调技术是指在用电低谷时用电制冰并暂时蓄存在蓄冰装置中,在需要时(如用电高峰)把冷量取出来进行利用。由此可以实现对电网的“削峰填谷”,有利于降低发电装机容量。维持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蓄冷空调用电技术在北京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洪 《供用电》2007,24(1):13-15
对北京地区推广应用蓄冷空调用电技术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叙述了北京地区空调负荷的特点,蓄冷空调用电技术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北京地区利用蓄冷空调用电技术转移电网高峰负荷的潜力。并提出了对北京地区推广蓄冷空调用电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家电科技》2005,(8):4-5
冰蓄冷空调技术就是使用制冷机组和蓄冰设备,在后半夜用电低谷时制冰,然后依靠储备的冰块在用电高峰时送出冷风,以降低室内温度。由于冰蓄冷空调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瞬间冷却等特点,在北美地区新增的中央空调中,冰蓄冷空调占到80%以上的份额。  相似文献   

10.
发展蓄冰空调 实现削峰填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鹿群 《中国电力》1997,30(9):43-45
发展蓄冰空调系统,是减少电网高峰负荷实现电力负荷削峰填谷的有效手段之一。文中简要介绍了蓄冰空调系统的类型;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对推广这一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动机是电力的最大量使用设备(约占全部电量的50%),电机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行对电力资源的优化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是两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是对电力能源的效益最优化配置,是实现节能和环保的合理手段,新技术在电机系统中的综合应用为DSM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将需求侧管理分为电网驱动、环境驱动、零售/批发驱动3种类型,并介绍政府根据各个特点所制定的推广应用措施。从实证角度结合新南威尔士(NSW)政府温室气体减排标准与全国电力市场规划的个案,论证需求侧管理的效益价值。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实施需求侧管理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得出澳大利亚政府在DSM项目和技术积累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对我国建设完善需求侧管理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DSM is a movement integrated with and accomplished by government, utilities, manufacturers and customers.As the main body, the nanufacture will function to take all responsibilities of providing timely, reliable and feasible technicalsupporting for the movement. A new product based on high technology is of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generalizing DSM. Oneimportant and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lement DSM is the flexible and practicable electrovalence policy, which heavily relieson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its execution.  相似文献   

14.
制造企业要以科技创新产品满足DSM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SM是政府、电力公司、制造企业和广大用户共同参与完成的一项互动活动。制造企业作为主体之一,主要职责和作用在于为DSM提供及时、可靠和可行的技术支持。科技创新产品对于全面推进DSM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灵活电价政策是实施DSM最重要和有效方式之一,电价政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技术先进可靠的产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冷热电联供微电网可提高供用电系统灵活多样的能量优化调度调控水平,已成为微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对冷热电联供微电网系统引入了需求侧管理手段,充分利用需求侧资源发掘了系统的经济性。首先对系统中所采取的需求侧管理技术进行建模,包括对需求侧管理的采用方式以及调用成本。其次以综合优化配置成本为目标函数,计及多种必要的约束条件,建立考虑需求侧管理的冷热电联供微电网优化配置模型。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离网模式下系统优化配置成本要高于并网模式下的,而考虑需求侧管理技术的系统优化配置成本要小于不考虑需求侧管理手段的。通过对系统引入需求侧管理手段能够降低系统优化配置成本,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电力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决策支持系统方面在我国尚缺乏相应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对多个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用项目的研究及实践,对电力需求侧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整个系统的设计建立在数据仓库技术基础上,主要由数据分析模块、电价决策模块和项目评估模块等组成.其在电力公司的成功应用表明,该系统有助于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7.
新型需求侧管理系统特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需求侧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广泛推行的一种能效管理技术和节能运作新机制,最为成熟的是应用在终端节电领域。文章论述了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特点,并针对当今电子、网络、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和供电、用电需求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提出了需求侧管理向着人性化、科学引导、绿色节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用电需求侧管理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李敬如  胡兆光  纪洪  赵磊 《电网技术》1999,23(2):19-21,25
针对北京地区近年来尖峰负荷突出,峰谷差日益增大的局面,对北京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各行业移峰填谷潜力,结合不同用户电特点,牵引需求侧管理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移峰填谷措施。典型用户的试点工作表明,这种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学习借鉴欧洲国家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深入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全面介绍了欧盟成员国在开展需求侧管理、能效管理、能源服务等方面的行政法规、标准标识、财税政策以及市场激励、市场交易、市场竞争机制,在建筑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形成的相关的制度体系。分析了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不足,并从出发点、政府作用、实施重点和实施手段上进行了国际比较,对进一步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标准和评估体系建设、大力开发应用新技术等政策性建议。深入挖掘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应成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学习借鉴欧洲国家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深入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全面介绍了欧盟成员国在开展需求侧管理、能效管理、能源服务等方面的行政法规、标准标识、财税政策以及市场激励、市场交易、市场竞争机制,在建筑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形成的相关的制度体系。分析了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不足,并从出发点、政府作用、实施重点和实施手段上进行了国际比较,对进一步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标准和评估体系建设、大力开发应用新技术等政策性建议。深入挖掘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应成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