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和道路的安全,设计采用锚拉排桩结合土钉墙的基坑支护方案,地下室工程结束后,对混凝土基础及外墙进行检查,未发现渗漏现象,达到了预期的防水效果,本文主要对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20.80m,设5层地下室,采用逆作法施工。考虑地质条件差,砂层厚,地下水丰富,且有大型人防工程横贯施工场区,故采用以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及地下室外墙的两墙合一施工技术,达到了安全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南通某小区人防地下室因施工因素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1工程概况该小区人防地下室于2011年夏季施工,属于单建式人防工程,地下建筑面积4350m2,外墙厚度300mm。采用的是墙、柱、梁、板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总长145m的后浇带将地下室分成了3个施工段,地下室外墙、顶板模板拆除后发现结构出现裂缝并渗水,并且距底板向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动态掌握基坑的安全状态,针对某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实时监测土体与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周围土体的侧向位移越来越大;最大的侧向位移均位于基坑上部;土体在基坑底部的侧向位移均接近于0甚至出现负值。基坑开挖导致地表土体产生一定沉降量,沉降最大时间并非在基坑刚开挖完毕时,而是发生在基坑完成开挖后,施做底板和地下室以及排水时。2开挖引起周围土体向坑内移动,但是受到支护桩的约束,抑制了土体的移动变形,导致基坑后方土体对基坑边土体的压力增大。3基坑内土体的开挖导致基坑侧向约束得以解除,孔隙水逐渐消散,孔隙水压力降低。随着基坑开挖的继续进行,基坑周围土压力逐渐由主动土压力转变为静止土压力,从而导致孔隙水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5.
陈勇 《建筑工人》2021,42(10):4-5
某 学 校 工 程, 工 程 建 筑 面 积40705.03 m2,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积13752 m2.基坑东北角有银杏古树,为保护名木,地下室外墙与古树中心最近距离约为13.5 m,基坑开挖期间需采取加固措施;主楼与地下室同时施工形成的垂直立体交叉作业易产生安全事故隐患.本项目集水坑、电梯基坑与下柱墩多有交错,且底标高较为复杂.在实际施工中,容易产生空间偏差,造成超挖现象.对于超挖带来的返工会严重影响工程成本和工期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赵翔 《建筑安全》2002,17(10):34-35
地下室防水是高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在客观环境条件限制下,造成地下室防水工程无法按常规施工工艺施工,必须寻求一种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法,确保地下室防水达到满意的施工效果,满足设计和安全施工要求。1.工程概述深圳南光捷佳大厦地下3层,地上34层,总建筑面积78000m2,基坑深度10.5m,基坑尺寸59.4×59.5m。因环境条件限制,基坑南侧及东侧边坡为垂直开挖,支护面与地下室外墙外边坡预留15~20cm缝隙调节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偏差。原设计图纸中地下室外墙“911”防水涂膜防水做法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东丽区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工程地上4层,局部5层,地下1层。基坑开挖深度达5-3m,而相邻建筑物距基坑9m,且该住宅楼基础为浅基础,人防地下室基坑的开挖将危及相邻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使用。通过对相邻建筑物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楼的抗变形能力很差,其不均匀沉降量不能大于10mm。因此,准确分析地下室工程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及制定相应措施成为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陶桂华  陈钧颐 《建筑技术》2012,43(9):800-803
重庆国际开发金融大厦地下5层,基坑采用机械垂直切割开挖.地下室外墙兼作挡墙,挡墙基础埋深达21.2m.开挖后岩体有数条竖向裂隙且有地表水渗出,挡墙为单面支模,防渗治漏困难.为此对岩壁渗水采用埋管引流,对挡墙则采用外防内贴及反漏层泄压的防排结合施工方法,解决了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渗问题.  相似文献   

9.
杭州深厚软 黏 土中某深大基坑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宏伟  杨永文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2):1838-1846
介绍了杭州深厚软黏土中深度为14.85~17.35 m、采用密排连续排桩作为围护墙的大型多层支撑基坑工程监测实例。实测内容包括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墙与土体水平位移、周围地面沉降、内支撑轴力、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等。研究表明:软黏土中大型基坑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狭窄基坑,基础底板施工期间基坑的“蠕变”现象明显,开挖深度、空间效应、隔断墙的设置、坑壁临近既有地下室等均是影响基坑水平位移的重要因素;坑外横向地表沉降呈抛物线型分布,沉降影响范围约为开挖深度的2.5倍, 最大沉降位于坑外约0.67倍挖深处,最大沉降与最大水平位移关系约为 ,坑外纵向沉降大致呈马鞍形,沉降最大值位于基坑中部附近,纵向沉降影响范围大于基坑开挖范围;多层支撑支护结构中各层支撑的轴力随开挖和拆撑工况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第2层支撑轴力明显大于其它2层支撑;深厚软黏土中多支撑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布在支撑深度范围表现出“土拱”效应;随开挖的进行坑外土体的孔压逐渐减小,由于开挖卸荷产生了负超静孔压。  相似文献   

10.
以虹源盛世国际文化城工程(基坑面积93 383 m~2,深度15.3 m)为例,探讨临近供能管沟超大深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坑支护结构及采用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围环境,围护结构侧向位移最大值为开挖深度的0.23%~0.72%,管沟相邻测点相对位移均20 mm。  相似文献   

11.
1工程概况 金河水岸商住楼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大道南侧、顺联北区家私城西侧,由1#、2#地组成。1#地北侧为甲方销售中心,南侧为河涌,东侧远离顺联北区家私城约30m,西侧距拟建市政道路(现为施工道路)23m。2#地北侧为工地现场办公室和生活区,南侧为河涌,东侧为拟建市政道路和金河水岸1号地工程,西侧为在建道路。1#地建筑物长约250m,宽约76.5m,面积约19110时,呈长方形,2#地建筑物长边约为241m,短边为135m,宽约为160m,面积为32565时,呈梯形。均拟建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5.25m,地下室底板厚400mm,垫层厚100mm。工程地下室大开挖深度约为5m左右,最深处基坑深度约为8m。  相似文献   

12.
广州天河正佳商业广场工程占地约5万m^2,呈正方形,设有地下室2层,局部3层.工程基坑面积较大,完成桩施工后,进行土方开挖及基础垫层施工。在垫层施工时发现基坑内有几处地方涌水严重,为满足地下防水施工中垫层、柔性防水层和底板混凝土的施工要求,确保地下室施工质量,要求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标高0.5m以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杭州黏性土深基坑的实测结果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分析黏性土地层基坑开挖深度与墙体深层水平位移及其位置的关系,墙体深层水平位移与地表沉降影响关系,通过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黏性土地层基坑实测墙体水平位移值小于基坑设计控制值,测斜变化最大值发生在10 m~11 m深度之间;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主要集中在开挖阶段,其中基坑在底板施工时变形比达到最大,比值范围在0. 85‰~1. 25‰之间,比值平均约0. 90‰,且均小于设计控制值。  相似文献   

14.
陈颍 《岩土工程界》2004,7(Z1):132-135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地下建筑的功能和容量要求日益提高,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地下室只有向纵深发展.然而上海地区的软土地质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地下室基坑开挖施工中的风险性.逆作法为超深基坑和地下室的施工提供了可靠保证.本文详细介绍了采用逆做法施工的超深地下室(挖深22.7m)的基坑开挖计算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沿海区域存在大量淤泥土层,其通常表现出高压缩性、流变性及触变性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因此,深厚淤泥土深长基坑开挖面临着极高施工风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显著。为进一步阐明深厚淤泥土深长基坑开挖施工力学效应,依托某深基坑工程,通过有限元三维数值模拟,揭示了淤泥土深长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深厚淤泥土层的存在使基坑开挖影响区的水平影响区域明显增大,竖向影响区域所受影响较小,在水平距离150 m、深度85 m范围内土体皆受基坑开挖影响;基坑以及建筑轮廓凹凸部出现应力集中,在淤泥土层,地连墙以及既有隧道墙板应力集中处的水平位移存在明显突变;既有隧道水平位移和沉降曲线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大桥变形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变大,桥桩在淤泥土层的水平位移明显增大,最大水平位移达5.33 mm,最大沉降达9.92 mm。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某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对桩锚复合土钉支护形式基坑侧壁位移进行现场监测试验,分析基坑开挖时基坑侧壁及周围土体的位移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桩锚复合土钉支护基坑侧壁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第一道预应力锚杆施工完成,基坑侧壁位移变化速度有所减缓,施工完成以后,基坑侧壁位移变化趋于稳定.基坑周围深层土体的最大位移并没有出现在地表,而是在地表以下-2.5m处,整体呈现“鼓肚”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广州某紧临地铁车站土岩组合深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依据实际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基坑施工各阶段的围护结构变形、土岩体侧移、支撑轴力、锚索拉力及周边环境沉降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围护墙与外侧土岩体最大水平位移均发生在土岩结合面附近;基坑开挖结束至底板施工期间,围护墙及外侧土岩体水平变形呈蠕变特点;地下室采用的“复合墙”及跳仓法施工技术,使施工完毕后的围护墙、土岩体水平位移均发生了明显回弹,最大水平位移约为开挖至基底时的40%~60%;开挖引起的周边地面沉降最大值发生在离坑边0.5倍开挖深度附近,沉降值约为邻近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的0.47倍;条件允许时,土岩组合基坑可优先采用支撑+锚索组合支护方案。本工程的监测数据相互印证,揭示了该土岩深基坑在各种条件下的实际工作状况,可为类似情况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 高水位基础开挖处理方法 (1)当地基土质为粉质砂性土或淤泥、淤泥质土时,基坑开挖深度在2~3m时,通常采用明渠导流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办法进行对高水位段的基坑开挖工作.以下支撑的安装均须紧跟土方开挖,随挖随撑,尽量缩短无支撑暴露时间,把坑槽的内缩变形控制在最小范围,降低基坑周围地表的沉降量.当基坑开挖到底后及时施工垫层混凝土和底板混凝土,这是阻止坑槽开挖内缩变形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新世纪商厦工程位于浦东南路和张杨路口,占地面积约20000m~2,建筑面积为144837m~2,地下建筑占地面积为12934m~2,地下二层。地下室基础采用2m高由纵横梁组成的中空箱形底板,当地下室有水渗入时,作为隔水仓使用。基坑开挖深度,从自然地面算起,基坑开挖深度大部为8.5m,局部深度为9~11.40m,见图1。基坑周边总长为574m,在这样大面积、深基坑的围护采用水泥土深层搅拌桩(下称坝体)作无支撑结构是否有可靠保证,前无经验可借鉴。在监理进驻现场后,向总承包方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提出建议,对实施方案存在的问题,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进行分析研究,补充完善了一些技术措施,现已施工完毕,取得了成功,总结一些取得成功的经验,对今后大面积深基坑的施工开挖,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1 工程概况 位于汕头市区东厦北路某住宅小区地下室设计长174m,宽38.8m,基坑开挖深度为-4.65m,属深基坑开挖,必须采用基坑围护或降水施工措施,结合本工程地质特点,经过论证后确定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该方案比水泥深层搅拌桩挡土围护可以节约30%以上造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