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铜渣是极有价值的冶金二次资源,铜渣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铁橄榄石、磁铁矿、铜锍及一些脉石组成的无定形玻璃体.本实验基于热力学分析,用CO2和CO混合气体来控制体系内的氧势来焙烧铜渣样品.在600℃~9000℃时,焙烧产物为单质铁,此时是混合气体起还原作用.在1000℃,焙烧渣中重新出现了FeO,说明CO2-CO混合气体体系中产生的氧起了作用.在1100℃时,焙烧4h,焙烧渣中产生了Fe3O4,此时焙烧铜渣磁选后全铁含量94.35%,铁的回收率达到了90.8%.在600℃~1100℃,适当条件下焙烧时,铁橄榄石的物相变化为:2FeO·SiO2→FeO+SiO2→Fe→FeO→Fe3O4, 铁的回收率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在适当范围内, 延长焙烧时间、增大分压比都有利于Fe3O4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熔融状态下,焙烧铜渣中磁铁矿的物性转变,对铜渣进行了CO/CO2气氛下熔融氧化焙烧实验。考察了CaO添加量与焙烧温度对于渣中Fe2SiO4向Fe3O4转变过程和Fe3O4迁移并富集的影响。CaO的添加促进了渣中Fe2SiO4向Fe3O4转变和Fe3O4迁移富集,而选择适宜的焙烧温度才能最大程度让Fe3O4迁移富集。最后发现在CaO添加量为铜渣质量的25 %,焙烧温度1 300 ℃,保温时间2 h,CO2和CO体积比为190:10的条件下焙烧铜渣,铜渣中的Fe2SiO4基本完成了向Fe3O4转化,且Fe3O4迁移与富集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菱铁矿在强还原气氛下加热过程中铁矿物的转化过程和规律,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嘉峪关某菱铁矿石在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菱铁矿的热行为和不同条件下焙烧产物中铁矿物的存在形式等.结果表明,菱铁矿在煤基直接还原条件下转化为金属铁的历程为FeCO3→Fe3O4→FeO→Fe.转化过程分为菱铁矿分解和铁氧化物还原两个阶段;热分解阶段在556.6℃时基本结束,最终产物为Fe3O4;铁氧化物的还原阶段在556.6℃以后、1200℃时完全结束,最终产物为金属铁.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铁赤泥的综合利用率,响应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号召,提出了利用硫磺还原高铁赤泥、固相还原—磁选提铁的新方法,研究了不同的焙烧温度、配料比、焙烧时间对硫磺还原赤泥中Fe2O3效果的影响.利用XRD分析了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采用湿法磁选机磁选分离出精矿和尾矿,并计算出精矿中铁的回收率.结果表明:在硫磺与高铁赤泥的配料比(即S与赤泥中Fe2O3的摩尔比)为1∶6、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0.5 h的条件下,还原效果最佳,铁回收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含碳球团还原熔分机理,将分析纯的Fe2O3、氧化物和不同还原剂固结成球并进行等温还原实验,研究了温度、还原时间、配碳量、还原剂种类等条件对球团还原熔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表征了含碳球团在不同还原时间的微观结构及物相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过低或过高含碳球团都不能良好熔分,配碳量增加可以提高球团还原和熔分速率,适宜的温度、碳氧摩尔比、还原剂分别是1400℃、1.2和煤粉.含碳球团还原熔分包括直接还原反应、间接还原反应、碳的气化反应、渗碳反应和铁的熔化反应,最后实现渣铁分离.   相似文献   

6.
电镀污泥中铬主要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存在,氧气气氛中以Na2CO3为添加剂对电镀污泥进行焙烧,并对焙烧渣进行水浸处置,最后加入Na2S还原,可实现铬资源的高效回收。结果显示:O2流量40 mL/min条件下,焙烧过程中控制Na2CO3添加量100%、焙烧温度700℃和焙烧时间90 min,焙烧渣水浸工艺中铬浸出率可达97.8%,一定范围内,增加Na2CO3添加量、提高焙烧温度和延长焙烧时间,可促进Cr由尖晶石相(FeCr2O4和AlCr2O4)转变为Na2CrO4,使铬浸出率提高;Na2CrO4浸出液Na2S还原工艺中,在60℃条件下,控制还原反应物料比n(CrO42-)/...  相似文献   

7.
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并分析了含锌冶金粉尘中的重要成分ZnFe2O4在CO-CO2气体还原过程中的热力学行为.ZnFe2O4的气体还原遵循逐级还原规律,且ZnFe2O4很容易被CO还原到ZnO和Fe3O4.较高温度条件下,Zn O的气体还原易于Fe O的还原.随着反应温度升高,锌完全反应和挥发所需要的CO含量不断降低,当反应温度从1100 K升高到1400 K时所需的CO体积分数由0.4降低到0.01以下.要达到还原分离金属锌的目的,不必将铁氧化物还原到金属铁,而只需将铁氧化物还原到Fe3O4或FeO,同时满足锌的还原条件即可.在高炉炉身中上部,由于发生锌的还原反应和内部循环,给高炉生产带来危害,因此应减少和控制高炉的锌负荷.   相似文献   

8.
铈铁硼废料氧化料中出现单独的CeO2相,在硫酸化焙烧过程中发生价态转变,有别于钕铁硼废料,因此本文针对两种废料氧化料的硫酸化焙烧过程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钕铁硼和铈铁硼废料氧化料最高硫酸化率分别为91.7%和96.1%,前者硫酸化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温焙烧阶段,后者硫酸化过程主要发生在低温浸润阶段,且在中温焙烧阶段生成中间物质Ce(SO4)2;二者硫酸化焙烧最终产物均为Fe2O3和RE2(SO4)3,高温焙烧料均为孔洞大小不均匀的疏松结构,富稀土相大多被非稀土相包裹。除CeO2外,铈铁硼废料焙烧机理与钕铁硼废料一致,均为稀土氧化物、Fe2O3与硫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稀土硫酸盐和Fe2(SO4)3,高温下Fe2(SO4)3  相似文献   

9.
以石墨粉为还原剂,研究钛精矿内配碳球团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规律和还原产物的电阻率。结果表明,钛精矿内配碳球团的还原过程先后主要经历铁氧化物的还原和钛氧化物的还原两个过程,且提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和增加石墨配比均有利于钛氧化物还原程度的加深;在还原时间为60 min,石墨配比为33.6%的条件下,还原温度由900℃提高到1 550℃时,还原产物物相随温度升高的转变过程为:FeTiO3→Fe+TiO2→Fe+TinO2n-1(n≈1,2,3,4)→Fe+TiC。还原产物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和石墨配比对还原产物电阻率影响较大,还原时间影响较小;在石墨配比为33.6%,还原温度1 300℃,还原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还原产物的电阻率的值为2.67×10-2Ω·cm。  相似文献   

10.
气基还原工艺处理钒钛磁铁矿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该工艺还原后的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率较低。针对气基还原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率低的问题,以兰炭为骨料研究兰炭添加量、还原气氛、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等因素对钒钛磁铁矿气基还原金属化率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方法分析了还原产物物相变化及微观形貌变化,总结出兰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兰炭可提升钒钛磁铁矿气基还原的效果,在还原气氛φ(H2)/φ(CO)=2.5、还原温度1 100℃、还原时间60 min条件下,未添加兰炭时试样金属化率仅为81.78%;在同样条件下,当兰炭添加量(质量分数)为6%时,试样金属化率可达到92.35%。钛铁化合物还原历程为Fe2.75Ti0.25O4→Fe2TiO4→FeTiO3→FeTi2O5→TiO2和Fe,随着还原温度升高,金属铁相逐渐聚集连接成片,渣相与铁相...  相似文献   

11.
工程中的磁性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优点,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关注,开发和应用领域也日趋广泛.由此,叙述了国内外目前在工程磁性技术方面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并分别介绍了几种磁性技术在工程中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提出了对工程磁性技术今后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磁团聚与弱磁选设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磁团聚是影响磁选产品质量的一个不利因素。针对磁因素,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研究工作者对筒式磁选所作的不同改进以及所研制的新设备,它们或利用磁团聚,或破坏磁团聚,或在复合力场中进行选别。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铁矿选矿(包括磁铁矿和赤铁矿等)主要磁选设备类型及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了磁选设备的发展趋势,并就提高我国磁选装备水平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推动我国磁选设备的发展的措施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综合回收利用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镇北矿区磁铁矿和赤褐铁矿混合矿资源,采用磁选-强磁选-焙烧磁选工艺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可获得铁品位65.46%.回收率93.95%的综合铁精矿品位,精矿产率约提高7%左右,原矿铁品位下降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分选弱磁性矿磁选机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分选弱磁性矿物的强磁选机和高梯度磁选机的技术进展 ,其优化了结构、提高了场强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大量查阅磁选机和磁系的发展现状资料和总结整理后发现,铁矿石磁选过程中的磁团聚现象仍是阻碍精矿品位提高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其不良影响,本项目对磁选机磁场特性对磁性颗粒的受力和运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计划采用高速旋转的交变磁场,设计一种新型磁系及磁系伸缩调节装置,避免磁性颗粒在磁选过程中磁链的形成和磁性夹杂,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磁铁矿精矿品位。  相似文献   

17.
阐明了γ-Fe2O3磁粉、钴改性磁粉、钡铁氧体磁粉、金属磁粉等磁记录材料的生产工艺和某些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室温磁制冷技术的发展,许多具有巨磁热效应的材料被开发出,但多是在高场强的超导磁体中获得的。为应用磁制冷技术到家用空调和冰箱,除了巨磁热效应的磁致冷材料外,设计出高场强的永磁磁路也尤其重要。针对旋转式室温磁制冷机,采用有限元方法设计并制作了具有较高场强的永磁磁路,在磁路工作气隙为20mm时,工作气隙中心的场强的计算值及实测值均高于1.5T,且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选择了应用广、技术含量高、磁特性不同1J50、1J22三种合金作软磁合金系列新产品开发的代表。试制中重点解决了真空冶金工艺及最佳合金成分匹配,提高返回比和宽带生产技术。试制结果表明,合金的冶金质量、磁性能、尺寸公差均达到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La0.67Sr0.33Mn0.9Cr0.1O3的巨磁熵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振生 《稀有金属》2004,28(2):322-325
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M-T和M-H曲线,对超大磁阻材料La0.67Sr0.33Mn0.9Cr0.1O3的巨磁熵进行了研究,发现伴随铁磁一顺磁相变有一个大的磁熵变化;在337K左右出现了一个磁熵肩峰,并随磁场的增大而愈加明显。由于磁熵肩峰的出现,磁熵变的峰被拉宽,从而有利于采用ERICSSON循环的磁制冷。这个结果表明La0.67Sr0.33Mn0.9Cr0.1O3可以作为磁制冷技术工作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