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景泰兴泉风电场45 MW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为例,对风电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实践及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以及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要有针对性;监测频次和时间应根据项目的实际况进行适时调整;风蚀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加强临时堆土及开挖面的监测和防护。  相似文献   

2.
陈杰 《北京水务》2013,(6):56-59
结合开发建设项目,分析了城市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强度大、雨季影响显著、累积效应明显的特点,并就防护措施,强调了表土剥离、雨水蓄积利用和临时堆土防护的重要性。明确了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特点和过程。就目前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其促进城市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沙地挟沙风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贵君  杨兴浪 《吉林水利》2010,(2):57-59,64
挟沙风破坏了土壤表面结构,削弱了土壤的抗风蚀性,使地表风蚀量加大,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通过风洞实验模拟挟沙气流下吉林省西部沙地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下垫面,但当风速大于起沙风速后,挟沙气流下的侵蚀量大于净风条件下的侵蚀量,并且风蚀量随风速的提高而增加,土壤风蚀程度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对流沙源进行彻底治理,控制风蚀,以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作者通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研发出一台周角积沙仪,该仪器操作简单,取得的数据可靠,因此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中推广,旨在探讨或提高风蚀监测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的布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不可缺少的部分,常见的水土流失临时防治措施主要有:拦挡措施、排水及沉沙措施、苫盖措施、临时植物防护措施。通过典型的点式工程说明常用临时措施的布设形式。  相似文献   

6.
西气东输支干线工程水土保持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彩兵  张歆 《人民长江》2005,36(1):42-4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主要采取设立固定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建立简易水土流失小区观测场,采用简易坡面量测法进行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的多次对比监测,得出不同时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水土保持评价与分析.以西气东输支干线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为例,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手段、成果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为:由于地形相对平坦,除丘陵区外,管道施工直接造成的水土流失不明显;管道穿越平原区的地貌恢复较好,穿越丘陵区的地貌及植被恢复较差,需加大人工植被的建设力度;西气东输工程按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了水土保持措施,减蚀减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含沙量大,引黄灌区在引用黄河水的同时会引入泥沙,引沙引水矛盾突出。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将泥沙“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利用,该文对河道清淤泥沙还田处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风蚀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泥沙还田对0~40 cm土层含水率有提高效果,而对40~80 cm土层含水率无影响;泥沙还田降低了土壤起动风速,随着还田量的增大起动风速减小,C3(掺沙2 000 kg/亩)起动风速为4.8 m/s,较CK降低了14.5%。风速为12 m/s时,各掺沙处理土壤风蚀量均大于CK处理,风蚀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3>C2>C1>CK,C1、C2、C3风蚀量分别较CK增大了6.5%、11.0%、96.8%。随着坡度的变化,各处理风蚀量随坡度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风力侵蚀区为日平均风速不小于5m/s、全年累计30d以上,且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300mm的沙质土壤地区,其侵蚀形式和特点与水力侵蚀区有较大不同。本文以新疆新华布尔津风力发电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为例,对新疆阿勒泰地区风蚀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风水蚀复合侵蚀是指风力、水力对同一侵蚀对象(区域)的共同作用和交替作用,即在水蚀的基础上发生风蚀或在风蚀的基础上发生水蚀。风水蚀复合侵蚀类型区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方法较为复杂,难度也较大。文章以齐齐哈尔华电热电厂2×300MW新建工程为例,对风水蚀复合侵蚀类型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方法及成果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临时防护措施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是产生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开发建设项目建设中施工期土石方流转过程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防治土石方流转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关键是临时防护措施。因此,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中临时防护措施设计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实践,就临时防护措施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平原区点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临时沉砂池设置的不合理性,探讨了点型开发建设项目临时沉砂池设置大小的确定方法以及固定规格的临时沉砂池应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小型水库工程除险加固中水土保持监测,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及监测成果等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采取调查、定点与巡查、临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用简易坡面量测法和沉沙池法等进行地面观测,能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多场次降雨条件下覆沙坡面的径流产沙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可控坡面进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覆沙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揭示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风水复合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沙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远大于裸坡,相对延迟了5.3~11.2倍,多场次降雨条件下,产流时间显著提前。首场降雨下,覆沙厚度为1cm,当雨强由1mm/min增加到1.5mm/min,覆沙坡面径流量、产沙量分别增加了0.87倍、0.85倍;雨强为1.5mm/min时,当覆沙厚度由0.5cm增加到1cm,首场降雨的径流量、产沙量分别减小了9.6%、12%。相对于裸坡,覆沙坡面产沙量较大,产沙过程较剧烈,首场降雨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0%以上,是裸坡的8.9~10.8倍,但在多场次降雨条件下,产沙量显著减小,并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侵蚀,可为揭示风蚀沉积物对水蚀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通市水利局在白毛港疏浚工程中,为了保护耕地,减少挖压,除采用泥浆泵施工外,在堆土方法方面采用了挖塘卖泥、埋沙的堆土方法。具体做法是: 1.挖塘埋沙,取土制砖。在工程堆土地段,首先取出田面以下25厘米左右的熟土层,放在塘的四周。再向下挖出约75厘米(主要根据土  相似文献   

15.
景中(景泰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破坏、占压一部分植被和农田,将加深项目区水土流失和环境效应。根据线路所经区域土壤、降水、气候条件以及占压地情况,将对水土流失防治区进行划分,在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基础上,结合水土流失特点,将对产生水土流失的部位布设相应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削坡、截排水、护坡、挡墙、土地整治、覆土等)、植物措施(主要对有条件绿化的区域造林、种草)和临时防护措施(主要为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洒水、临时拦挡、堆土裸露面种草防护、临时排水沟及沉沙池等),最大限度地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河道整治工程中,施工扰动、水位降落、弃土堆土等对边坡稳定不利,本文结合因堆土超载致使岸坡整体滑动的工程实例,对岸坡滑动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整体滑坡岸段提出采用削坡卸荷结合钻孔灌注桩抗滑,临近滑坡岸段削坡卸荷的工程措施以保证岸坡稳定.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工程措施有效,为保证河道开挖或疏浚工程中基坑边坡稳定,应禁止在设计预计的滑裂面范围内堆载.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属于线型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在城市中产生水土流失。以广东省深圳市布吉河(龙岗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为例,依据该工程建设特点将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分为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临时堆土区,针对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水土流失量预测并提出防洪排涝工程、水质改善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和临时拦挡、排水、沉沙等水土保持措施,同时结合城市水土保持要求对项目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水土流失预测、防治措施布设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旱作区采用随机确定测点的方法,对典型农田防护林减低风速,减少土壤蒸发损失的状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林带背风的20H(H为林带高度m)范围内,平均风速为旷野风速的67.4%,比旷野风速减低32.6%;0-10 cm土壤含水量比旷野土壤含水量提高9.4%。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是防止旱、风、雹、霜等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两高一优”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嫩江沙地基本现状,总结群众洽沙经验,为沙地全面治理提出可靠依据,我站于1978~1985年,曾先后三次派出调查组到泰来、泰康、三肇、安达、大庆、甘南、等市县调查了解了嫩江沙地土壤及风蚀改良利用等情况,重点考察了风蚀较严重的沙地现场和治理典型。  相似文献   

20.
坡面植被对径流的减流减沙作用机理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坡面上的植被斑块和裸地斑块会对坡面产流产沙量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设计了两种坡面植被格局,分别模拟了原生植被坡面在开发初期和末期的状态,采用不同流量进行冲刷实验,结果表明草地景观中的裸地斑块和裸地中的草地斑块对坡面径流流量的影响均小于其对于坡面产沙的影响.裸地景观中的植被斑块减沙能力取决于植被带拦截次数,而植被景观中的裸地斑块增加产沙的能力取决于裸地斑块的顺坡长度.因此为了减少坡面土壤流失,在对原始土地进行开发时,应尽量沿等高线开发,减少顺坡长度.对于已经大面积开发的土地,应在沿等高线方向尽可能短距离内重复设置植被带,达到有效拦截泥沙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