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通过对辽河坳陷成藏太古宇潜山的油底类型、内幕隔层性质及油底之下油气层显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一套成藏太古宇潜山内幕深层勘探潜力的评价方法,将成藏潜山内幕深层的勘探潜力分成18种类型,其中,多种类型具有内幕油藏的勘探前景。利用上述方法对辽河坳陷已发现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进行重新评价,结合油源和疏导条件等潜山内幕成藏的必要因素,筛选出7个有利的成藏潜山内幕深层勘探目标区。目前,在预探工作区部署的探井已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拓展了辽河太古宇潜山内幕的勘探领域,深化了辽河太古宇潜山内幕成藏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黄骅坳陷与冀中坳陷和辽河坳陷潜山内幕成藏条件对比研究,分析黄骅坳陷寒武系—中新元古界潜山勘探潜力,明确勘探方向。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寒武系—中新元古界勘探程度偏低,潜山内幕成藏地质条件好,潜山类型多,分布面积大,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勘探领域。通过评价黄骅坳陷重点圈闭,提出有利(Ⅰ类)圈闭面积占48%,主要分布于歧口凹陷,具备形成较大规模潜山内幕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尤其是大多数圈闭分布在洼槽区,深大断裂较发育,使寒武系—中新元古界白云岩优质储层与沙三段主力烃源层能够形成"侧向对接",易形成较大规模的"新生古储"式潜山内幕油气藏,由此提出羊二庄潜山带上1号圈闭(羊二庄潜山)作为首选风险目标。  相似文献   

3.
辽河坳陷潜山勘探在经历了规模探索、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的概念,建立了变质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有效指导了勘探工作,但是,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提出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文中认为,在潜山以源-储双因素耦合为主导构成的有效运聚单元内,不同潜山受储层、输导条件影响,形成不同成藏特征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因此,需要对潜山类型进行划分,明确各种类型潜山油藏的分布特征,从而建立适用不同类型潜山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4.
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的深入,较隐蔽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从整个冀中坳陷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潜山构造演化和内幕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将坳陷内发育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分为4类:断阶-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残丘-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和残丘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其中断阶-断块型和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的潜力较大。不同类型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分布在不同的二级构造带上,此外,它们还具有近源分布和差异聚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辽河坳陷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近年来几乎没有上报天然气探明储量。辽河坳陷还有多少剩余常规天然气资源?是否具备致密气、页岩气形成条件,其资源前景如何?这是勘探家十分关心的科学问题。以往的资源评价成果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从天然气成藏静态要素—气源岩条件、储集条件和盖层条件入手,阐述了辽河坳陷具备形成致密气、页岩气的地质条件,应用稳定碳同位素等技术手段进行气源分析,揭示了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辽河坳陷常规及致密气、页岩气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新一轮天然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认为辽河坳陷不仅还有2 000×108m3 剩余常规天然气资源,还有约5 000×108m3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有待发现。指出了榆树台—盖州滩、兴隆台、大平房—葵花岛构造带是常规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深层潜山、火山岩是主要勘探目标,西部凹陷南段洼陷带及东部凸起是致密气、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石油资源勘探潜力及增储领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济阳坳陷4次资源评价结果,认为对资源潜力的认识是随着勘探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资源基础决定了探明储量的增长能力。济阳坳陷目前探明程度虽然较高,但仍有较大剩余资源潜力。分析表明,目前济阳坳陷探明储量的构成中,岩性、地层、潜山等隐蔽油藏的比例已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济阳坳陷已经进入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前古近系和埋深大于3500m的古近系深层以及资源潜力较大但勘探程度较低的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临南洼陷等多个地区,是寻找勘探新突破、实现储量持续增长的重点层系和地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油气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单一奥陶系潜山向寻找多层系潜山油气藏勘探的转变。以埋藏浅、近油源、具多层系含油潜力的港北潜山为例,通过对潜山内幕成像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攻关和构造精细解释,从潜山构造形态、源岩系统、储集层特征、疏导体系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入手解剖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构思"多类型"储集层,构建"多层系"成藏新模式,指导潜山勘探。结果表明: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是潜山勘探突破的基础和前提,多期构造强改造、多类型储集层发育以及源岩供给充足是多层系潜山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港北潜山多套含油层系均获发现,拓展了油气勘探层系和领域,展现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多层系潜山良好的勘探前景,为大港油田增储上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东部同类型油田的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气藏主控因素与勘探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具有形成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地质条件。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方向逐步转向埋藏深、识别难度大、成藏条件复杂的隐蔽型深潜山、潜山内幕等隐蔽型潜山目标。研究表明,埋藏深度大于3 500m的隐蔽型深潜山以沙河街组三段—四段为主要烃源层,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其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潜山内幕成藏受控于潜山内幕储盖组合的有效性、潜山内幕储层物性与油气运移通道输导能力的耦合关系,具有良好封堵能力的内幕盖层、良好储集物性的内幕储层以及优势的油气运移通道是潜山内幕成藏的关键。牛东潜山带、长洋淀潜山带、肃宁潜山带等多个隐蔽型潜山油气成藏区带的发现,展现了冀中坳陷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的高、中潜山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转变.从基底构造活动、潜山类型、岩性及储集层特征、生烃系统、输导体系等多角度探讨了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同时,考虑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特点,结合勘探实践,从潜山与油气的关系入手重新建立潜山内幕油藏实用分类方法,拓宽了潜山找油领域,形成了具有低幅度、多期裂缝、多油源充注特点的潜山内幕目标成藏模式.通过对辽河坳陷低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与勘探实践,2001年至2006年,低潜山和潜山内幕累计上报三级储量分别达2.54×108t和1.76×108t,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潜山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以辽河坳陷为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近年来,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的高、中潜山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转变.从基底构造活动、潜山类型、岩性及储集层特征、生烃系统、输导体系等多角度探讨了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同时,充分考虑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特点,紧密结合勘探实践,从潜山与油气的关系入手重新建立潜山内幕油藏实用分类方法,大大拓宽了潜山找油领域,形成了具有低幅度、多期裂缝、多油源充注特点的潜山内幕目标成藏模式.通过对辽河坳陷低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与勘探实践,2001-2006年,低潜山和潜山内幕累计上报三级储量分别达2.54×108t和1.76×108t,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图7表1参2Z  相似文献   

11.
兴隆台古潜山带勘探实践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隆台古潜山油藏是辽河油田最早发现的古潜山油藏。长期以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古潜山带的勘探进程。近年来以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开展了4000m以下深层古潜山、巨厚隔层下古潜山以及古潜山深部的勘探,并取得了认识上的突破。突破了以往变质岩古潜山风化壳含油的观念,取得了古潜山内幕深部可以成藏的认识;古潜山储层受埋深成岩作用影响较小,深层古潜山仍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供油窗口的存在是古潜山成藏的关键因素,巨厚隔层下古潜山可以成藏,建立了古潜山内幕裂缝性油藏成藏模式。此次研究对于拓展勘探领域和空间,丰富石油地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河坳陷潜山内幕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潜山赙层风伦壳可形成油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潜山内幕深部能否形成大规模油藏目前还十分清楚。以辽河坳隐西部凹陷兴隆台地区潜山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岩性、构通活动、生烃系统、输导方式等角度论述了潜山多期裂缝成藏模式的发育依据。建立了潜山多斯裂缝油藏成藏模式,认为兴隆台潜山带具有极好的油气源条件和运移输导条件:潜山内幕多期发育而不均匀分布的断层和裂缝可对油气运移起沟通作用。形成具有相互连通而又相对独立的多个含油气层段的油气藏体系。在该成藏模式指导下部置的兴古7#揭露了具有千八米整体含油幅度的特大型山内幕油藏,为在辽河坳陷乃至全国扩展潜山深层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图7表1参17  相似文献   

13.
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深部油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慕德梁 《特种油气藏》2007,14(3):16-19,31
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储层特征、油藏分布特征、构造应力、成藏关键因素和成藏模式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兴隆台古潜山油藏可分为表生淋滤型和深部裂缝型古潜山油藏。表生淋滤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形成与风化壳有关;深部裂缝型潜山油藏储层形成不仅与潜山岩性有关,还与区域应力场改变所形成的断裂有关,断裂带发育的部位是潜山储层裂缝最好的部位,而且断裂还是沟通油源与潜山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此项研究对类似成藏条件的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锦州南潜山油田和渤中19-6潜山大气田的发现揭示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该区复杂多样的潜山结构导致潜山分类方案繁多,制约了对渤海海域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为此,基于该区已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渤海海域潜山地层结构和断裂分布特征,明确潜山构造特征和潜山演化动力力学机制,讨论潜山分类方案,进而评价潜山带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奠定了渤海海域潜山构造的发育基础,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主导了潜山内幕构造样式和外部形态的形成,新生代以来的晚期断陷走滑活动对潜山具有加强及定型作用;(2)渤海海域前古近系构造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太古界—元古界构造层、古生界构造层和中生界构造层;(3)潜山构造样式可划分为挤压褶皱、伸展断裂、走滑、反转、底辟等5种类型;(4)渤海海域潜山具有多成因、多结构、多岩性、多形态的复杂特征,依据潜山的"成因—结构"分类原则将其划分为2大类7小类,其中侵蚀残丘型潜山和拉张断垒型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论认为,渤中低凸起PL7-1中生界潜山与辽西凸起SZ36-1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辽西凸起南端、渤海海域西部的沙垒田凸起西侧—歧口凹陷和渤中凹陷西南缓坡带是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  相似文献   

15.
在冀中坳陷内冀门1井所钻石门桥断块尚未试油,相继在辛中驿断块上钻探任4井,于1975年发现了任丘古潜山油田.这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高产潜山油田。,该油田为一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寒武系腐君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3个古潜山油藏及古潜山上覆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油藏构成.从而开创了“新生古储”潜山成藏理论.为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继任丘古潜山油田发现后,在不到十年时间相继又发现10个潜山油气田.而后由于物探深层资料精度不够高.该区的潜山勘探处于停滞状态达20余年之久。任丘古潜山油田发现36a之后.由于华北油田主管勘探领导的重视和深层物探资料的提高,牛东1井深潜山油气田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古潜山油气资源勘探程度较低,但仍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为此,通过综合分析成藏地质要素,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等测试结果,研究了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揭示其油气成藏过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该区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的演化特征、储集体的储集性能以及异常高压等因素的共同控制;②深层古潜山主要存在2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早期成藏模式,即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末期—新近系馆陶组末期生成的低熟—成熟油气在浮力和水动力驱动下,向上倾方向充注至古潜山储集体而聚集成藏,具有"侧向油源—缝洞储集—常压充注—早期成藏"的特征,而另一种则是晚期成藏模式,即新近系明化镇组以来生成的轻质油和天然气在异常高压驱动下,向下或侧向充注至古潜山储集体而聚集成藏,具有"顶侧油源—缝洞储集—高压倒灌—晚期成藏"的特征。结论认为:寻找与高成熟烃源岩接触的深层古潜山圈闭应成为该区富油气凹陷重要的勘探策略。  相似文献   

17.
牛东1风险探井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风险探井牛东1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这是继1976年任丘潜山发现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牛东1井深潜山油气藏勘探历时33年,经历了6个勘探阶段,华北几代勘探家持之以恒,持续进行先进物探技术和方法攻关,不断建立和完善潜山地质结构,最终在二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及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后完全落实潜山形态,标定牛东1井。落实潜山圈闭的同时,深化研究、创新认识,综合评价潜山成藏条件,降低深潜山勘探的风险。牛东1井的成功,发现了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最深的高产油气藏,打开了冀中坳陷深潜山勘探的新局面,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深层勘探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特征、规模增储勘探方向不明确等问题,运用构造特征和演化史分析方法,结合典型潜山油气藏解剖,按潜山与成熟烃源岩接触关系,将西部凹陷潜山划分为源内、源边和源外3种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潜山的油气输导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凹陷源内型潜山具有裂缝型储层-断裂-不整合复式油气输导条件,输导体系最为有利,发育风化壳和内幕油气藏;源边型潜山单边以断面或不整合为主要输导通道,潜山含油气性及幅度受控于供油窗口的大小及潜山储层的发育程度;源外型潜山以通源断层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不整合为横向运移通道,主要发育风化壳型潜山油藏。研究成果对西部凹陷潜山下一步勘探方向和有利目标的优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