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华手工》2014,(8):104-104
<正>8月时节,酷热难挡,何不手持一把别致的扇子给自己送上清凉?扇子不仅能带来凉爽,也能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味。古典的夏布,精美的丝绸……都能成为扇骨上华丽的装饰。在摇扇的瞬间,除了阵阵凉意还有浓浓的人文韵味。夏布折扇荣昌折扇国家级传承人陈子福大师制作的折扇堪称一绝,他在原来纸质折扇的基础上,以棕竹、毛竹为骨架,夏布为扇面,独创出夏布折扇。扇面绘有  相似文献   

2.
京扇颂香     
<正>一缕清风,送来的不仅是凉爽,还伴随着优雅和端庄。扇子经过重新定义,焕然一新,已然位于奢侈品行列,美其名日"京扇子"。北京的南锣鼓巷,挤满了韵味各异的店铺。胡同深处,有间名为"京扇子"的店别具一格,扇弧形的玻璃窗内展示着各式折扇,与一旁的古书台、盆栽相互映衬,浓浓京城味儿顿时沁人心脾,让人联想到"折扇一摇,文雅毕现"的情景。虽然才成立短短两年时间,"京扇子"却  相似文献   

3.
话说苏扇     
风雅的苏扇以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一把普通扇子也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折扇集造型、字画、印章、诗词、雕刻、镶嵌于一体,成为身份的象征;而不同的扇子、不同的拿法,又使苏扇成为戏剧艺术中的万能道具。  相似文献   

4.
正我自幼学艺,历遍戏曲、评书、相声,均涉及到扇子的应用,久而久之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评书,三寸舌六尺台,谈古论今指点江山,道具却只有扇子、醒木、丝巾三种。一把扇子在评书先生手中可作百般物件:拧着是枪,端着是刀,横着是剑,竖着是笔,打开是书信、地图、圣旨。曾见评书前辈用过各种折扇,质地不同尺寸不同。一般评书用的折扇约在一尺二左右,也有一些先生说才子佳人、古今传奇的节目时爱用九寸左右的玉竹小扇,取其文雅书卷之意。我见过最大的扇子是某位说短打的先生,用一把二尺二左右的大扇子,  相似文献   

5.
古扇送新风     
<正>陈子福每天最大的乐事是琢磨如何进一步创新荣昌折扇,他说,将来,在折扇古老的历史中,会有一段与他相关。走进位于荣昌县职教中心的陈子福家,仿佛来到一个折扇的世界,橱窗、墙上、茶几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折扇,这与陈子福给自己家取的雅号"百扇堂"相映成趣。曲折造扇路20年前,当陈子福决定辞去干了30年的国有企业会计工作,转行制扇时,正是荣昌折扇急速衰落的时期。他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脚步。当时,  相似文献   

6.
复制你的脸     
王往 《中国搪瓷》2011,(3):95-95
在法国马赛,1956年出现了一位能够复制脸的手工艺家。随后这一行为出现在世界各地,演变成制作身体模型的商店。他的艺术技艺影响了一代手工艺者,却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他。安菲斯在法国被称为上帝的手工艺家,雕刻那些上帝所创造的复杂容貌。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来访重庆,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将重庆的特产荣昌夏布折扇作为礼物赠送给吴伯雄。久居台湾的余老先生祖籍重庆荣昌,在电视上看到吴伯雄带回的这把大陆夏布折扇,往事历历在目,他激动得让外孙女帮他去寻找夏布折扇。  相似文献   

8.
苏蔓 《中华手工》2009,(9):30-31
2009年5月。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来访重庆,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将重庆的特产荣昌夏布折扇作为礼物赠送给吴伯雄。久居台湾的余老先生祖籍重庆荣昌,在电视上看到吴伯雄带回的这把大陆夏布折扇,往事历历在目,他激动得让外孙女帮他去寻找夏布折扇。  相似文献   

9.
正传说中国最早的扇子始于虞舜时期。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说:"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由此看来,最早的扇子并非为了扇风。二十帝王们为广开视听,招贤辅政,将治国的主张写在扇子上,用来昭示清明。以后逐渐转化为"障扇",蔽风尘、遮骄阳,成为古代帝王才行的一种仪表。但扇子的最大功能还是消暑纳凉,以邀清风。折扇是折叠扇的简称,它以竹木或象牙等为骨,韧纸或绫绢为面,可收拢折叠,因此又被称为蝙蝠扇、撒扇、聚骨扇、聚头扇等。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记载说:"吴中  相似文献   

10.
苏旭  刘园 《中华手工》2011,(6):78-81
扇子送凉,不意成艺。"王星记"制扇技艺的百年传承,瑰丽如史诗。关于扇子,汪建中先生有篇美文,用无限哀婉又悲戚的笔调书写扇子时代的终结,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意象——折拢,"那些盛唐的山水云天,那些大宋的楼阁亭台,那些明清的花鸟虫鱼,还有那些柳体和颜体的象形文字"都被折拢,说折扇"就像一扇优雅的屏风,静静地退向了历史的角落之中;又像一根魔杖,悄悄地收拢了一个又一个遥远的故事与传说……"  相似文献   

11.
扇为时尚     
正王后荣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扇子的感情:"我觉得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每天早晨或是夕阳西下时,在自家门口摆一方茶几,搁一杯茶,躺在摇椅上捧一本书,手摇一把扇,遥看眼前的一湖水、三只鹅。"于是4年前,来自安徽竹乡的他在北京烟袋斜街开了一家经营扇子的小店,取名京扇子,引得街上过客纷纷驻足,古朴的店面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取景地。与传统文人扇大而素雅的风格不同,京扇子的扇子时尚、小巧,更适合女士使用,但散发的文化感与品质感并不输传统扇。黑  相似文献   

12.
正认识郝建涛,纯属偶然。一个夏天的午后,误打误撞走入他的工作室,半掩的木门背后,一个约90平方米的大空间被油画与老家具填满。他翘着脚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偶尔摇动手中的折扇取风,悠闲自在。身后,挂着几幅装裱的扇面。郝建涛是全职画家,本科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研究生读的是油画专业。他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某种意识强烈的符号,而符号的背后,往往遮掩着植物、花鸟的剪影。这种独特的油画风格,与郝建涛酷爱中国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他手中的折扇,便  相似文献   

13.
何飞鹏 《发现》2009,(5):12-13
本文作者何飞鹏是台湾最大图书和杂志出版集团——城邦文化的首席执行官。他从一个小记者做起,一步步做到今天的职位。何飞鹏说自己27年的职业生涯从第二年升上主管职位管几个人起,到自己创业管几百个人,曾经有26年做主管,其中有14年在犯错误,他希望他的错误能让读者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4.
没有人没有缺点,懂得藉由修饰让自己完美才是聪明的女人,“窈窕曲线”并不是望尘莫及,相信好身材可以穿出来。 完美是个神话,然而美我们可以去创造。了解自己,爱惜自己,不只美丽,更多自己的魅力,离完美我们就更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京扇子的总经理,在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院)读书的时候学的是工业设计,进入京扇子之前的18年都在做产品的研发管理,创立过设计公司和创新中心,业余时间翻译过一本书:《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现在我从工业化体系投入到了民族工艺品牌的事业中。我今天的分享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扇文化的传承和京扇子品牌的打造。既然我们是做扇子的品牌,那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在空调和手持风扇的时代,消费者为什么还需要扇子?当现代科技足以带来超越扇子所具有的使用功能,我们从扇子上能够体验到的还有什么呢?这是扇子在当下市场中的困局,也是很多传统工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6.
复制你的脸     
那天,马赛的天空有如失恋的少女脸庞,如果没有安菲斯,我是怎样也无法看到这些的。在法国马赛,1956年出现了一位能够复制脸的手工艺家。随后这一行为出现在世界各地,演变成制作身体模型的商店。他的艺术技艺影响了一代手工艺  相似文献   

17.
沈浮 《陶瓷研究》2007,22(4):99-100
命运中的一次契机,竟成为了我艺术生涯的一座里程碑。 我第一次接受彩盘设计任务,是在一九八九年。当时一家美国彩盘公司请省所设计一套《故宫》系列彩盘,所长将这项工作交给了我,我从未涉及这个领域,有些心怯,是所领导信任的目光,让我迈开了彩盘设计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浙江化工》2010,(9):35-36
日前,阿科玛公司总裁Thierry Le Henaff在接受法国主流经济媒体《论坛报》采访时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企业在开展业务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他表示,目前阿科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的6%,下一步公司计划将中国市场营业额比重在五年内提高至10%,  相似文献   

19.
明星的鞋子     
正皮埃尔(Pierre Corthay)的父母都是演员,但他却对制鞋情有独钟,而且16岁就开始了。制了接近40年的鞋,他不但获得了法国艺术大师的称号,而且全世界的演艺明星,特别是好莱坞男明星都在他这里定制鞋子。很多法国大品牌比如Dior、Lanvin的定制独款鞋,也是皮埃尔设计制作的。皮埃尔在跟大品牌合作的同时也经营自己的品牌,除了欧洲,在日本的东京、福冈、大阪和中国香港,以及中东的迪拜都有分店,将自己的制鞋产业扩张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20.
扇上自画像     
Asia 《中华手工》2014,(6):I0025-I0025
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将自己的形象画在圆圆的扇子上,扇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情。 1.铅笔画草图有误时,可以用橡皮擦,但因为纸扇上有一层薄薄的宣纸,所以尽量减少擦蹭,否则会起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