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惠华 《广东化工》2012,(12):118-119
粪大肠菌群是污水处理厂出水的一个重要指标,次氯酸钠是一种真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强力灭菌、杀病毒药剂。固戍污水处理厂通过实验投加不同量的次氯酸钠溶液,使出水水质粪大肠菌群数不超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并得出最佳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2.
《云南化工》2020,(2):47-49
为探讨酶底物法在三峡库区水质检测中的适用性,用酶底物法对库区地表水、污水厂出水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测定结果 RSD<4%,测定标准菌株结果符合要求,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对不同样品进行比对,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满足水质监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研究通过对保山坝区3座水库(白胡子水库、北庙水库、长岭岗水库)在2021年1月—12月进行每月一次检测,掌握pH、CODMn、粪大肠菌群、氨氮、硝酸盐(以N计)、氯化物(以Cl计)、氟化物、硫酸盐8个主要指标变化规律,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水库水质整体较好,pH、CODMn、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差异;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显示各水库的水质在不同水期存在一定的变化,其中丰水期的水质比枯水期更差,北庙水库的水质也比其他水库更差,此外,3座水库水质主要受到有机物、营养盐、粪大肠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保山坝区水质现状,对其水环境管理和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快速法和酶底物法是目前国内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常用标准方法。分别从方法的检出限、方法操作、准确度和方法间的一致性四个方面对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分析人员根据实际条件和水样类型选择最佳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广民  鲁孟胜 《广东化工》2009,36(9):125-126
为南水北调徐州段截污导流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对工程沿线河道水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得出工程所利用河道的地表水水质总体尚可,大部分河段水质能满足V类水的水质要求,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次氯酸钠消毒控制微生物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次氯酸钠对南方某水厂砂滤池出水进行消毒,研究次氯酸钠投加量、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增加,余氯浓度不断升高,处理后水中的细菌不断减少;次氯酸钠对试验范围内不同的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都有很好的杀菌效果;pH值的变化对细菌和总大肠菌群生长无影响,起灭菌作用的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对微生物的杀菌效果显著,选择最佳次氯酸钠的投加量为1.5 mg/L,出水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完全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微生物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氧化去除污水处理厂尾水、轻度黑臭水体和重度河水中的氨氮。探究次氯酸钠加药量对不同水质水体的氨氮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得出加药量与氨氮去除量的关系。来综合评价次氯酸钠强氧化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标和黑臭河道治理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度物法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粪大肠菌群,通过试验,样品的精密度良好,标准样品的测定值在理论值范围之内。用此方法测定水中的粪大肠菌群,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应用次氯酸钠对城市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进行了消毒试验,并与液氯和紫外光消毒进行了成本比较.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可确保消毒后出水粪大肠菌群控制在104 L-1以下,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的要求,并具有一定氧化除臭、脱色等作用;消毒成本与液氯消毒相当,但远低于紫外光消毒.  相似文献   

10.
次氯酸钠溶液挥发性低、腐蚀性小,便于采购、运输和储存。采用次氯酸钠消毒能够降低出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产生,获得更好的出水水质,运行成本会有一定上升。为保障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供水可靠性,使用更为安全的次氯酸钠作为自来水厂的消毒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次氯酸钠处理电镀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出水,研究了反应时间、p H值和次氯酸钠投加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OR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 H值在6~8之间,反应时间为10 min,次氯酸钠与氨氮的质量比为8∶1和9∶1时,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分别小于15和8 mg/L,可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氨氮排放的要求。ORP变化和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有较好的规律性,并在实际工程中实现了ORP控制次氯酸钠的自动投加。  相似文献   

12.
液氯和次氯酸钠对饮用水消毒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是未来饮用水消毒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对于次氯酸钠消毒对供水水质的影响一直缺乏生产性试验研究.以上海2个净水厂实际生产工艺考察了液氯和次氯酸钠2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对于其在微生物消毒效果、消毒副产物生成和对氮磷及有机物去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2种消毒方式对微生物的杀菌效率基本相同,但是次氯酸...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验证,确认废水夹带有机溶剂N-甲基二乙醇胺是造成炼油厂废水处理出水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在不改变现有处理工艺流程的条件下,采用定期投加高效硝化生物菌种的措施来解决有机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造成炼油厂废水氨氮高的问题,结果表明,投加生物菌种后,出水氨氮浓度持续下降,并最终出水达标.高效硝化微生物菌种对高氨氮废...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和化合氯联合消毒在水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某水厂的中试和生产紫外消毒装置为基础,考察了紫外和化合氯联合消毒对生物活性炭出水细菌的杀灭效果,对紫外消毒在该水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480 J/m2的剂量下,生物活性炭出水细菌对数去除率可达2.6 lg,但是紫外无持续杀菌作用。水厂的紫外消毒装置总体效果良好,紫外化合氯消毒后出水细菌总数为0,紫外线消毒长时间运行后灭菌效率有所降低;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氯胺消毒副产物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紫外消毒未增加氯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5.
The discharge of chlorinated wastewaters may result in acute toxicity to the aquatic ecosystem. This toxicity is due to chlorine residuals and to chlorinated organics formed during chlorination.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chlorination for effluent disinfection is ultraviolet light irradiation. Kills of more than 99% have been obtained for coliform, fecal coliform, fecal streptococci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by irradiating secondary effluents from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with ultraviolet light (254nm). Laboratory scale treatment studies of ultraviolet sterilization as a method of reducing the toxicity of municipal effluents and producing effluents of acceptable bacterial quality is reported.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凝-沸石-微滤联用工艺对景观海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该工艺对景观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景观海水净化效果明显,在连续运行条件下,出水的水质稳定,浊度、色度、总磷、氨氮、CODMn浓度分别低于1.0 NTU、25(°)、0.1 mg/L、0.5 mg/L和4 mg/L,未检出粪大肠菌群,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地球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能够满足景观用水的要求。该试验结果为景观海水强化处理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ADC发泡剂产生大量的氨氮废水,采用吹脱法去除氨氮效果差,本文采用次氯酸钠脱除ADC废水中的氨氮.在碱性条件下,将缩合废水经吹脱塔两级吹脱,并用有效氯3.1%的次氯酸钠处理,使废水中氮含量由20 000 mg/L降至60 mg/L.  相似文献   

18.
次氯酸钠现场生产系统在大中型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宇骏 《净水技术》2010,29(1):70-73
介绍了次氯酸钠现场生产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在上海长兴水厂的应用,并与其它几种饮用水消毒手段:投加氯气、二氧化氯、商品次氯酸钠、臭氧以及紫外线照射进行了比较。表明次氯酸钠现场生产技术与液氯或商品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相比,是一种无论在原料运输、制备、贮存、投加方面都很安全并有良好即时和持续消毒效果的技术,在经济性方面也比商品次氯酸钠技术优越,次氯酸钠现场生产技术较为适合于大中型自来水厂消毒。  相似文献   

19.
反渗透工艺可有选择地将氟离子、氨氮与水分离。水质监测表明,宁夏B市A水厂出水氟化物和氨氮浓度超标,针对现有工艺状况及水质特征,A厂采用了反渗透除氟除氨氮技术进行水质提标改造。为了节省投资及运行成本,采用原水+反渗透膜处理水勾兑方案,近远期勾兑比例分别为3.5∶1和10∶3。主体工艺为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装置。长期运行的结果表明,反渗透工艺对氟化物与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7%和88%。A厂改造后的出水氟化物浓度、氨氮浓度及其他指标均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运行成本仅增加0.31元/m3。此工程为国内首次较大规模采用反渗透除氟除氨氮的供水厂,对于以地下水为水源且氟化物、氨氮等特征因子超标的原有水厂提标改扩建、新建水厂除氟、除氨氮具有推广及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