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辽宁化工》2003,32(5):222-222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完成气举采油技术研究 ,上个月通过石化集团公司鉴定。鉴定认为 ,该项成果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根据文东油田油藏埋藏深、油气比高、矿化度高、地层温度高等特点 ,自行研究设计地面增压、配气、集气和处理系统 ,建立了气举井卸载模拟和气举系统优化配气模型 ,进行气举优化设计、间歇气举和柱塞气举工艺研究 ,为气举工艺对不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 ,研制开发出气举井不动管柱酸化技术、不停井试井技术和气举井工况测试与诊断技术 ,初步建成了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模型、优化配气模型和…  相似文献   

2.
气举采油适用于多种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气举采油的原理并阐述了连续气举和间接气举等两类气举方式,以及从开式管柱、半闭式管柱、闭式管柱等三个方面综述了气举管柱结构。  相似文献   

3.
南堡油田1-3人工岛自2008年投产以来整体以气举采油方式为主,开发十余年,随着含水升高和地层能量下降,如何提高气举井举升效率关系到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整体经济效益。通过应用气举宏观控制图、井下管柱结构优化、历史井筒压力和实测工况资料的气举井特征曲线等大数据,相继研究了加深气举、组合式声波射流气举阀、中空柱塞气举、优化配气现场计算方法修正等技术,较大幅度的提高了气举井的开发效果,达到了节约日注气量的目的,也为国内外同类型油田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气举压缩机易突发停机等因素造成供气系统压力波动,导致气举井处于不正常生产状态的问题,研发了VPR 300F气举采油记录控制仪并编写了功能控制软件,配套组成了气举采油地面配气调控系统。调控系统具有流量调控、压力调控、间歇调控三项主要功能。在文东油田25座配气站105口气举井上的推广应用,使气举优化配气和系统平稳控制技术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各种机械采油方式现场应用情况的对比、论证、经济概算,分析证明了气举采油方式比较适合文东沙三中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要求,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是最合适的机械采油方式。经过十年来气举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文东油区气举采油工艺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在压缩机优化管理、恒气量气嘴控制技术、气举井工况诊断技术方面已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气举采油后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地层能量下降、供液不足、地面间歇排液、气举举升效率低的问题,海上油井由于修井作业费用高,为了延长单次作业后生产的时间,通常不能像陆地油田那样经常起、下气举管柱,从而更换气举阀,调整气举方案,为此,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海上气举生产的气举方案调整方法。该方法从井筒气液两相管流的理论出发,在对地面注气压力、注气量与井下气举阀打开状态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在原气举方案上进行调整的步骤、及约束条件,从而提出了利用气举响应分析对原气举方案进行调整的方法,并对海上某典型井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方案在海上油井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气举方案调整方法由于只需调整地面气举参数,不需更换原管柱,不但有效解决了地面间歇排液,气举效率降低的问题,还节省了海上油井修井的作业费用,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应用到陆地油井。  相似文献   

7.
腰深1井位于吉林省前郭县查干花镇后佟岭窝堡,为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腰英台深层构造上的一口重要开发井,关井最高油压31MPa。因井下安全阀故障停产,地面无法正常开启,以及因压井压死地层无法正常替喷,施工中先后两次采用连续油管进行非常规修井——连续油管热冲洗、气举作业,成功打开井下安全阀,卸掉井下安全阀,换管柱高效恢复气井生产,保证了施工的安全,确保了施工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柱塞气举是应用较广泛的排水采气方法之一,常规柱塞气举具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生产不连续。不关井连续生产气举柱塞的设想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在柱塞下落时减小它受到的阻力,让柱塞能够在开井条件下自行下落到井底。本文对这种柱塞下落时的受力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建模计算,验证了不关井连续生产气举柱塞的设想是可行的,应用这种柱塞能够实现不关井连续生产柱塞气举工艺,该工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气举采油是文东油田最主要的采油方式,在气举井上应用"油、套压力无线远传测试技术",能提高气举井测试诊断准确性,科学指导气举井的生产管理工作;该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举是中原文东油田的主要采油方式。本文针对该油田连续气举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注入气利用效率低 ,综合效益差的问题 ,计算了低产气举井在连续、间歇、腔室、柱塞等不同气举采油方式下的系统效率 ,通过对比分析 ,指出了提高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