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田进入高采出程度期间,探索出的新的排水采气工艺,在同一口产水气井采用两种或两种以止的排水措施维持气井生产的一种采气工艺技术,就属于复合排水采气技术.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施工容易、投资少、见效快,在各种助排工艺中应用效果最好等优点,针对特殊单井复合式的泡沫排水技术,使泡排技术得到了灵活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泡排技术的灵活多样性,用泡排辅以其它工艺启动气源诱喷,建立连续生产制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在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中的效果,优选XHG-10E耐温抗硫泡排剂进行了室内评价分析、加注工艺配套和现场试验。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泡排剂与普光气田地层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耐温、抗盐、耐酸碱、耐硫化氢及携液性能较好;配套加注工艺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排液效果,表明普光高含硫气井泡沫排液适用于固体泡排剂加注泡排。  相似文献   

3.
小直径管+泡排和高压气举工艺对于产水气井都能够有效的起到排水采气的作用,但是对于积液停产或者水淹气井,使用单一的排水采气工艺并不能使积液停产井恢复产能.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在比较分析了这两种工艺的优缺点后,将两种工艺结合为一种复合工艺,同时采用高压氮气进行气举,研究了小直径管+泡排+氮气气举的复合复产工艺原理及适用条件,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该工艺能够起到复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牛地气田是典型的低压、低产、低渗透气田,气田的开发需要借助泡沫排水工艺解决井筒积液造成的生产回压增大、井口压力下降、产气量下降等问题。在泡沫排水工艺应用中,常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为此有必要对影响泡排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泡排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泡沫排水采气作为气田排水采气的重要措施之一,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通常使用泡排剂只考虑泡排剂与气井积液是否匹配,携液效率是否达标,通常现场使用效果较差。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现场实验结合生产曲线、液面高度等数据,对泡排剂、泡排方式、时机、周期等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苏里格合作区块的泡沫排水采气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川西气田,泡沫排水工艺由于设计施工简单,井况要求不高,投资成本小且效果显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排水效果。但随着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推广应用,人们发现即使在泡排剂选择合理、加注工艺正确的情况下,还是有些气井不能达到很好的排液效果,分析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泡沫排水采气的时机选择不对。为了选择出正确的泡沫排水采气时机,本文以气井最小携液流速理论为基础,选用改进后的特纳携液模型,对泡沫排水采气应用时机的初点和末点时机进行了研究,选择出最佳的泡排时机,避免时机不对盲目采用泡沫排水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固体泡排棒在排水采气中的应用及其生产工艺。首先,介绍了泡沫排水工艺的基本原理;其次,阐述了低密度泡排棒的作用机理和井下运动状态;最后,探讨了四种生产工艺:挤出吹塑成型法、钻孔成型法、浇注成型法和旋转成型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大吉区块煤层气水平井快速见气、排水量波动范围大,多种排采方式阶段切换,常规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工艺不适应。根据上述特征,研发适用于大吉区块煤层气水平井的排水采气技术。该技术以气举排采为主体工艺,集成泡排法、井口增压法、喷射泵法和柱塞法,满足不同开发阶段大排量快速返排、连续气举排采、井口增压和泡排需要。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水平井适应能力强、排水适应范围大(1~100 m3/d),适应大吉区块煤层气水平井初期大排量快速返排及中后期连续排采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油气勘探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非常规气藏的凝析气藏也有着很大的进步。只有对开采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方案,才能及时发现凝析气井开采中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凝析气藏开采、气举排水采气工程的基本意义,分析和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凝析气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找到了凝析气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所面临的问题及初步处理方式,促进我国油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川西气田中浅层已进入开发后期,气井排液能力差,泡排依赖性强。为满足低成本排水采气的需求,开展了涡流管排水采气试验。根据涡流管作用原理及川西气田气井井身结构特点与生产特征,分析了产气量、水气比和井斜对工艺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涡流管在川西中浅层的应用界限。现场试验表明,涡流管可以有效降低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提高排液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泡排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