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在37℃、厌氧条件下,通过向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添加小鼠结肠内容物悬液模拟结肠环境。通过在模拟结肠环境中添加玉米抗性淀粉、单一及混合外源肠道菌及其组合,研究玉米抗性淀粉体外发酵产酸的特性及外源肠道菌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添加抗性淀粉或仅添加单一外源菌的组,添加3%(相对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干基)玉米抗性淀粉后,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6、12、18、24、30 h)能够极显著(P0.01)地提升。在含有抗性淀粉的培养基中添加单一外源菌,嗜酸乳杆菌能够促进发酵产乙酸,青春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能够促进发酵产丙酸和丁酸,而大肠埃希氏菌会抑制产丙酸和丁酸。在含有抗性淀粉的培养基中添加混合外源菌,嗜酸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能够协同发酵产乙酸、丙酸和丁酸,粪肠球菌与青春双歧杆菌组合发酵时,能够提升丙酸和丁酸产量,而大肠埃希氏菌则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其他3种菌发酵抗性淀粉产乙酸、丙酸和丁酸。 相似文献
2.
抗性淀粉的体外产酸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健康成人和健康婴儿的新鲜粪便提取液,在模拟大肠环境下(厌氧,37℃),作用于不同含量的抗性淀粉,发酵不同时间,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产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于2种不同的粪便提取液,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和抗性淀粉含量的增加,发酵产物中短链脂肪酸的总含量均逐渐增加,特别是丁酸含量增加显著;但在婴儿粪便提取液的发酵产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尤其是丁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成人粪便提取液的发酵产物。 相似文献
3.
4.
5.
双歧杆菌对香蕉抗性淀粉的体外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发酵模拟,研究香蕉抗性淀粉对肠道微生物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以及双歧杆菌对香蕉抗性淀粉的发酵作用。香蕉抗性淀粉经过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模拟体外消化后,以消化产物为底物,接种大鼠粪便中经特异性培养的双歧杆菌,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体外发酵,分别在发酵4、8、12、16、20 h后取样,测定发酵液的p H值、短链脂肪酸和乳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香蕉抗性淀粉后,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了3.51 log cfu/m L。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 H值逐渐降低,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逐渐升高。发酵20 h后,短链脂肪酸总酸含量达到118.52 mmol/L,乳酸含量达到8.147 mmol/L。实验证明:香蕉抗性淀粉有利于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并能够被肠道菌利用,维持肠道的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三种乳酸菌发酵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乳酸菌发酵处理后,玉米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遥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其中嗜酸乳杆菌发酵5d处理的样品中直链淀粉含量最大,为32.69%。 相似文献
7.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三种乳酸菌发酵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乳酸菌发酵处理后,玉米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其中嗜酸乳杆菌发酵5d处理的样品中直链淀粉含量最大,为32·69%。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体外模拟口腔、胃、小肠消化,探讨掺入淀粉的魔芋豆腐体外消化性能,并将消化后的剩余部分作为小鼠盲肠内容物体外发酵底物,研究其在盲肠中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纯魔芋豆腐在口腔、胃、小肠中均不被消化,掺入魔芋豆腐中的淀粉从口腔开始被水解,在胃部不被水解,进入小肠后20 min内即可完成大部分水解,但与纯淀粉相比,掺入魔芋豆腐中的淀粉的快消化淀粉含量减少,总水解率无显著变化,说明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可延缓淀粉消化,但不能阻止淀粉消化。体外模拟盲肠发酵过程中,掺入淀粉的魔芋豆腐降低pH值的能力高于纯魔芋豆腐,但前者生成的短链脂肪酸及发酵24 h后乳酸菌含量少于后者。综上表明,食用掺入淀粉的魔芋豆腐相较纯魔芋豆腐会快速升高血糖和降低魔芋豆腐的肠道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乳酸菌发酵降镉后的大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Osborne分级提取法分离出蛋白质后,分层提取大米白、黄淀粉。分析乳酸菌发酵降镉对大米淀粉的微观形态、结晶度、热特性、糊化特性、溶解度和膨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降镉对大米白、黄淀粉的表面有轻微的损害;晶型未改变,为A型,但结晶度降低;糊化初始温度增加,吸热焓降低;随着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增加,崩解值减小;溶解度和膨润力均有小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13.
选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1.8501、嗜酸乳杆菌KLDS1.0327、嗜酸乳杆菌ATCC11975、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CICC23168、干酪乳杆菌ATCC393、植物乳杆菌NAU322分别接种于大豆糖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酸的产生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情况,分析不同乳酸菌发酵大豆糖蜜生产乳酸能力及糖代谢能力。结果表明,在15 °Brix大豆糖蜜中,37?℃、pH?6.0条件下发酵24?h,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CICC23168的活细胞数达到6.66×109?CFU/mL,乳酸产生量为12.18?g/L,总糖消耗量为22.48?g/L,与其他菌株相比有明显优势。因此,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CICC23168是能利用大豆糖蜜发酵产乳酸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短乳杆菌(L. brevis)、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鼠李糖乳杆菌(L. rhamnos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分别发酵豆乳,测定发酵期间pH值、滴定酸度、游离氨基氮,发酵结束后的活菌数和质构参数,并且对所得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前5 株菌发酵豆乳的pH值显著下降,而L. bulgaricus下降缓慢,发酵24 h pH值仅为5.2。这6 株菌发酵产品的活菌数均达到1.0×108 CFU/mL以上。结果表明L. casei、L. brevis、L. acidophilus和L. plantarum发酵得到的产品的坚实度、稠度、黏度、黏附性指数均较高,感官评定结果表明这4 株菌发酵豆乳产品得分均较高,容易被消费者接受,适合用于生产发酵豆乳产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