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并联排水计算的必要性并联排水有两个意思:其一是水泵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以是不同型号的两台及两台以上并联运行.其二是管路可以是等直径、等长度的几趟并联,也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几趟并联;可以是排水管的并联,也可以是吸水管的并联.如果将水泵和管路的这些不同情况加以组合则有无数种并联排水系统.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并联排水的问题.例如在涌水量为中等的矿井,大多是设置三台同型号的水泵和两趟管路.有时为了  相似文献   

2.
为了简化采区排水系统,根据水泵及管路系统的特性,对其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及校验计算。分析结果确定,选用4台200D43×6型水泵,最大涌水量时,3台泵工作,1台泵备用检修;在采区回风下山设置2趟排水管路,3台水泵出水管接成环形管。经过现场实际应用证明,满足了排水要求,确保了采区正常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矿井排水设计中,多台水泵工作,要涉及到水泵并联运行在1趟管路中的问题。水泵要不要并联运行,以往设计中常常是因为管路趟数太多,巷道和井筒不好布置的情况下,才考虑并联运行。同时认为由于水泵并联后,每台水泵均达不到单独运行的额定流量,因而排等量的涌水量,并联运行的台数要多于单独运行的台数。例如由一机部四院编制的《四大件选型设计手册》认为“一般常设为水泵之额  相似文献   

4.
在涌水量较大的矿井,需要设置多台水泵.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设计还是实际使用,都是考虑水泵作并联运行.因为,设置数量较多的排水管路是很难实现的.在考虑水泵并联工作的前提下,用较大直径的2或3趟管路,代替多趟管路,可以使排水管路在井筒中占据的空间最少,并且,有助于降低钢材消耗、减少井筒中管路安装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正> 进行矿山排水方案设计,首先要根据矿山条件及设计要求初步确定排水系统概况。例如:在正常涌水量期间考虑几台泵工作;系统敷设几条排水管路;是否考虑多台泵并联运行等。其次才是选择水泵的规格型号,确定排水管管径。设计中,由于可考虑不同的系统构成,又可以选择不同规格型号的水泵和不同的排水管中水的流速,所以优化设计需要进行多个设计方案的计算和比较。这  相似文献   

6.
水泵由于运转磨损,扬程和扬量不断下降,加之管路逐年锈蚀、结垢后阻力不断增加,也要求水泵的扬程逐年提高。为了在不增加设备容量的情况下,满足对扬程和扬量不断增加需要,可用下法调整。  相似文献   

7.
矿山排水设备的选型设计,首要任务是合理选择水泵和排水管路,这两者关系密切,应一并考虑.笔者认为,有的选型设计方法中只按旧钢管阻力系数(λ=0.021/d~(0.3))计算管路扬程损失,用这种方法做出的管路特性曲线与水泵特性曲线的交点,虽然可以作为校核水泵和管路是否符合安全的要求,但未考虑到在管路使用初期新钢管阻力系数较小时,水泵工况流量可能超过最大合理工况流量(Q_m),从而使允许吸水高度降低,产生气蚀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矿山排水系统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基于粒子群(PSO)算法开展了矿山串级排水系统优化设计。依据两台不同型号的离心泵串联运行理论,结合变频调速比例定律,推导主排水泵流量、扬程与喂水泵速度之间关系。以排水系统效率为优化目标,利用PSO算法对其进行极值寻优,以喂水泵额定转速对应的主排水泵和喂水泵电机电流、电压、功率因数以及喂水泵和主排水泵出口压力、流量为初始参量,通过限制迭代次数得到排水系统总效率理论极值,确定喂水泵最佳转速,并通过变频调速实验对其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喂水泵最佳转速确定方法具有较高的调速精度,可确保排水系统在高效工况区运行,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矿井设计中,为了求得并联排水实际工况点对应的流量及扬程,通常都用作图法来实现。这一方法相当麻烦,首先需将单台水泵按产品样本提供的单级特性曲线,按所选级数m将扬程m倍之,并移植到座标纸上,得到一台泵的Q-mH_1特性曲线;然后按并联水泵台数n将Q-mH_1特性曲线等压线上的流量n倍之,得到nQ-mH_1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0.
 鉴于磁西超千米深井排水的困难性和复杂性,为确保磁西超千米深井能够如期完成建设并正常投产,根据该矿副井深度和-1150m水平涌水量,提出两种排水方案。方案一,采用一级排水方式,直接从-1150m水平将水排至地面;方案二,采用二级排水方式,将水从-1150m水平排至风井井筒-500m水平腰泵房内,之后接力将水排至地面。经过多方调研国内大容量、高扬程水泵的生产情况以及分析该矿副井深度大、排水困难、涌水量大、开采技术难点多等特点,比较两种排水方式,最后得出:副井确定采用二级排水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经过选型计算由水泵的扬程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计算出的水泵工况点、工况点效率、水泵和排水管路各参数均能满足要求。最终磁西超千米矿井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解决了排水问题,确保了矿井排水装置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1.
矿井主排泵工况设计与排水系统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矿山主排水设备常采用的D型泵工况与排水系统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高效排水系统工况设计原则。通过合理选择水泵,正确设计管路系统,确定排水设备高效工况区,提高排水系统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并给出了高效排水系统管径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测单台水泵通过一条管路排水的技术性能,分析影响流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实测每2台水泵通过1条管路排水的技术性能,分析水泵并联运行的效果,从而总结出水泵联合运行时合理匹配、提高并联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许多大功率潜水泵投放市场,其中一些水泵扬程高达360米。瑞典弗莱特(Flygt)公司BS2540型潜水泵在瑞典北部一矿山作为主排水泵完成了现场试验,与清水泵相比,可节约30%安装和运转费用。改变排水系统的设计现在,矿山排水,甚至深矿排水,都可使用潜水泵将含有  相似文献   

14.
李海峰 《矿山机械》2001,29(2):71-72
在供水系统中,对运行扬程损失较多的是水泵的底阀和止回阀。因此,如能取消系统的底阀和止回阀,或者能减少它们的阻力损失,无疑在节能运转及发挥设备能力上具积极意义。我矿装备离心水泵100多台(口径自DN25~1000mm),其引水方式有水上底阀和底阀两种引水装置。从20多年的使用经验来看,普遍存在下列缺点:(1)局部扬程损失大,耗能多;(2)运转可靠性差,当水泵突然停泵时会产生破坏性极大的“水锤”现象;(3)底阀、止回阀结构不严密易泄漏且维修量大;(4)使用寿命不长,很不经济。为改善上述缺点,我矿采用…  相似文献   

15.
德兴铜矿水泵房的 2台 12SH - 9A双吸离心泵承担银山铅锌矿生产的全部用水 ,按设备性能每台水泵在 4 9m扬程时其流量为 72 0t/h ,而水池离水位实际高差为 30m ,所获水量仅有 5 5 0t/h左右 ,无法满足矿生产 6 5 0t/h水量的需求。虽经常并开 2台泵 ,但由于 2台泵的制造质量有些差别 ,性能不一 ,效率低 ,并联后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且电能大大浪费。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 ,笔者认为只有从改进管路和水泵内部结构着手才能提高供水能力。(1)现状分析。贯穿整个德兴市区通往银山矿区的这条主供水管是六七十年代敷设的老管 ,管内锈蚀…  相似文献   

16.
张喜萍 《中州煤炭》2018,(10):162-165
针对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人工就地操作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水泵控制方式,该系统选用PLC为控制核心,通过液位、压力、流量、温度等传感器采集水泵运行参数,对水泵及管路阀门、高压开关等设备进行控制与监测,使设备在无人干涉的情况下实现了多台水泵和关联设备的联动运行和参数采集、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故障报警、报表查询等,使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满足了煤矿生产环境及安全生产的需要,提高了煤矿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劳动力强度,为实现煤矿数字化矿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喷射泵垂直向下喷射和水平喷射对喷射泵真空度的影响无底阀喷射泵注水装置多动力并联排水管路布置如图1所示。为保证喷射泵有可靠的动力来源,将井下压风管路和井下洒水管路并接在管路系统上。由于采用并联抽气系统,因此可做到任意一台喷射泵工作时,能起动任一台水泵,这样,就可使井下泵房的水泵全部取消底阀运行。  相似文献   

18.
煤矿主排水系统是煤矿生产耗电的主要设备.从排水系统组成上,分析了影响矿井排水经济性的因素,提出了通过提高水泵质量、调节水泵工况、降低管网阻力、清扫排水管路、进行无功补偿等措施,可以达到提高排水系统经济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卢道国 《煤矿机械》2011,(10):222-223
离心式水泵是井工开采矿山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水泵型号选择主要是根据矿井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以及井下水泵房到出水口的高度来确定。有时因型号选择不正确将导致水泵流量"偏大",电动机运行功率超过其额定功率,电动机有可能被烧毁。工作中可常利用离心式水泵的特性曲线来分析流量与扬程以及流量与电动机运行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钱家营矿业公司-850 m中央泵房主排水系统,共设置10台MD450-60/84×5型多级离心水泵,水泵电机电压为6kV、功率为680kW.高压供电设备为矿用一般型高压真空开关柜,管路阀采用电磁换向阀,由5台闸阀液压站控制.水泵启动前吸水管路的充水,采用抽真空吸水的方法来完成.该水泵房目前已具备全自动运行和远程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