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煤矿安全》2021,52(6):163-167
针对煤矿井下区域内所有测点与区域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异地控制逻辑难,或控制执行不及时等缺点,提出了基于与地面中心站全网络通信的区域控制设备的系统平台,实现可任意配置异地控制逻辑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由传输控制协议作为控制逻辑条件和控制执行命令的通信,将由地面中心站异地控制功能块进行配置下发,区域控制设备存储异地控制逻辑序列,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广播测点数据控制状态,区域控制设备完成异地控制执行命令下发执行器;同时,设计方案异地控制逻辑判断不在依赖于地面中心站,将独立于煤矿井下区域控制设备进行预设逻辑判断,并发起执行命令。  相似文献   

2.
成本控制要对整个项目的寿命周期进行控制管理,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其关键事中控制,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作为成本控制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马玉平 《中州煤炭》2009,(8):130-131
煤炭企业实施集团化运作之后,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煤炭企业集团应审时度势,在子公司财务控制上要更新观念,既要坚持依法控制、收益与风险并重、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控制原则,又要完善控制手段,重视合法和完备的程序.集团公司要注重对子公司的资金控制、成本控制、筹资与担保控制、投资控制和利润分配控制.  相似文献   

4.
王振环 《煤》2011,20(6):48-49
直接转矩控制也叫做DTC。DTC包含两个基本控制部分:转矩控制环和速度控制环。直接转矩控制(DTC)是交流传动方面独特的电机控制方式,它通过电机的核心变量——磁通和转矩直接控制逆变器的导通与关断来实现对电动机的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5.
浅谈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包括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文中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成本控制目标不仅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是控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即全过程的控制。通过明确成本有效控制的层次,实行全程控制、做到精细化管理,并应扩大控制范围,做到合理控制,力求以最小化的成本得到最大化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浅谈工程造价控制的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论述了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工程施工中实行监理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应加强投资控制,并强调经济人员对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才能达到对项目工程总价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分析了数控机床分别在开环控制、传统闭环控制、PID控制和模糊PID智能控制等4种控制方式下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模糊PID智能控制的切削性能最好,不仅有经典PID控制响应速度快、稳态品质好的特性,而且大大弥补了其他3种控制方式抗干扰能力差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对矿井主通风机系统中电路主回路高压变频控制与工频控制相互切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设计的系统具有灵活的控制方式,即:本地控制、远程I/O控制、上位机控制以及以太网无人值守的WEB远程监控相结合. 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逻辑控制核心,可以实现对风机运行过程中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从而实现风机系统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最适用于深海采矿车履带速度控制的控制算 法,基于已知的深海采矿车液压控制模型,建立了速度闭环 控制的控制系统流程.研究了伯德图校正法、最优控制法、 PID控制法以及自适应模糊 PID 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 明,自适应模糊 PID法最适用于深海采矿车的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充填过程中多次充填产生不同倾角充填面对充填体产生的影响,制备含不同倾角结构面的胶结充填体(CTB)试件以及完整试件,并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CTB试件进行单次与循环冲击破坏试验。试验得出:在单次冲击试验中,完整试件峰值应变和平均应变率小于含结构面倾角的试件,随着试件倾角的增加,试件的动态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含结构面倾角试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循环冲击试验下,结构面倾角越大试件抵抗冲击的能力越弱;含结构面倾角试件在第一次循环冲击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完整试件特征一致,而当循环次数增加时,应力-应变曲线特征与单次冲击下类似,在达到动态峰值应力前后,出现了显著的低应力波峰现象。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加,充填体基体之间结构的致密性降低,导致结构面上裂纹数量的增多以及裂纹宽度的扩大,在微观结构上验证了结构面倾角的增加会引起结构面处剪应力的增大及充填体破坏模式发生改变,同时充填体容易沿着结构面处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初始地应力作用下的岩体在爆破时的裂纹扩展规律,本文分析了不同初始地应力情况下的裂纹扩展机理,并考虑了具有初始损伤的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的裂隙区半径。鉴于初始地应力作用下裂隙区公式计算的复杂性,对于等向围压的岩体,引入了强度折减系数用于计算裂隙区半径,并通过ANSYS/LS-DYNA软件模拟出不同初始地应力作用下的岩体在爆破时的裂纹扩展规律,并验证公式的适用性。得出如下结论:初始地应力作用下的岩体产生的爆破压碎区呈现类椭圆状,且随着初始地应力的增大其压碎区半径有着一定的增大趋势。单向初始地应力作用下对于爆破产生的主裂纹扩展起导向作用,裂纹的长度随着初始地应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表现为抑制作用;双向等压地应力作用下主裂纹的扩展趋势为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成大致成45°角,强度折减系数的引入有效的考虑了初始地应力作用下的岩体裂隙区半径;不等向初始地应力的裂纹扩展方向为沿着岩体最大主应力方向成一定角度,当一侧围压固定不变时,该角度会随着另一侧围压的改变而逐渐增大或者减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力学性质存在差异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充填结构体在承载过程中内部应力分布不均的现象,开展了由不同强弱介质组合而成的复合充填结构体的单轴压缩试验。结合声发射特征分析,研究了复合充填结构体的承载特征、损伤演化和破坏特征。研究表明:①单轴压缩状态下复合体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强介质内部应力大于弱介质内部应力,整体荷载主要由强介质承担;②当复合体中强介质强度一定时,复合体整体强度与弱介质强度呈正相关;③当弱介质强度小于等于3.21 MPa时,复合体应力—应变曲线出现两个弹性阶段,且第一弹性阶段的斜率大于第二弹性阶段,随着弱介质强度增加,第一弹性阶段增长、第二弹性阶段缩短,当弱介质强度大于3.21 MPa时,第二弹性阶段消失;④声发射信号演化特征表明:两个弹性阶段的拐点处弱介质出现大量损伤破坏,弱介质先于强介质破坏,当弱介质强度大于3.21 MPa时,损伤主要发生在压密和屈服后阶段,弱介质与强介质同时破坏。研究成果可为地下采场复杂应力场控制措施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俊  梁超  夏蕊 《煤炭工程》2023,55(2):171-176
针对当前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槽帮磨损严重问题,利用刮板输送机DEM-MBD耦合模型对其运输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刮板输送机从空载到满载过程中,槽帮内侧压力的集中区域从槽帮下边沿逐渐向上边沿转移,稳定满载时槽帮上边沿压力范围在9842~10890Pa,明显大于下边沿最大压力8742Pa,与槽帮上边沿磨损严重相吻合|且刮板对槽帮作用力集中在槽帮上边沿,作用力大小范围为23950~160350N,均值为85509N,是煤料对槽帮作用力均值的30.76倍,表明槽帮上边沿磨损主要是由刮板与槽帮间的刚体-刚体磨损造成的。对槽帮内侧曲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稳定满载时槽帮内侧压力及刮板对槽帮作用力分别降低了19.34%和42.51%,为槽帮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小航 《陕西煤炭》2020,39(3):154-157,149
为解决大采高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机头机尾过渡段丢底煤比较严重,液压支架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新大地公司15404工作面开展了采煤工艺优化实践。从工作面概况、设备的安装及生产情况出发,主要介绍了工作面从初采时采用工作面沿底板推进,机头机尾沿顶板推进工艺,到改进后工作面和机尾沿底板推进的工艺流程和取得的效果。同时,对大采高支架在生产过程中的适应性,以及采煤工艺优化前后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论证了进回风两巷沿顶板布置的回采工作面、端头的支护方式及回采工艺对工作面提高单产的重要作用。15404工作面采煤工艺优化成功后,大幅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增强了支架的稳定性和控顶性能,缩短了拉机头机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面回采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使用沿空留巷技术而言,巷旁充填体宽度是其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关键参数之一,特别是在坚硬顶板条件下,巷旁支护体合理宽度的确定就成了巷旁支护系统发挥最大支护作用的关键因素。以山西铺龙湾煤业有限公司4102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字模拟,对支护体合理宽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102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宽度应控制在1.84.15 m范围内,当支护体宽度为4 m时巷道变形量最小,支护效果最好,能够保证矿井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7.
甘肃加甘滩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缘,是夏河-合作金矿带南缘新发现的具有超大型找矿潜力的金矿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了矿床矿化富集规律并剖析了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由矿床厚度变化规律可知,矿区西部见矿厚度明显大于东部,表明矿体具有往西部深部延伸的趋势;②由品位变化规律可知,品位高值集中区主要位于矿区5#~0#线中部区域,表明该区为成矿物质沉淀集中区,矿区西部至东部品位总体体现出由高至低的演化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从西部被运移至东部;③由总体矿化富集规律可知,矿区西部矿化强度明显大于东部,中部虽然存在着一低洼地带,但可能是存在构造破矿的原因。通过对矿床控矿因素的解析,认为地层、构造及蚀变作用等因素与矿床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结合矿床矿化富集规律、控矿因素及矿区最新钻探施工成果,进一步分析认为矿区西部深部及其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探矿工作应围绕矿区西部深部或北西部外围进行。  相似文献   

18.
辛宪耀 《煤炭工程》2021,53(2):186-190
为了对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矿井与集团公司安全投入进行分析,在博弈双方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在政府统一规制下生产矿井与集团公司安全投入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了博弈双方稳定的安全投入策略。依据建立的演化博弈模型,并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了博弈双方的七种演化策略。通过模型分析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博弈双方稳定策略的选择与集团公司监督成本、生产矿井安全成本、集团公司业绩考核体系中经济指标的权重系数、单位BP安全强制投入额等四方面密切相关,其中随着前三者的下降和单位BP安全强制投入额的上升,集团公司和生产矿井会更大概率地倾向于严格监督和完全投入。该研究成果为集团公司严格监督、生产矿井完全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酸法地浸采铀工艺特点,从采区不同溶浸阶段、满足铀矿石浸出要求、围岩成分及矿层堵塞等方面讨论了浸出剂酸度控制的影响因素及酸耗的主要来源,探讨了浸出剂酸度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酸法地浸中,酸耗的主要来源为方解石、铁氧化物、硫化物、绿泥石等非铀矿物,应优先考虑低酸浸出,并在不同浸出阶段适当调减浸出剂酸浓度,以满足浸出液中剩余硫酸浓度为0.5~2.0g/L较为合适。511矿床实际应用中,溶浸期浸出剂酸度为5g/L左右、溶浸末期为2~3g/L可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进行煤矿开采沉陷监测时,所获得的雷达视线方向(LOS)位移是地表点垂直向、南北向、东西向三维位移的矢量叠加。将LOS向位移分解为地表下沉及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水平位移,是研究开采沉陷规律和获取地表移动参数的基础。目前,基于 InSAR LOS位移反演开采沉陷三维位移的主要方法有:利用不同轨道卫星的三幅SAR影像建立LOS位移方程组来求解三维位移分量;根据开采沉陷预计模型将地表水平位移视为下沉的关联函数,由单幅SAR影像来解算下沉及水平位移;或者直接忽略水平位移的影响,将 LOS向位移投影为下沉分量。本文在分析上述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根据近水平煤层开采地表下沉和水平位移关于移动盆地主断面对称的基本特征,建立地表移动盆地对称点上多期InSAR LOS向叠加位移的几何方程组,并对该方程组进行叠加和差分处理,导出LOS向位移反演开采沉陷三维位移的函数模型。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由于地表移动具有滞后性,使得动态沉陷盆地中心偏向开切眼一侧,本文依据移动盆地中央地表下沉达到最大且水平位移趋近为零的特征,基于相邻像元LOS向位移进行叠加和差分,自动搜索出地表移动盆地的动态中心位置,从而实现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地表动态三维位移的分解。基于Matlab平台对上述三维位移反演模型进行了算法实现,并利用多期InSAR 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其下沉和水平位移反演结果与实测资料较为一致,明显优于忽略水平位移而直接分解地表下沉的方法。上述模型能够用于近水平煤层开采地表移动稳定后和动态移动过程中InSAR监测的三维位移分解,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