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物质是如何被赞美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永高 《建筑师》2008,(1):5-21
材料是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着重于探索新材料以其结构性能所带来的空间和形式潜力.材料的知觉属性则被有意压抑.当代建筑则呈现了依稀可辨的向着材料知觉性的回归.材料再次被显现与赞美。本文通过对于路斯、风格派、密斯、康、卒姆托等现当代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分析解读.呈现了材料显现的多重方式及其在概念和实践上的复杂性.以及材料主题的变更及其内涵的转换。通过对于这些历史片段的考察.作者认为.当代实践应该在材料的表面与结构之间.在材料与空间之间.在知觉与理性之间.寻求一种微妙而诗意的平衡。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对于材料真正的赞美。  相似文献   

2.
侯建华 《石材》2008,(11):53-53
在北京2008年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上,意大利建筑师以他们精美绝伦的建筑作品赢得了赞誉。而2008年10月27日上午在北京酒仙桥,原国营798厂里举办的“意大利建筑语汇研讨会”,更让中国的建筑师和装饰设计师们耳目一新。本次建筑双年展倡导“城市·建筑·生态”,突出绿色环保,生态循环理念。石材作为原自自然,回归自然的建筑材料,被众多建筑设计师首选。展览中不乏精典的石材作品。石材在意大利设计师的手中,已不再只是建筑材料、装饰材料,而是把石材当作功能材料,循环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刘力 《住宅产业》2009,(10):32-32
未来建筑构筑形式 今天,新建筑的设计、建造形式以及要求不再是以往的钢筋水泥和装饰材料,而是建筑师协同产品设计师设计完成的各种产品构件。这些建筑构件由工厂现代化的设备加工生产,最后通过运输到现场组装完成,成为工业产品,目的是创建完善、环保、经济、节能、高品质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4.
刘力  严涛 《现代装饰》2009,(10):130-130
未来建筑构筑形式 今天,新建筑的设计、建造形式以及要求不再是以往的钢筋水泥和装饰材料,而是建筑师协同产品设计师设计完成的各种产品构件。这些建筑构件由工厂现代化的设备加工生产,最后通过运输到现场组装完成,成为工业产品,目的是创建完善、环保、经济、节能、高品质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5.
张庭伟 《时代建筑》2008,(2):108-111
虽然从199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建造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建筑,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实践机会,中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们却仍然跋涉于创造具有现代特点的中国建筑风格的漫漫途中。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这个任务显得格外艰辛。文童从设计理论的角度提出二个命题参与讨论。(1)建筑设计理论的划分。依照美国建筑理论教授A.拉普卜特的“感知-认识-评价”的理论框架,文章提出建筑研究中三个可能的领域.以及当前研究的缺失之处。(2)建筑的形式和灵魂。通过对鲁道夫、卡拉特拉瓦,迈耶,谷口吉生和库哈斯等建筑师作品的讨论,文章提倡在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建筑精神的提升之间建立平衡。  相似文献   

6.
行业刊讯     
《住宅产业》2014,(12):8-9
最新建筑案例特集本期杂志介绍的是全球各地14个最新建筑案例,重点关注的是这些建筑和当地城市结构或是建筑地点发展历史之间的关系,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建筑一直在影响和转变它们周围的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建筑师们采取了多种“战术”,或是和当地居民合作,或将自身设计融入周围建筑和开放空间,或丰富建筑本身功能,或是引入错综复杂的设计元素。本期杂志所聚焦的,就是建筑案例中体现的上述“战术”和实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优秀的建筑作品总被冠以“凝固音乐”的美称;专业建筑师们也始终追求赋予自己的作品以音符般的设计语言。空间是建筑师们最美关注的主题,如何创造或者将一个平庸的空间改造为一个令人激动的空间是建筑师们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后者,更是对设计师的极大考验。  相似文献   

8.
正LAHDELMA MAHLAM?KI ARCHITECTS公司成立于1997,是由长期合作伙伴Ilmari Lahdelma和Rainer Mahlam?KI共同成立的。目前,该办公室由来自芬兰和海外的37位建筑师、设计师和传播者组成。他们的作品展示了芬兰固有的设计:注重可持续性、材料和高质量的细节。这些设计特点结合尖端的技术,将芬兰建筑推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9.
杂谈建筑的象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艺批评的范畴里,研究文艺媒体的象征性已是20年前的事了。然而在建筑批评的领域里,关于建筑象征性的讨论则显得浮光掠影。我们似乎很轻易地绕开了作为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就是建筑为什么一定要有文化和社会意义?建筑的象征性是什么?建筑的象征性有什么什么特质?了解这些知识对当代的建筑师们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一直使我困惑,让我无法仅仅留在建筑的领域内,最后,选择了“离经叛道”的道路。今天,上述问题可能还在困扰着中国的设计师们。君不见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悉尼歌剧院式的贝壳建筑或是风帆式的宾馆吗,人们美其名…  相似文献   

10.
彭礼孝:大型国营建筑设计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单位,庞大的社会资源和众多的优秀设计师汇聚于这个意义深刻的城市建设群体中,在这把“大伞”庇护下的绝大多数建筑师早已习惯于大院的优越环境。然而,随着许多国内外优秀的独立建筑师团队的成立.他们掌握了中国大型建筑项目的主要设计权,这些独立机构的国际化设计方法和理念给大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让大院的齿轮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高品质、高效率地运转?如何在大院的优越平台上激发建筑师们.尤其是年轻建筑师们的创作激情?这些问题是当下大型国营建筑设计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建筑师》2011,(6):97-97
12月4日。当代建筑师系列”图书编写研讨会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召开。该系列图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策划,旨在向国内外建筑同行推广与引荐当代我国优秀本土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想及理念。系列图书以介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为主,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面向海内外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12.
自二十一世纪开始,随着电脑的普及、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产生了新的公共空间形式。与此同时,建筑师与设计师们对环境与城市问题、人口增长以及周围环境的变迁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明日的建筑环境"展览中的空间结构作品就是他们想法的展现与进行探索性试验的结果。这些作品让参观者看到新的空间可能性,展现了建筑环境在未来的潜在形象。艺术家擅长通过物质隐喻描绘世界,建筑师擅长计划实际方案,两者合作,通过多元化的角度展现出未来人文社会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笔者首先对建筑时间属性的具体含义进行了论述,即以时间条件为转移并承载其自身所带来的文化、情感、历史等要素的特性。而后在明确建筑造型与时间属性关系的基础上,以几个典型建筑为例,分别从建筑的材料、造型形式和文化精神3个方面出发,具体分析了现代建筑如何在建筑造型设计过程中表达建筑的时间属性,旨在探索出基于时间属性的 “模仿与更新”在建筑造型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和新方法,解答“模仿”什么和如何“更新”两个问题。笔者认为,时间属性是建筑不可忽略的本质属性。在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需要充分表现建筑的时间属性,吸收各种各样的建筑造型设计手法进行创造,发挥时间为建筑造型带来的特别效果,迎合人们对于历史的特殊情感,从而为建筑打下时间的烙印,体现出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建筑的空间和装饰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建筑的重要论点之一就是:“空间,才真正是一座建筑的灵魂所在、一座建筑的主体所在。”而现今的建筑室内空间正在被室内设计师们打扮得与建筑的外在形式越来越大相径庭。建筑师苦心经营的空间序列、穿插、限定、光彩变幻被室内设计师改得面目全非,而一些建筑师也越来越放弃了对室内空间的控制,仅仅满足于一张立面的设计。难道建筑师已不再对“灵魂、主体”有发言权了吗?  相似文献   

15.
建筑作为特定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审视自身、审视时代、审视自然的载体。通过建筑,建筑师看到自己生命中的“原风景”对自己作品的影响,提出“使人愉悦的场所”是设计工作必须经常返回的原点;美术家看到各个时代的“具体化的时代相”,希望“当代的建筑是真正为多数人的建筑”;哲学家看到自然、风土与艺术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启示建筑师创造“有生命力的‘方盒子’”。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0月19日,以“建筑·光·视觉”为主题,2012亚洲照明设计师沙龙北京站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2号院正厅举行。来自北京的建筑师、照明设计师和艺术家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别样的关于“光”与“建筑“的对话,共探建筑、光与栅觉之间的设计配合,以共同缔造融建筑、光与视觉于一体的完美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7.
王洪明 《中国电梯》2007,18(19):35-37
当前.国内商业建筑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商业建筑规模比较大,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为人们营造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些商业建筑给建筑师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身设计才华的机会,由此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建筑作品。但是.对于商业建筑中如何正确配置自动扶梯的数量、规格,如何设置的位置、如何配置排列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设计师。笔者将对商业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自动扶梯的配置,希望给国内建筑师在商业建筑设计中选配自动扶梯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创建人、主持建筑师建筑师建筑师的身份一直在不断的变化。手工业时代,建筑匠师集工程、材料、施工、装饰于一身,身处建造的最前线,几乎无所不能。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建筑与工程的分离导致建筑设计逐渐脱离了建造,主要工作开始回到图纸、模型上。在消费主导的社会下,建筑日益成为时尚,建筑师的角色也越来越开放和模糊。明星建筑师除了建筑本身,还设计家具和产品、代言广告、出版写作、学校教育等等。在这个充满矛盾和可能性的现实社会,每个建筑师都在寻找自己的价值和身份定位。作为城市生活环境创造中的一员,建筑师徘徊在人文传统的理想与不断被消费社会分化的建筑价值之间,利用设计的智慧解决当代现实的问题。建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在现实中,设计师要  相似文献   

19.
周宏俊 《新建筑》2014,(4):52-55
基于访谈的形式,介绍了日本建筑师千叶学的设计经历,以及他近十年完成的主要设计作品如Alley周末住宅、日本导盲犬中心的八岳山别墅等,着重阐释了建筑师的“建筑作为环境的间隙”的设计哲学,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建筑细节控制、建筑空间设计、中国当代建筑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广西土木建筑》2012,(6):115-115
知名建筑师、设计史论家王受之表示,设计建筑的原则就是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而这些所谓的地标性建筑却将其“本末倒置”。全世界许多地标性建筑不但可以牺牲其功能性,甚至不再以美观为要求,张扬、炫目成了设计师们的唯一要求。有的建筑物还被设计成倾斜状,楼梯也要半倾斜上升,想要目测找到水平面都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