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GDM孕妇进行治疗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GDM的治疗中,198例血糖、OGTT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有效率为92,9%,无低血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GDM孕妇妊高征、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是GDM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孕期保健,重视GDM的早期筛查,对减少母体和患儿并发症发生,提高孕妇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16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GDM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16例GDM产妇中92例经产前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24例于入院后发现。将116例GDM产妇分为两组,A组为经产前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血糖控制达理想水平者72例。B组为产前确诊但孕妇血糖控制不理想者20例及未经治疗者24例共44例。收集并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92例产前确诊并治疗患病产妇中72例(78.3%)血糖控制达到理想水平,孕期血糖控制理想的GDM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死胎的发生率均低于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及未治疗者的发生率(P<0.05)。结论孕期血糖控制可降低GDM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期血糖控制水平与围产结局,降低糖尿病孕产妇及其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6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分为2组:a组为经产前血糖筛查发现并确诊,血糖控制达理想程度者45例,b组为产前确诊但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者9例,未经诊断的8例,共17例。收集并比较分析2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孕妇血糖控制不良其妊高征、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剖宫产、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控制母体血糖水平,降低围产期并发症,及时诊断治疗,确保孕产妇及其围产儿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将138例确诊的妊娠期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梅毒儿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的足月妊娠率达83.33%,早产、死胎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2.38%,两组妊娠结局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梅毒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6.83%和65.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的、规范的驱梅治疗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梅毒儿的发生,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性健教育和梅毒血清学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妇女76例,与之正常妊娠期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并发症及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早期发现和确诊、控制血糖是有效预防GDM和发生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应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控制血糖,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孕妇的生产率,保证母体和婴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产科单胎早产分娩110例,抽取在本院同期单胎足月分娩110例产妇作对照,比较2组产妇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及新产儿结局。结果新产儿死亡率:早产儿11.82%,足月儿死亡率为0.91%,早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儿;胎膜早破发生率:早产孕妇组24.55%,足月产孕妇组8.18%,早产孕妇组明显高于足月产孕妇组,其中,自然早产孕妇组为35.21%,医源性早产孕妇组为5.18%,自然早产孕妇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高于医源性早产孕妇组。结论胎膜早破与早产呈正相关,尤其是自然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感染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原因,故积极治疗妊娠期生殖道感染,预防胎膜早破,可减少早产的发生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BV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孕妇231例,与同期进行产检的生殖道正常的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妊娠合并BV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和影响。结果治愈138例,有效7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91.8%。妊娠合并阴道病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鹅口疮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康凝胶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药物。重视BV,在妊娠期常规进行BV筛查,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减少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致病率,改善妊娠结局和预后,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胎盘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分析其病理改变情况,以及早产胎膜早破胎盘的发生与早产儿缺氧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我院入住孕妇中选择早产即无合并症也无胎膜早破为对照组。选取胎膜早破早产胎盘为观察组,各89例和57例。对2组孕妇进行血液检查,常规HE染色观察胎盘形态学的变化,并对新生儿分娩时的情况与新生结局总结。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脐血周炎、绒毛间质纤维化、胎膜炎、绒毛膜炎、绒毛膜板炎、胎盘梗死的情况在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为(P<0.01),新生儿Apger评分、C-反应蛋白、肺炎、败血症等围产期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确措施处理早产胎膜早破胎盘,可以减少早产儿的并发症,以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早产胎膜早破胎盘的病理变化,易引起新生儿感染、缺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母婴结局,寻求最佳处理方案,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70例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母婴的妊娠结局与同期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作对照,并分析围产儿结局与分娩孕周的关系。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率为2.53%,其剖宫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等均高于对照组,而规律产检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34周后终止妊娠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34周前终止妊娠者。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系统管理对预防、降低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孕周已达34周以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即可终止妊娠,剖宫产是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50例早产分娩作为早产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正常孕周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胎膜早破、胎盘因素、胎位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等发生情况,并对34孕周的胎膜早破所致早产是否进行保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双胎、胎位异常、ICP的发生率早产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34周PPROM保胎组低体重儿,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窒息率较不保胎组明显下降(PO.05)。结论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双胎、胎位异常、ICP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对34孕周的PPROM产前给予保胎治疗、延长孕龄可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21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孕28~34孕周的孕妇,保胎组与非保胎组的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孕34~36孕周的孕妇,保胎组与非保胎组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孕36~37周者,保胎组与非保胎组2组的产褥感染、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孕周的母儿结局比较,孕龄越小,新生儿疾病发生率越高。结论根据不同孕周对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可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其疗效及对母儿结局影响明显不同。而做好孕前期检查和指导,有较避免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根据具体孕周处理早产胎膜早破才能有较的减少母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的临床妊娠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间胎盘前置、胎膜早破、胎儿窘迫、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及妊高征、心脏病、糖尿病、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胎儿的窒息、畸形、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龄产妇抑郁、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龄产妇妊娠期间应密切注意并发症、合并症的变化,调节好心理情绪,为有良好的妊娠结局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者对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应用B型超声测定羊水指数(AFI),对245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观察组)进行分析,同时选择200例羊水量正常者作为对照,比较2组分娩方式及其对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结果除新生儿死亡外,羊水过少组中羊水污染率(≥Ⅱ度)、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平均总产程均高于羊水正常组(P<0.01),在羊水过少组中,羊水量越少,羊水污染率(≥Ⅱ度)、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羊水过少严重威胁围生儿生命,应适时终止妊娠,以选择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病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的GDM患者72例,糖耐量异常者125例及正常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GDM组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产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糖耐量异常仅次于GDM。结论妊娠期重视GDM筛查、诊断、监测、治疗,可改善GDM妊娠期的不良结局,减少母儿合并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以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24~34周确诊的GDM孕妇36例,同期随机选择与GDM同期分娩的产科病历资料完整的非糖尿病产妇30例,观察比较2组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GDM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能够增加母婴分娩时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引起广大妇产科医生的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将瘢痕组35例和对照组(非瘢痕组)35例临床表现进行对比,进行观察。结果瘢痕组患者并发症的概率远高于对照组,瘢痕组围产儿早产和窒息的概率也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力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能有效避免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胎膜早破是指孕妇在临产前胎膜破裂者,胎膜早破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10%~15%,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早产和围产儿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为分析孕妇胎膜早破影响新生儿的相关因素,积极进行防治和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减少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对台儿庄区妇幼保健院和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49例胎膜早破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合并早产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病例的发病原因及其对其母儿的影响,并对28~35孕周和35+~37孕周作比较。结果2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明显差别,但在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上有明显的差别(P<0.01)。结论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诊断及防治水平,以加强对胎膜早破合早产的认识,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其对母儿的危害以及提高围产医学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甲亢组妊娠结局妊高症24例;早产9例,平均分娩孕周(36.8±4.6)周,与对照组相比P<0.05;新生儿IUGR者7例,平均新生儿体重(2.8±0.8)kg,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甲亢患者孕前未控制或孕前、孕期自行停药,均可导致母儿严重并发症。加强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可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危及母婴安全,并且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小于胎龄儿和围产儿死亡率均可增高。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护理和监测,以使患者安全渡过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