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排水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2D工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常规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2D工法)。该工法充分利用粉喷桩和排水板的优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达到经济、有效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文章介绍了该工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通过详细介绍现场试验成果,论证了该工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可在工程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贾文龙 《山西建筑》2011,37(7):128-129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加固工程,总结了CFG桩网结构的材料配比及施工工艺,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加固效果进行了检验,得出CFG桩复合地基能够有效控制工后沉降,且加固效果明显,承载力提高较大,是处理客运专线软土地基的最佳工法。  相似文献   

3.
李灿峰  李鹏 《施工技术》2012,41(7):41-43
结合某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介绍了圆环内支撑结合SMW工法基坑支护的特点.通过圆环内支撑结合SMW工法在复杂环境下不规则软土深基坑中的应用,以实际施工效果和监测情况证明了该应用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取圆环内支撑结合SMW工法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安全可行,技术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1.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工法2.软土地基双液注浆工法3.地下连续墙围护地铁车站逆筑工法4.局部气压反铲掘进机顶管工法5.锚拉钢桩帷幕止水支护组合体系工法6.双壁钢围揠制造、浮运、下沉工法7.滩海低桩承台逆施筑岛工法8.岩溶隧道劈裂注浆固结流塑粘土和管棚支护开 挖工法  相似文献   

5.
宫晓飞 《广东建材》2012,28(8):63-66
真空降水强夯法作为一种复合式软基处理方法,结合了真空预压与强夯两种处理方法的优点,为软土地基加固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在分析真空降水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软基处理工程,阐述了真空降水强夯法的施工工法、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表明采用真空降水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具有工期短、成本低、加固效果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浅埋暗挖法是地下过街通道施工常采用的一种工法,而在长三角粉砂软土地区地下过街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施工工法的较少。针对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站物业6号出入口地下过街通道浅埋暗挖施工,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施工工法、预加固方式2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浅埋暗挖过街通道开挖变形特征并得出几点结论,对于软土地区浅埋暗挖过街通道施工开挖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TRD工法在深基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在沿海城市软土地层深基坑中主要应用在基坑支护、止水帷幕以及槽壁加固等方面。结合部分工程实例,对TRD工法在软土深基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应用形式的适用条件、难点特点以及施工关键控制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并与相类似的工法进行比较,为软土基坑设计、施工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真空预压加固在温州沿海吹填区软土地基的适用性与加固效果,结合温州沿海某吹填区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处理实例,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对加固前后吹填区软土物理与力学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能有效加固温州吹填区软土地基,预压加固后在地表15 m深度范围内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有明显提高,但加固效果沿深度基本呈线性衰减; 加固后室内土工试验指标有一定改善,含水量和孔隙比降低约10%,压缩模量提高约10%; 同时现场原位测试指标提高更为明显,现场十字板剪切强度和静力触探侧阻平均增幅分别约为45%和40%,但加固前后土体灵敏度指标变化并不大,即真空预压加固对土体的灵敏度改善不明显; 采用传统真空预压法加固温州沿海吹填区软土地基在技术可行,经济上合理,其有效处理深度可达15 m; 受温州海相软土低渗透性和高黏性的影响,在竖向排水体周围出现明显的“土柱效应”,从而使真空预压加固效果在平面上呈现一定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滨海含软土夹层粉细砂地基高能级强夯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粉细砂场地地基常分布有软土夹层或淤泥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处理难度大。目前采用高能级强夯加固滨海粉细砂场地的工程案例较少。结合具体工程研究了某地下水位较高且含软土夹层的滨海粉细砂场地上开展的5、8、12、15M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除5MN·m能级强夯试验区外,其余试验区均先采取高能级点夯加固深层土体,然后采用中等能级点夯加固夯点间土,最后利用低能级满夯加固地基浅层。对比分析了夯沉量和强夯前后的旁压、静力触探测试数据,发现夯击7~8击后夯沉量变化明显减小,每遍的单点夯击击数宜控制在8~9;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旁压模量和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均明显提升,高能级强夯能有效消除滨海粉细砂的液化势。试验场地内上述各个能级的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7.5、9、10.5、10m,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表征土体相对加固程度的提升系数沿深度大致呈直线下降。现场试验数据还表明,将地下水位降低到距地表以下2.5m有助于提高加固效果;软土夹层的存在会明显影响加固效果及限制有效加固深度的发展,因受软土夹层的影响,场地15MN·m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明显偏小。建议在级配不良的滨海粉细砂场地上按照规范JGJ 79—2012中细颗粒土的标准来确定高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10.
珠海横琴南光大厦深基坑施工工作面不足,而工期要求紧,且淤泥层厚度逾20 m,施工难度大,为此,选取了双轮铣搅拌墙(CSM工法)作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槽壁加固。基于工程实践,介绍双轮铣搅拌工法特点、施工技术、质量管控、工艺优势等,为珠海地区等软土地质区域推广CSM工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软弱土层对中欧场地划分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场地中存在软弱土层的多种情况,对中、欧场地划分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对一般场地、20 m深度范围内含软弱夹层场地、20 m深度以下含软弱土层场地的剪切波速的计算,依据中国设计规范GB50011—2001、欧洲设计规范Eurocode 8分别进行场地划分。通过比较分析发现,Eurocode 8的场地分类对20 m深度范围内软弱夹层厚度的反应比GB 50011—2001更敏感,对20 m深度以下软弱土层厚度的考虑比GB 50011—2001更细致,建议中国抗震规范应进一步考虑软弱土层的影响,且将计算深度由20 m进一步向下延伸。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中美抗震设计中的场地分类和考虑场地效应的差异问题。首先,比较分析了一般场地、20 m深度范围内含软弱夹层场地、20 m深度以下含软弱土层场地的分类结果,发现FEMA450的场地分类对20m深度范围内软弱夹层厚度的反映比GB50011—2001更敏感,对20 m深度以下软弱土层厚度的考虑比GB50011—2001更细致。然后进行了不同场地、不同地震动水平下的反应谱比较,结果表明,FEMA450更合理地考虑了不同地震动特性下的场地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制备均匀软土层是进行土工模型试验的关键步骤.一般情况下,模型试验用土量较大,软土层需要通过重塑的方法制备.本文探讨了利用真空堆载预压制备模型试验软土层的方法.通过在模型试验箱内铺设塑料薄膜和排水板可以控制土层的排水路径,改善以往制土土层边界的“硬壳层”效应,消除以往土层“夹心软土”的现象.根据箱内土层强度测试结果,在土层的不同深度选择性的插设排水板,可以有效地协调箱内土层强度的增长速度,改善土层强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消除软基的液化性,采用高真空击密法联合深层降水处理,通过对水位和沉降进行观测,分析了固结沉降规律,采用静力触探法对土体进行液化判别,计算了静力触探值和液化土层的厚度。结果表明:完全消除了场地内8m深度内土层的液化问题,基本消除了场地内8m以下深度的土层液化问题,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及稳定性,在节约了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了表层吹填土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姚小霞 《建筑技术》1999,30(3):166-168
上海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地基土承载力未达到所需要求,需进行地基加固。经采用填高炉干渣、打塑料排水板,并进行动力置换强夯,使地基容许承和从80kPa提高到220kPa,并消除了液化,地层内15m范围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逆作法时,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隆起对于地下工程结构会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对于深基坑的回弹量计算,都是以基坑开挖卸荷为基本应力路径获取变形模量,并未考虑降水的影响。软土地区深基坑的开挖,特别是深度达20~30 m甚至更深的超深基坑工程,均要涉及到大幅度降低坑内地下水位的问题。应用三轴试验对基坑工程开挖与降水交替作用下开挖区土体的强度与变形性状进行模拟,并与仅考虑基坑开挖作用下被动区土体的强度与变形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超深基坑,降水作用可改善土体的力学性状;大深度降水对基坑总的回弹量有较大影响,能显著减小回弹总量。基于降水对基坑被动区土体强度及变形性状的显著影响,在深基坑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实际的应力路径,即进行考虑降水与开挖综合影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固结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在提出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现场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对路堤填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固结变形特性和加载条件、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地层条件、温度变化、时间效应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监测结果证明:虽然湿地软土层不厚,但软土的沉降量占全部沉降量的80%以上,在整个冬季,负温对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分隔带和路肩软土地基的沉降过程出现一定的差异;软土地基的侧向位移基本上是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最大位移深度随软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冬季软土地基冻结的过程中,在冻结深度范围内软土地基出现反向的侧向位移;整个冬季软土地基孔隙水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消散,根据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得出,袋装砂井更适合于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的工程治理措施;试验段冻结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最大冻深小于2.8m,在一月底至二月初期间;路堤填土冻结的过程中,靠近中央分隔带处的土压力逐渐减小,而靠近路堤边坡处的土压力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固结沉降分析计算及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深度和间距塑料排水板加固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新永  徐兵  包伟力 《山西建筑》2009,35(31):80-81
详细介绍了某绕城高速公路软基不同处理深度和采用不同塑料排水板间距时两个试验断面的表面沉降、水平位移及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成果,通过现场试验得到软土地基堆载预压处理最好采用深度小于10.0m、塑料排水板间距1.0m的方法进行处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宁波市区软弱地基特征及基坑支护结构现状的基础上 ,论述了采用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支护深度为 6.0~ 7.0m软弱基坑的可行性。在镇海炼化工程的超软弱地基中用土钉墙来支护深度为 6 0m的基坑 ,获得了成功 ,由于宁波软弱地基的特殊性 ,应对土钉墙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预测。文中详细介绍了土钉墙设计施工的经验和教训 ,并提出了适用于宁波软土基坑的土钉墙基坑支护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