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维连片数据处理已成为若干相邻分区块三维资料进行统一地质解释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针对复杂地表区和复杂地质构造地区存在的静校正,速度横向变化造成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讨论了振幅补偿、叠前去噪、层析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等与三维连片叠前偏移相关的一些技术,旨在为处理人员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构造地区的地震资料的成像及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在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叠前时间偏移生成的共成像点道集是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叠前预测的基础数据,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振幅保真性。叠前时间偏移共成像点道集中振幅相对关系受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野外地震数据偏移距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研究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叠前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基于偏移距分布密度的叠前振幅加权方法,其实质是根据每个偏移距的空间分布密度确定适当的振幅比例因子,对所有分组后的共偏移距数据做振幅加权处理,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选取了某个正在进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勘探区域,采用上述方法消除了野外偏移距不规则分布造成的成像假象,得到了相对振幅特征保持良好、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的共成像点道集。  相似文献   

3.
叠前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野外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积分法叠前偏移处理是不满足叠前偏移处理要求的,尤其在进行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由于不同区块的资料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问题,因此存在更多不适于叠前成像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GX断裂带叠前深度处理要求和叠前数据特点,对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和叠前随机噪声衰减技术的使用技巧和参数选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使GX断裂带地区地震资料的断面形态更加清晰,潜山及其内幕成像清楚,解决了速度横向变化引起的叠后偏移归位不准确的问题,取得了理想的叠前深度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4.
叠前偏移是解决强横向变速情况下复杂构造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碳酸盐岩成像处理研究中,利用波动方程叠前偏移较叠后偏移能获得分辨率高、保幅性好的偏移成果,孔洞能得到很好的刻画,串珠聚焦程度好,归位更加合理,能真实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提高碳酸盐岩岩溶地形的地震预测成功率。对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在理论方法、适用性和处理剖面效果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在地下构造复杂或横向速度变化较大时,叠前深度偏移能获得更好的效果。速度建模是影响叠前偏移成像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获得准确的层速度是叠前深度偏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后时间偏移不能解决倾斜界面的非共反射点叠加,以及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模型的要求太高等问题,在胜利油区车镇凹陷埕南断裂带,应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解决了陡倾角断及中,古生界资料的成像等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潜山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孤西潜山带地质构造复杂,埋藏深,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准确成像困难。采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孤西潜山带的连片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对各区块数据在频率、相位、信噪比和覆盖次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归一化、匹配滤波和剩余能量补偿等处理;基于叠前时间偏移进行了速度分析,参考井速度和合成地震记录,建立了初始速度模型;对偏移参数进行了测试和选取,采用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偏移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提高了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的成像质量,断层和潜山内幕反射清晰,层位深度与钻井深度吻合较好,发现了新的有利构造。  相似文献   

7.
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理论最先进、精度最高的地震波成像技术,它主要包括Kirchhoff积分法和波场外推法(也称波动方程法)。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然后从初始速度模型建立、粗网格叠前深度偏移与共成像点道集输出、基于共成像点道集的偏移速度分析与速度模型更新、最终精细成像处理等方面,详细讨论了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实现流程。接着介绍了该技术对东海钱塘凹陷二维和西湖凹陷三维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以及相对于叠前时间偏移在构造成像精度与振幅保持方面的优势。最后探讨了与该项技术实际应用有关的其他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敏杰 《断块油气田》2012,19(4):430-433
数据规则化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它对改善地震数据的面元属性,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时,更多关注的是偏移速度场精度及偏移参数对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忽视了不规则空间采样的叠前数据对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文中在分析叠前数据规则化常用技术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反假频傅里叶变换的叠前数据规则化方法,实现了陆地地震勘探资料不规则空间采样的叠前数据规则化,满足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在济源后邓地区稀疏三维地震老资料重新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叠前成像方法联合应用与配套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叠前成像技术的理论优势,通过对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两种叠前成像方法的特点及其适应性条件的对比分析,指出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方法的联合应用,是当前叠前成像工作的一个理想之路。对影响陆地资料叠前成像效果的各种相关因素作了探讨,指出叠前配套处理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当前陆地资料叠前成像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江汉盆地西南缘采穴断块区地下地质构造和断裂特征较为复杂,叠后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虽然能反映该区的整体面貌,但成像效果不佳,难以满足油田勘探与开发的需要。为进一步查明采穴南断鼻构造东北部的构造特征和断层展布特征,为钻井部署提供可靠依据,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在资料处理中先进行叠前偏移的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叠前偏移速度、偏移孔径、偏移距和反假频参数进行测试和选取,以满足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后续工作的技术要求。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改善成像效果,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在构造较复杂、速度变化不很激烈、资料信噪比中等以上的探区,叠前时间偏移要比常规叠后偏移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1.
论常炮检距地震剖面叠前偏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共炮检距地震剖面叠前偏移方法的几何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叠前全偏移方法的新思路,进而提出了实现手段与成像点的位置均与DMO方法有所不同的叠前全偏移波动方程法。该方法是将多次覆盖中不同炮检距的地震反射波通过坐标变换及相应的波动方程法外推波场,使之一次偏移到它们自身的反射点上,然后进行叠加,即得最终结果。此法适用于任何倾角。对物理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叠前全偏移波动方程法是可行的,并能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昭军  唐建明 《石油物探》2007,46(2):174-180
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和倾斜时差校正等是处理的难点,而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不需要进行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倾斜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处理,就能实现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全空间精确成像。为此,探讨了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的方法原理——根据转换波的特点,在转换波散射旅行时方程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针对转换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利用“三谱”分析技术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原理——通过对共成像点道集的偏移、反正常时差校正处理、交互迭代解释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等,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将该技术应用于XC气田的三维三分量转换波资料处理,处理后的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清晰,归位准确,地质形态细致。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是一种日趋成熟的地震成像处理新技术,已逐渐成为地震偏移成像的主导技术,在国内外油气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叠前时间偏移是现阶段复杂构造成像较为理想的适用配套地震新技术,可用于中国大部分探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能够获得更好的构造及地层成像效果和储集层预测效果。同时,叠前时间偏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叠前偏移的技术思路贯穿于采集、处理的每一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目前实际应用中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Kirchhoff积分法为主,需要加快研发成像精度更高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及其实用配套技术,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对地震成像精度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解决复杂构造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地震偏移成像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针对苏北地区地下构造复杂、断层多、断块小、地下速度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提出以偏移速度分析和建立正确的深度域速度模型为核心的适合于苏北C工区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阐述了初始速度的建立、模型修正的过程及原则,通过分析苏北C工区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结果,说明了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偏移/反偏移的地震数据映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始的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然后在该空间内实施合理的相干加强处理之后再用同一个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回到叠前数据空间。数值计算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这一对算子具有良好的共轭性质,采用叠加速度作为偏移速度场也不会造成地震数据的畸变。文中提出两种处理流程A和B,两种流程均要做相干加强处理,均可得到可靠的速度分析和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6.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辽河盆地构造复杂、地震勘探成像困难的问题,通过对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中的叠前偏移预处理和叠前偏移成像技术系列的研究,提高了地质资料品质和最终的地震成像质量。将该成果推广应用到辽河油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该研究的成功不仅提高了辽河油田地震勘探的技术水平,对国内地震成像技术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委内瑞拉探区为盐丘、刺穿、逆冲构造发育的复杂构造区,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被认为是复杂构造区地震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单程波波动方程,分别从炮点和检波点对波场进行向下延拓;第二步为成像调整,即在每一个成像点上,对延拓得到的连续的检波点和炮点波场进行相关处理。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不足之处是高频成分损失较多,造成剖面的相干性较强。偏移背景较差。本文分析了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参数试验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强相干背景、CPU计算能力、对地震资料的振幅补偿精度要求更高等因素影响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文中认为可在偏移耗时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较大输入频率范围,能够改善偏移背景。实例分析表明,在构造复杂地区。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要好于叠前时间偏移,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要好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18.
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从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地震偏移技术的发展,指出了不同偏移技术的差异,对叠前深度成像技术中的速度建模准则、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速度建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实例与常规叠前偏移剖面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叠前深度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叠后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松辽盆地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松辽盆地某区地震资料特点和数据处理难点,进行了针对性的三维静校正、叠前组合去噪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同时从叠前时间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讨论了该区叠前偏移的孔径、反假频参数、速度模型优化及射线追综方法关键参数的选取,通过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结果的对比与分析可知,叠前时间偏移使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剖面上断点清楚,断层清晰,波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精细勘探的需求,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因其较高的执行效率、优异的成像效果得以广泛应用。桂中坳陷为典型的特大型喀斯特地貌,山高谷深、岩溶发育;复杂的近地表条件使得该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重点探讨了联合静校正技术,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叠前偏移成像的关键因素,通过叠前数据规则化技术、叠前偏移数据能量调整技术及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解决了复杂三维探区地震资料的叠前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