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道,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加拿大、中国和阿根廷四国实现了页岩气和致密油(也有称页岩油)商业开发。其中,美国是实现页岩气和致密油商业开发最早和产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主要产自巴肯、伊格尔福特、海因斯维尔、马塞勒斯、巴奈特、奈厄布拉勒、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范围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都正在从幕后步入前台,为了厘清有关概念、明确勘探思路、指导勘探决策,对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等的勘探开发历程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①目前工业开采中广义的致密储层油气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其有效开采依赖于共同的主体技术--水平井和压裂;②美国的非常规油气开发从致密砂岩油气起步向煤层气、页岩气延伸,因气价下跌而促进了页岩油的开采;③近年来页岩气、页岩油成为美国油气产量增速最快的类型,从而使其成为天然气、石油产量增速最快的国家;④据最新资源评价结果测算,页岩油、页岩气分别占世界油、气资源总量的10%、32%;⑤近年世界流行的致密油( tight liquids)概念,其主体是页岩油,包括天然气液(NGLs,Natural Gas Liquids)和轻质黑油(Light Oil),生产实践表明,目前仅能开发致密储层油中的相对轻质者,因而可称其为轻质致密油(LTO,Light Tight Oil)。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能源情报署(EIA)于2014年1月3日发布了美国和全球页岩油和页岩气资源报告,美国盆地数据来自美国能源情报署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其他盆地数据来自先进资源国际公司(ARI),将不同的研究数据进行了综合。图1标明评估的页岩油和页岩气盆地。表1列出在全球总资源中技术上可采的页岩油和页岩气资源。估算的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资源和41个其他国家137个页岩储层代表着全世界原油的10%和世界上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的32%,即这些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页岩气(包含致密油区带中的伴生气,下同)主要产自美国东部地区的马塞勒斯(Marcellus)和尤提卡(Utica)页岩区、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伊格尔福特(Eagle Ford)和海恩斯维尔/博西尔(Haynesville/Bossier)页岩区以及西南地区二叠盆地的页岩区,页岩气产区总面积超50×104 mile2。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应用》2017,(8):82-84
近年来,致密油已经成为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石油勘探的又一新亮点,首先鉴于致密油和页岩油在概念上比较相近,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分析和整理出国内外研究机构对于致密油术语的不同定义,确定出主流概念;其次,以北美致密油开发较为成功的地区-美国致密油主要作业区Bakken(巴肯)为研究对象,对其地质概况,所采取的开发方案以及所取得的开发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致密油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规模已超过天然气总产量的1/3,其中页岩气是我国近期非常规发展潜力最大的矿种,也是今后5~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致密气及煤层气也将得到稳步发展;致密油勘探开发初具规模,页岩油和油页岩油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后备接替资源。但我国对页岩油和油页岩(烃源岩)的重要地位和勘探开发潜力认识不够,使源岩勘探一直处于勘探初期认识阶段。建议加大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等重点盆地(层系)的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试验攻关力度,尽早实现中国版的"页岩革命"目标,使其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7.
受天然气价格低迷影响,北美致密油延续页岩气革命,作业量及产量出现大幅增长,并在全球引领了一场非常规油气资源革命。以页岩气、致密油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的成功开发与水平井等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从钻井工程技术的角度探究了北美致密油产量大幅提升中技术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首先介绍北美致密油分布情况、钻井技术发展历程及现阶段作业规模情况,并通过系统梳理目前在北美主要致密油盆地所采用的主体及前沿钻井技术,分析未来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正在起步的中国致密油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需求激增,中国一直注重于开发其庞大的页岩气资源以增加其天然气供应。尽管最近页岩油产量持续上升,但中国要复制(至少是部分复制)美国页岩油的繁荣,它仍然有几个主要挑战需要克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估计,中国拥有大量的页岩气资源,甚至高于美国。中国实际上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技术开采页岩气资源。  相似文献   

9.
页岩油是与页岩气并存的非常规连续型油藏。北美A-29区块Tuscaloosa Marine Shale(TMS)层发育页岩油,但其资源潜力不清,现今转入开发的钻井极少。TMS层岩性组合为夹心饼式,上、下为致密层,中间为页岩储层,认清其页岩油资源状况及有利区分布范围,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运用体积法计算出A-29区块页岩油原始地质储量丰度为(7.36~63.22)×104m3/km2,页岩油原始地质储量为(0.30~2.56)×108m3。通过"五度"(埋藏深度、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及脆性度)特征分析,认为A-29区块TMS层具有较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且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区块东南部为页岩油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TMS层下部发育的致密砂岩和致密灰岩含有大量的自由水,如果水平井压裂措施不当,易压穿下部致密层而导致透水,存在完井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迎来页岩油气革命了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世界能源消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增长,但油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将长期保持稳定。页岩油气在全球油气供应中的占比在不断增大,这主要得益于美国页岩革命的成功。页岩气开发使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而页岩油使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美国页岩革命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国家石油公司的积极实践,中国页岩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具有进行商业化开发页岩气能力的国家。虽然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而这些难题的解决需要理论、技术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中国具有巨大的页岩油资源潜力,但页岩油勘探开发困难重重,在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分布规律、甜点预测与低成本开发等方面都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总体来看,中国正迎来页岩气革命,而页岩油革命还未到来。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是世界上勘探开发页岩气和致密油最早的国家,也是目前页岩气和致密油产量最多的国家。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的大规模开发不仅大大改变了美国能源状况,而且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年度能源展望2017》预测,页岩气(包含致密油区带中的伴生气)在2016—2040年都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在天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美国、中国、阿根廷和利比亚等国家,中国的页岩油可采资源量全球第三,美国和加拿大为全球页岩油产量的大国,美国由于页岩油开发核心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辅助作用,继页岩气革命后,又掀起了页岩油的开发热潮,"井工厂"开发模式实现了页岩油气藏的安全、经济、高效开发,推进页岩油的快速发展;中国页岩油开发需要在科技创新和财税政策上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页岩气形成条件对比与有利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选国内有利勘探区及层系,通过对美国、中国各个盆地富有机质页岩最新资料调研,将我国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与美国现今技术可采储量居前的五大类页岩从区域构造背景、有机碳含量、储层物性、含气量等11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海相页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与美国海相页岩相当,皆以Ⅰ型或者Ⅱ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要比美国页岩高,表明烃源岩可以并已经产生足够数量的烃类气体;陆相泥页岩TOC值低于北美地区页岩TOC值,有机质类型大都属于Ⅱ2型或者Ⅲ型,成熟度介于2%~4.5%之间且变化范围较大,生成页岩气潜力不如海相页岩好。2中国海相页岩脆性矿物含量比北美页岩高,黏土矿物含量相当,利于后期压裂改造;陆相页岩脆性矿物含量比北美地区低,黏土矿物含量与北美地区相当,不利于后期压裂改造。3中国海相页岩总体上孔隙度大小与北美海相页岩相当,但孔隙度分布范围比北美页岩大,孔隙类型与北美相当,显示出较好的储集性能;陆相页岩孔隙度大小要略低于北美海相页岩,孔隙类型与北美相当,储集性能较差。4中国海相页岩层埋藏深度主体分布在1 200~5 300m之间,比北美地区现今勘探的主体深度(1 300~4 000m)范围要大,并且由于构造演化复杂而与美国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差异较大,导致我国页岩气保存条件变差和勘探风险增大;中新生界陆相页岩具有累计厚度大,单层厚度要小且平面展布范围小,虽然埋藏深度与北美地区相当,但由于后期构造运动破坏较大,因此对页岩气的保存十分不利。据此提出了适合我国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的评价标准,并对各盆地优选出的有利地区和有利层位进行优选评价,指出海相页岩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和层系为重庆周缘O3w—S1l、威远地区∈1q和S1l,陆相页岩气最有利地区和层系为鄂尔多斯盆地T3y、松辽盆地K1q。  相似文献   

14.
<正>EIA于2013年6月发布最新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报告,涉及除美国之外41个国家的137个页岩区带,评价领域和地区较2011年有所扩大,评价不仅包含页岩气,还包含页岩油。新的评价结果显示全球(含美国)技术可采页岩气资源量达7 299万亿立方英尺,较2011年的6622万亿立方英尺增加了677万亿立方英尺,增长率近10%,占全球天然气资源量的32%;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3 450亿桶,较2011年的320亿桶增加了3 130亿桶,增长了10倍,占全球原油资源量的  相似文献   

15.
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最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兴起,范围仅限于美国.而且页岩气的发展速度要快于页岩油。“页岩革命”使美国在2009年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到2020年,美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产量达5.5亿t;页岩资源已对美国的油气出口产生了显著影响、未来20年其开采活动将大规模增长。“页岩革命”对原油市场的影响不大,但对北美天然气市场价格产生了较大抑制作用。全球页岩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只要时间足够,页岩油气开发在全球范围都可以开展,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资料估计,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居世界首位,达到36万亿立方米,是美国的1.5倍多,而且中国的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都可能均含有更易于压裂的海相页岩。对中国来说,北美页岩气革命引发的全球页岩气开发热潮是开发国内页岩气资源的难  相似文献   

17.
中国页岩气研究起步较晚,各沉积盆地中含气页岩层段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沉积演化,其地质特征、赋存状态、含气性与北美成熟页岩气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须解决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诸多地质及工程问题,建立适用于中国页岩气的资源评价体系。在明确页岩气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外页岩气特征差异性对比、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地层水的赋存及渗流机理、页岩气成因类型与压裂效果的关系以及含气页岩储层评价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中国页岩气地质特征较北美地区复杂,页岩孔喉中地层水渗流机理尚不明确,页岩压裂效果与天然气成因密切相关;建议借鉴常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对不同沉积体系下的页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以寻找页岩气“甜点”,从而实现对中国页岩气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北美海相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为将中国陆相页岩油巨大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带来了希望。目前全球范围内对页岩油的研究与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能否在页岩中实现原油规模化开采还远没有达成共识。北美海相层系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表明,稳定宽缓的构造环境是形成页岩油的有利背景,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是页岩油形成的资源基础,区域性致密顶底板控制页岩油的远景区分布,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控制页岩油核心区分布,而地质和工程"甜点"控制页岩油的规模富集和高产稳产。与北美相比,中国地质构造演化稳定性较差,沉积盆地类型多、分割性和后期活动性强,发育淡水湖泊、混积湖泊与咸化湖泊等多种沉积体系,相变快、岩性复杂、储盖组合多样。烃源岩层系的非均质性、成岩改造作用、裂缝发育程度及其与致密顶底板的配置关系,控制中国陆相页岩油"甜点"分布规律和富集高产能力。正确认识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找准页岩油富集的有利核心区、发展适应性高产稳产工程技术,是中国陆相页岩油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带动了页岩地层内致密油的开发。文中所指的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夹层系统中的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目前,美国致密油的开发集中在Bakken,Eagle Ford和Barnett页岩区带内。其中Bakken致密油资源量为230×108t,可采资源量为5.9×108t,待发现资源量为3.7×108t油及相近数量的伴生气,2000年至今累计产油约2800×104t;Eagle Ford致密油赋存于区带北部,年产油约20×104t;Barnett待发现石油平均资源量为1400×104t,待发现致密油资源量为480×104t,其北区主要产油、南区主要产气,目前拥有8000余口生产井,截至2009年底,"致密油带"累计产油量达770×104t。我国广泛发育富有机质页岩,致密油的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充分利用来自页岩地层有成本优势的原油,美国炼油商必须解决与处理致密油相关的诸多挑战。致密油被定义为包含在低渗透率的地质构造例如页岩和砂岩中的原油。北美致密油产量已从2008年的不到5×105 bbl/d(1bbl≈159L)增加到2014年的超过3.5×106 bbl/d(1.75×108 t/a)致密油为轻质油,API重度平均值高于常规原油,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