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中华鲟是一种古老的软骨硬鳞鱼类,属于鲟形目鱼类,是中生代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被誉为"长江鱼王"。他们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一亿四千万年之久,他们的祖先甚至亲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他们生在长江,长在大海,为了繁衍后代,以超强的感知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大海溯流搏击,洄游数千里回到长江,从不迷失方向。"千斤腊子"这句谚语是四川渔民们对中华鲟的形象化描述,形  相似文献   

2.
4月14日,140多尾人工繁殖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的湖北宜昌市成功放流。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放流的13千克以上"重量级"人工中华鲟种群。本次"2011年珍稀鱼类春季放流活动"中放流的140多尾中华鲟包括,  相似文献   

3.
4月17日在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宜昌市人民政府、世界自然基金会、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举办了2013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和当地保护中华鲟志愿者一起将8000余尾中华鲟幼鱼放归长江。记者在放流现场采访了应邀出席放流活动的大自然保护协会首席代表张爽先生。  相似文献   

4.
正1中华鲟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中华鲟,是古棘鱼类的后代,鲟鱼的一种。鲟鱼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堪称"鱼类活化石"。它们作为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生活在距今一亿四千万年的侏罗纪时期。亿万年以来,鲟鱼以它超强的适应能力,见证了恐龙和猛犸的繁盛与灭亡,以及人类的诞生。2中华鲟所在的鲟鱼大家族是什么样的,分别分布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江海洄游性鱼类,始于中生代白垩纪,距今已有1.4亿年的的历史,被誉为“活化石”。它长在海洋,8~10年后成熟,金秋时节,溯江而上,游到长江三峡江段和金沙江下游,一年后繁殖后代,一次产卵15~50kg。幼鲟在春暖花开时,顺流而下到达长江口。中华鲟体重可超过500kg,其寿命一般为50年。中华鲟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都很高,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3年国家明令禁止对中华鲟的商业性捕捞。1981年,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截流。有专家担心,将对江海洞游性鱼类中华鲟产生影响,阻断了中华鳄的上溯…  相似文献   

6.
正4月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10000尾大大小小的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怀抱,对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再做补充。这是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连续实施的第62次中华鲟放流活动,也是自2009年首次开展中华鲟子二代放流以来,  相似文献   

7.
聚焦中华鲟     
正中华鲟作为长江水系水生野生动物旗舰物种,它的生存状态直接反映了母亲河长江的生态状况。它的保护和繁殖与长江整体的鱼类资源保护息息相关,也与恢复长江自然生命力紧密相连。2018年的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是自1982年中华鲟研究所成立以来的第60次放流活动。在这36年60次里,中华鲟保护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期间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华鲟的现状如何?中华鲟保护对长江大保护有什么样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生物技术,为更加科学地开展中华鲟物种保护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即使在未来极端情况下,DNA科技也能为中华鲟找到延续物种的出路。鱼大也愁嫁四月的长江,因为一个古老的鱼类而备受关注。一年一度的中华鲟放流在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举行,500尾人工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在这里进入长江,开始踏上回归海洋的旅程。与往年非常不同的一点是,在今年的放鲟梯队里,放流的30尾2009年子二代中华鲟和30尾2011年子二代中华鲟均为雄鱼,提高了此次放鲟梯队中雄性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中华鲟物种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林  朱滨  常剑波 《人民长江》2017,48(11):16-20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1835)是一种大型溯河洄游鱼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仅在长江繁殖,是长江的旗舰保护物种。参考近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中华鲟在长江的生长繁育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年来,进入长江繁殖的中华鲟亲鱼仅百尾左右,2013~2015年连续3 a未在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监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中华鲟面临新的生存危机。为了有效地保护中华鲟,近20 a来,国内许多学者在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水文需求与栖息地特征研究、自然繁殖监测、全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增殖放流与放流效果评价、分子生态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基本突破了中华鲟物种保护的瓶颈。通过对目前中华鲟保护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了今后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4月17日在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宜昌市人民政府、世界自然基金会、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举办了2013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和当地保护中华鲟志愿者一起将8000余尾中华鲟幼鱼放归长江.记者在放流现场采访了应邀出席放流活动的大自然保护协会首席代表张爽先生. 《中国三峡》:张爽先生,您好!很高兴能借这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的机会访问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一直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自然景观,在中国的保护项目也在逐渐增多,影响力不断扩大.TNC的保护理念是什么?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相似文献   

11.
正卫星监测数据如果能够按计划回收,意味着人类将首次获取中华鲟海洋生活情况的初步信息。4月24日,由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华鲟放流活动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的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成功举办,2020尾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放流种群年龄梯队为历年来之最。今年放流的鱼种选取了中华鲟研究所2009年至今繁殖的中华鲟梯队,是放流中华鲟以来年龄结构最完备的一年,并且放流鱼种体型规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4日,2020尾中华鲟在宜昌市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被放入长江,之后长江沿线各观测点陆续监测到中华鲟通过的讯息。《中国三峡》参与放鲟与追鲟过程中的多项活动,通过微信扫码,赠送杂志等方式同参与者互动,向公众传播中华鲟以及整个长江生态保护的知识。每年四月的中华鲟放流,《中国三峡》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着。策划选题,跟踪记录,访问专家,撰写文章,制作图册,现场互动……这是杂志对中华鲟的持续关注,也是不忘初心,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河流生态与物种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4月13日上午,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江段,在环保志愿者和宜昌市民的共同注目下,2000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放流长江。此次放流的中华鲟是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11年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整体规格均超过70cm,是放流大规格中华鲟数量最多的一次。1、杂志赠阅点围满读者2、小朋友自己签名领杂志3、两名志愿者小朋友用我们的海报模仿抬中华鲟的动作4、杂志编辑与彝族中学生合影5、穿上民族服饰拍摄照片6、志愿者阅读杂志7、杂志工作人员向参加放流活动的公众赠阅《中国三峡》  相似文献   

14.
长江的鱼类资源目前正处于全面衰退的边缘,像白鲟这样的物种,活体已极为罕见,而中华鲟、达氏鲟等珍稀鱼类的野外记录也越来越少,数量仅相当于10年前的十分之一。就连最常见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鱼苗发生量也大幅度减少。绝大多数捕捞品种都不能形成渔汛,这不能不看成是自然对人类的警示。长江到底怎么了?人们对长江做了什么?长江的这些变化代表着怎样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后代的爸爸、妈妈是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从野外中捕获的中华鲟在人工环境下繁殖后获得的后代。在纯淡水环境下培育多年后,这些中华鲟个体,经过科学的诱导程序,摆脱了海淡水洄游的束缚,发育成熟。科研人员对一对雌雄中华鲟(子一代中  相似文献   

16.
长江水利网站讯2016年11月5日以来,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3家科研单位在湖北宜昌联合开展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利用渔探仪探测中华鲟亲鱼、解剖喜食中华鲟鱼卵的鱼类(食卵鱼)监测中华鲟鱼卵吞食情况、采集水样开展中华鲟环境DNA( eDNA)检测等. 水生态所所长常剑波,保护生物学研究室和生态水文学研究室相关科研人员参与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1中华鲟是怎样一种鱼?首先,中华鲟是一条"老"鱼。中华鲟是鲟鱼的一种,鲟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就已经出现了,曾经是恐龙们的小伙伴。我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并命名了中华鲟,据文献记载,在周代,中国人就已经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再者,中华鲟是一条"大"鱼。中华鲟个体硕大,寿命较长。长江边有俗语:千  相似文献   

18.
正电影《大鱼海棠》讲述了一个女孩冲破困难与阻碍,帮助一条拇指大的小鱼成长为大鱼,并使它回归大海的故事。中华鲟的研究和保护,与这个故事有着相似的感动,几代科研人员攻破一个个技术难题,使得小小受精卵成长为大鱼,放它们回到长江、东归大海。36年的研究,第60次放流,保护这条鱼,故事还在讲述着。中华鲟人工繁殖及保护历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华鲟是大型经济型鱼类,据统计,1972年至1980年期间,长江全流域成年中华鲟的年均捕获量为517尾,相对稳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4月10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0天之际,中国三峡集团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与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21年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此次中华鲟放流是《长江保护法》实施后三峡集团开展的首次大规模放流活动,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放流策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1万尾,放流总体规格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为促进中华鲟自然种群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以实际行动助力《长江保护法》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鲟出生在长江中上游,常年生活在黄海、东海。繁殖期间,它又能准确无误地回到出生地婚配产子。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从进入长江口开始,到离开长江进入大海前,不吃不喝。如果用人的感情去理解这种行为,就是为长江带来生命,却对长江几乎一无所取。很多人称它为"海归派"、"爱国鱼"。而这样一种历经1亿4千万年沧桑的古老鱼类,在今天却因为人类活动陷入濒危的境地,如果它灭绝了,将成为我们人类背负不起的罪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