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稀土在石油催化裂解以及其他合成纤维中有其独特的性能,西方有些些国家将近60%的稀土用于这些工业。我国是丰产稀土的国家。本文在α—钼酸铋对丙烯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钼酸铋中加少量Gd_2O_3对丙烯氧化动力学的影响,为找丙烯选择氧化的新型催化剂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雾化制备了Fe_(36)Co_(36)B_(20)Nb_4Si_4合金粉末,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H62铜板和铝管表面制备了厚度约为0.2~0.3 mm的非晶合金涂层。结果表明:Fe_(36)Co_(36)B_(20)Nb_4Si_4合金涂层几乎为完全的非晶态结构,涂层硬度高达1 200 HV,喷涂有Fe_(36)Co_(36)B_(20)Nb_4Si_4涂层的样品对直流磁场和高频电磁场均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在800 A/m直流磁场下屏蔽效能为25 dB,在300 kHz~1.5 GHz频段屏蔽效能约为80 dB。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稀土Y对45Ni-40Fe-8Co-7Cu合金微观组织和850℃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5Ni-40Fe-8Co-7Cu合金在850℃,0.101 MPa氧分压下氧化形成以Fe_2O_3和(Ni/Co)Fe_2O_4为主的混合氧化物膜层,合金氧化遵循抛物线规律,抛物线速率常数为1.83×10~(-10)g~2·cm~(-4)·s~(-1)。添加稀土Y后,合金沿晶界析出稀土相,Y含量越高,晶界稀土相越多。添加稀土后的合金在850℃高温氧化过程中,氧化仍遵循抛物线规律,同时,晶界稀土相促进了Ni的外扩散,氧化形成的膜层以(NiCo)Fe_2O_4尖晶石氧化物为主。添加0.3%(质量分数)稀土Y的45Ni-40Fe-8Co-7Cu-0.3 Y合金850℃高温氧化形成的尖晶石结构的氧化物结晶颗粒细小,膜层致密完整,且合金抛物线氧化速率常数减小为1.15×10~(-10)g~2·cm~(-4)·s~(-1),说明添加少量(0.3%)稀土Y后,细化了氧化物结晶颗粒,提高了合金抗氧化性能。随着稀土Y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合金高温氧化过程中,晶界稀土相不但促进了Ni的外扩散,同时加速了O的内扩散,合金抗氧化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4.
赵志刚  孙校开 《稀有金属》1992,16(4):247-250
利用脉冲强磁场、磁天平及交流初始磁化率测量仪研究了(Nd_(1-x)Pr_x)_2Fe_(12)Co_2B系列化合物的基础磁性。结果表明:(Nd_(1-x)Pr_x)_2Fe_(12)Co_2B化合物具有比NdFe_(14)B更大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区。镨代替钕在300~500K时对磁化强度及磁晶各向异性的影响很小。以钕、镨混合稀土并以少量钴部分取代铁的(Nd, Pr)-(Fe_2, Co)-B磁体不仅成本降低,而且为该磁体的低温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含钼酸铁的催化剂氧化甲醇以制备甲醛。钼酸铁催化剂是将钼的化合物与铁的化合物在温度≥100℃及加压下通过热液反应获得的。例:将含水Fe(NO_3)_3逐渐地加入含水的(NH_4)_6Mo_7O_(24)中,生成的是悬浮体在温度150℃下进行热压处理3小时后获得Fe_2(MoO_4)_3;将钼酸铁制成丸粒,在温度400℃下焙烧2小时,磨碎,再与玻璃珠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TC11合金/GCr15钢摩擦界面上添加各种纳米材料而形成不同摩擦层,研究其对TC11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并与未添加纳米材料时进行对比。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微观分析手段对磨面物相、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摩擦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只添加Fe_2O_3纳米颗粒时形成的单层摩擦层在二次磨损中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与TC11合金自身一样具有较差的耐磨性。添加MoS_2与Fe_2O_3机械混合材料时,在磨面形成机械混合摩擦层,添加多层石墨烯(MLG)/Fe_2O_3复合材料、MLG与Fe_2O_3机械混合材料时,形成双层摩擦层,但两种双层摩擦层在结构上存在差异性。这些摩擦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使得TC11合金的耐磨性得以提高。特别地,添加MLG与Fe_2O_3机械混合材料形成的上、下层基本为MLG、Fe_2O_3的双层摩擦层,因其分别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与良好的承载能力,能最高效地改善TC11合金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R_2Co_(14)B(R为La、Nd和Gd)和Nd_2(Fe_(1-x)Cox)_(14)B单晶试样的磁化强度和各向异性场。La_2Co_(14)B室温下的易磁化方向是[110],其中Co的亚晶格具有易面各向异性,4.2K时,K_1=-1.30MJ/m~3。稀土离子在R_2Co_(14)B中的交换场比在R_2Fe_(14)B中要小,这就导致了稀土亚晶格的磁化强度和各向异性场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由于Co的易面各向异性及R—Co的交换效应较R—Fe弱,这就导致在300K~500K温度范围内,Nd_2(Fe_(1-x)Cox)_(14)B的各向异性场变得几乎与Co的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钼酸铋(Bi2MoO6)因是一种稳定、高效的光催化剂,而引起广泛的关注。但其存在光生电子-空穴对容易复合、分离效率低以及对可见光吸收效率比较低等问题,而阻碍了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因此,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解决这些缺点,本文综述过去增强钼酸铋光催化剂性能的已开发策略。包括近年来Bi2MoO6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改性方法,并展望今后钼酸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烧结压轧复合工艺制备了铜铋-钢背双层金属复合材料板材,研究了磷酸锆对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结合强度、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锆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减摩耐磨性能,并能够提升其抗承载能力。随着磷酸锆质量分数的增加,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的结合强度逐渐减小,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在定速定载寿命试验中,与未添加磷酸锆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2%和4%的磷酸锆可以有效改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的减摩耐磨性能,降低摩擦副摩擦系数,有利于表面温升。在定速变载荷试验中,磷酸锆的添加可以显著提升铜铋-钢背双层材料的摩擦抗承载能力。在端面油循环条件下,添加质量分数4%磷酸锆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极限PV值(摩擦副接触面压强与摩擦线速度乘积)可以达到14 MPa·m·s-1,而未添加磷酸锆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极限PV值仅8 MPa·m·s-1,提升约75%。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结合粉末压片法来测定铋矿石中铋及主量组分。通过向样品中加入稀释剂硼酸来减小基体效应,并加入氧化镧来保持样品总质量吸收系数稳定。实验选取0.5g样品、0.5g氧化镧和2.5g硼酸混合均匀作为待测样品。为了解决铋矿石标准样品缺乏的问题,将钨铋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284与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317以不同质量比例(1∶1,1∶2,1∶3,1∶5)混合配制成铋元素含量具有一定梯度的校准样品。样品的混合均匀性实验表明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在0.26%~4.0%之间。方法中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4%~0.95%。通过对GBW07241的验证,测定值均在误差范围内,各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在4%以下。通过对多个样品的分析比对,实验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常规化学测定值基本一致,符合地质样品分析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氧化钴(Co_3O_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中Co_3O_4的纳米结构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水热法来制备Co_3O_4/rGO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红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表明,Co_3O_4/rGO纳米复合材料产生了至少两种不同纳米结构。在整个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其比容量一直衰减较快,最后比容量趋于稳定在350mAh/g。本实验工作将为制备Co_3O_4/rGO纳米复合材料和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学性能研究提供一条可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铁素体不锈钢的高温氧化特性,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不锈钢防护涂层材料、Mn-Co尖晶石氧化物涂层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并针对热喷涂技术在Mn-Co尖晶石涂层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等离子喷涂工艺,在T441不锈钢基体上沉积了致密Mn_(1.5)Co_(1.5)O_4保护涂层,并对该体系的抗长时(1000h)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等离子喷涂及后续还原/氧化处理技术制备的Mn_(1.5)Co_(1.5)O_4涂层对T441不锈钢基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显著提高了T441的抗长时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合成出未见文献报导的六方晶系的Eu_2Fe_(4/3)W_(2/3)O_7和R_2Co_(4/3)W_(2/3)O_7(R=Tb-Lu及Y)化合物。化合物的晶胞参数随R~(+3)离子半径变化呈线性关系。这些变形焦绿石结构化合物的生成符合离子半径比判据及A_2B_2O_7化合物生成的稳定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第十次稀土金属磁性材料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以SmFe、YFe为主体添加其它元素的研究报告。 日本信越化学公司发表了在Sm系1-12型磁性材料中的SmFe_(11)Ti和SmFe_(10)Si_2。日本东北大学发表了关于Sm(Fe,M=Al、Si、Ti、V、Cr)_(12)系的研究报告。中国北京大学发表了关于Sm以外的YFe_(12-y)V_yR(Y、Ce、Nd、Gd、Dy)Fe_(95)V_1,系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用水溶液沉淀法制备钼酸铁[Fe_2(MoO_4)_3]。用900~1100℃温度范围内获得的反应产物的热重法和X射线衍射法来研究石墨还原—碳化钼酸铁。又在700~80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用一氧化碳的还原-碳化法。发现用石墨还原是通过产生铁和Magneli相而进行的,后者再还原成MoO_2和Fe_3Mo_3C,最后,在Fe_3Mo_3C消耗后,生成了Fe_2MoC。另一方面,用CO的还原-碳化,在生成MoO_2后,直接碳化成Mo_2C和Fe_2MoC,并未生成中间相Fe_3Mo_3C。  相似文献   

16.
(四) 继续氧化的矛盾 1.在炉气-炉渣-Cu_2S及炉气-炉渣-白冰铜-金属铜体系中,由图13及公式(44)可知,渣中Fe_3O_4已近饱和,氧电位已达到相对的最高值,继续氧化如反应(25)所示,Fe_3O_4将以固体状态析出。固体Fe_3O_4原析出  相似文献   

17.
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为骨架,结合Ce(Ⅲ)和磁性Fe_3O_4制得一种新型的磁性海藻酸铈复合凝胶球(Fe_3O_4@SA/Ce),用XRD、SEM及FT-IR进行了表征,并以直接桃红12B(Direct Red 12B,DR 12B)染料为吸附对象,探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复合凝胶球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A和Ce(NO_3)_3溶液浓度均为35 g/L,Fe_3O_4添加量为3 g/L时25℃下制备出的黑褐色复合凝胶球颗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具有顺磁性。进一步探究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5℃下,Fe_3O_4@SA/Ce投加量为0.1 g,接触时间为120 min时,对自然酸度的DR 12B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可达469.32 mg/g。通过表征发现,经过与铈交联后的Fe_3O_4@SA/Ce表面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制备工艺简单、廉价的高分子凝胶球吸附剂,能用于处理高浓度的直接染料废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矿物     
国内发现的新矿物(四) 15.native ruthinium~*自然钌Ru_(1.82)W_(0.07)Co_(0.08)Fe_(0.03)六方晶系,D_(6h)~4—P6/mmc。a_0 2.72,c_0 4.282A°。椭球状晶粒(20×24×30微米);银白色。R_(546nm)64.4(Ortholux MPV—1显微光度计;NPL测定的WC数据为标准),白色;弱  相似文献   

19.
攀枝花钛精矿经过1 000℃氧化1 h后通过H_2/CO混合气体1 000℃还原1 h得到还原钛精矿,研究还原钛精矿在NH_4Cl溶液体系下钛铁分离效果以及锈蚀产物中铁副产品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金属化率为92.40%的钛精矿在合适的锈蚀体系下能够将锈蚀产物中富钛料的品位提高到75.12%;锈蚀溶液中添加盐酸能够继续提高富钛料中TiO_2的品位至81.76%;锈蚀副产物铁副产品中能够得到较为纯净的Fe_3O_4,γ-FeO(OH)相或者得到由γ-FeO(OH)、α-FeO(OH)以及Fe_2O_3构成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铁基载氧体高温下易烧结团聚的问题,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不同Al/Fe物质的量配比的白云鄂博铁精矿改性载氧体,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CO恒温还原实验和还原-氧化循环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Al/Fe物质的量配比对载氧体还原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和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对载氧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Al添加量增多,改性载氧体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少,CO还原性逐渐降低;改性载氧体的还原转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Al添加可以加快载氧体中FeO向Fe的转化;改性载氧体的还原-氧化循环都有一个反应活性激活的过程,Al/Fe物质的量比为2:8的改性载氧体在多次还原-氧化循环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烧结团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