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码印刷》2011,(12):53-56
2011"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在全印展期间成功落幕,论坛的主题分别从两个议题"按需印刷、变革出版"和"商业印刷、数字转型"进行了主题演讲和热门话题探讨。除了业内专家、企业代表的成功经验,更有数码印刷设备厂商近距离为与会听众分享第一手资料,共谋业内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之路!在此浓缩出他们演讲中的精华,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3月4日,在第五届INTERQUEST 2010数码书刊印制论坛上,柯达数码印刷解决方案全球市场开发总监的Eric Owen先生就书刊市场的发展趋势发表了演讲,阐明柯达数码生产解决方案如何帮助书刊出版商及印刷商改善供应链、加强运营效率。Owen先生同时也参与了3月9日在纽约MarriottMarquis时代广场举行的领先供应商执行官会议。  相似文献   

3.
《数码印刷》2012,(8):73-73
2012年上海国际印刷周期间,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携手奥西办公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举办的"德鲁巴归来话数码印刷"研讨会在上海斯格威铂尔曼大酒店精彩上演。会议由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又钧主持,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奥西数码印刷系统业务总监陈志刚、奥西数码印刷系统市场部经理韩馨娴等到会并做了演讲。来自全国的多家出版社和数码印刷企业代表共100多位到场听会。  相似文献   

4.
作为业界知名公司,EFI凭借进取精神,向客户陆续推出了可升级的数字印刷相关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组合,以帮助客户提升产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作为此次受邀参加由今日印刷举办的"2013中国数字印刷联盟高峰年会"演讲嘉宾,全球销售部副总裁Frank Mallozzi先生向与会听众作了题为"未来10年推动业务增长的技术新引擎"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5.
《数码印刷》2012,(9):24-32
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与《数码印刷》编辑部联合开展的"数码印刷在中国"装机量与应用调查于本年度进入了第九次大规模的调研阶段。自2008年第五次"数码印刷在中国"调查之时,我们将调查范围锁定在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截止目前,对于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的调查已达5次。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在中国装机量的变化。如果说,印刷行业的发展变化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那么,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的装机量  相似文献   

6.
《今日印刷》2007,(4):I0006-I0006
2007年,新年伊始,德国高宝公司捷报频传。2月2日,高宝公司携手长兴数码印刷有限公司在东莞市长安镇华禧酒店举办“高宝利必达105U六色对开UV胶印机技术交流会暨现场演示会”,再次向业界展示了高宝利必达105U六色对开UV胶印机在立体光栅印刷领域的魅力与实力。出席本次活动的有长兴数码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杰伟先生.德国高宝公司亚太区营业总监海杜克先生.德国高宝公司技术专家维尔先生、高宝大中华地区总经理岑寒先生.高宝中国单张纸销售总经理王联彪先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装印刷企业的代表和媒体代表共400余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微言大义     
《数码印刷》2013,(6):56-56
China Print 2013的几个特点:1)数码印刷设备超过了50%,不仅有数码印刷机,还有数码印后。2)胶印未见"消失"迹象,六大厂商展出其胶印机,传统印刷依然保持其优势。3)UV印刷、包装印刷机大量出现。——@蔡志华-其修远兮  相似文献   

8.
数码印刷以电脑排版、精细打印、快速打印著称,因此数码印刷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各个领域,数码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文章论述了数码印刷在影像、包装印刷、图文广告、装饰、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动态     
《数码印刷》2013,(11):8-11
<正>借力数码印刷创建新型商业模式——2013"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10月25日,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主办,科印传媒数字印刷事业部承办的,以"借力数码印刷创建新型商业模式"为主题的"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在厦门马哥孛罗酒店隆重举办,论坛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厦门市印刷行业协会等领导及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码印刷专家代表、企业代表、院校代表、厂商  相似文献   

10.
<正>"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以下简称数码大奖赛)暨"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创建于2005年,在5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数码印刷行业同仁的支持下,它同数码印刷行业一同成长,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数码印刷领域最具盛名、最有权威的赛事之一,为积极采用和发展数码印刷技术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数码印刷》2012,(1):14-14,16-18
2011岁未,富士施乐Innovate2011亚太区数码印刷行业巡回研讨会中国站在上海举行。本届研讨会特别邀请了海外的行业专家带来精彩演讲,与中国数码印刷精英们共同分享印刷行业的最新市场趋势。在此,摘取部分演讲片断,与读者一同感受印刷行业的数字化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业界新闻     
2011中国印刷标准化年会暨印刷创新论坛隆重举行2011年10月20日,"2011中国印刷标准化年会暨印刷创新论坛"在北京·湖南大厦隆重召开。论坛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携手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北京印刷学院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协会及必胜印刷网联合举办。论坛旨在与印刷企业就标准化的话题进行深入详细的交流与探讨,并希望通过此次的论坛找到一些新的灵感和未来持续发展的思路及经验,进而促进印刷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调研员蔡京生先生、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秘书长曲德森、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郑  相似文献   

13.
国际印刷界著名专家Andrew Tribute先生讲过:“目前生产型数码印刷技术成熟,数码印刷行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数码印刷服务企业是否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或解决方案。”他认为.“传统印刷企业不应该忽视数码印刷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印刷企业仅仅具备胶印生产能力是不够的.数码印刷是对胶印的最好补充。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借助网络技术和数码印刷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今日印刷》2010,(4):78-78
3月4日,在第五届INTERQUEST2010数码书刊印制论坛上,柯达数码印刷解决方案全球市场开发总监的Er1COwen先生就书刊市场的发展趋势发表了演讲,阐明柯达数码生产解决方案如何帮助书刊出版商及印刷商改善供应链、加强运营效率。Owen先生同时也参与了3月9日在纽约Marr1ottHarqu1s时代广场举行的领先供应商执行官会议。  相似文献   

15.
方文 《数码印刷》2011,6(6):38-40
2010年4月,笔者曾针对影像印刷市场的发展状况采访过中诺(福建)数码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诺数码)图文影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银勇先生,当时银总的一席话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数码印刷离不开网络,开拓影像市场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此,中诺数码在成立之初,便重视对于网络的开发与投资。那么,在公司成立2年之后,中诺数码在影像产品开发的道路上走了多远?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在印刷领域的普及应用,印刷工艺逐渐从模拟化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从而拉开了数码印刷的序幕。如今.快速发展的数码印刷不仅融入到印刷的各个领域.而且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据统计,目前美国数码印刷业务量已占到印刷总活量的半以上.而且这趋势还在不断发展。据英国纸张印刷包装技术研究协会预计.全球数码印刷到2010年将占印刷业务量的25%以上。此外.  相似文献   

17.
每个新年伊始,《数码印刷》都将联合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DPB)评选出上一年度的"数码印艺产品编辑推荐奖",汇集市场上数码印艺领域的优秀产品,为用户提供参考和借鉴。"2013数码印艺产品编辑推荐奖"仍由《数码印刷》编者、编委和业内专家、用户共同参与评选,最终评选出下列产品(排名不分先后)。我们邀请到的专家有: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褚庭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王强,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刘浩学等。在此,对各位专家在产品评选过程中付出的辛劳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8.
万文 《数码印刷》2010,(11):18-20
<正>伴随着9月16日,2010"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暨"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颁奖典礼在广州越秀宾馆隆重举行;9月18日,内地70余家数码印刷企业代表  相似文献   

19.
《数码印刷》2010,(7):10-11
创办于2005年的"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至今已举办了五届,无论是参与的数码印刷企业的数量、提交作品数量,还是参赛作品质量都在不断提升。"科印杯"数码大奖赛的成长与广大数码印刷企业的积极参与支持分不开。每届大奖赛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数码印刷作品,体现了获奖企业的技术水平及创新理念,每一件参赛作品都凝聚着制作者的心血。2010"科印杯"数码大奖赛期待更多数码印刷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们邀请了几家历届"科印杯"数码大奖赛获奖者畅谈参赛心得。  相似文献   

20.
初闻天津好彩数码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彩)是因为其全方位的服务和时刻为顾客着想的敬业精神,初识好彩总经理许明科先生是因他在2007"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上,激情澎湃的演讲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