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融合EPON和GPON的接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眭青  李广成  田广礼 《光通信研究》2006,32(5):35-37,40
无源光网络(PON)突破了传统的点到点解决方法的局限,一直被认为是光接入网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由于光接入网应用环境复杂多样,PON应用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和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是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接入技术.文章根据光纤到户实际工程的需要,论述了一种融合EPON和GPON技术的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2.
Internet的迅速普及,用户对网络接入带宽的需求快速增长,基于铜缆的ADSL接入方式遭遇到发展的瓶颈.从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的技术优势出发,结合当前应用现状,分析了EPON作为接入层网络在商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核心层管理分隔与接入层业务融合的矛盾、成本和需求的平衡、EPON接入网资源如何管理、人力资源的配备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的光纤到小区的接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带宽、全业务的接入平台的组网方案、系统构成、接入原则及要点.对EPON接入+FTTB(光纤到大楼),PON接入+FTTH(光纤到户),PON+交换机等3种EPON小区接入方案进行了说明.根据小区不同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接入方式,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EPON技术具有大带宽、高性价比、结构简单和一定服务质量保证等特点,被业界普遍看好,成为 下一代接入网的最佳候选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EPON的工作原理、分层结构、接入控制和组帧方式,最后给出 了实现EPON的关键技术和难点以及EPON的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5.
FTTx无源光网络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刚 《通信技术》2011,44(5):85-87,91
这里分析了主流的光纤到户(FTTH)和光纤到楼(FTTB)两种光纤接入模式的网络结构及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比较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和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接入技术性能,对10G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 EPON)、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长距离无源光网络(LR-PON)等无源光网络(xPON)新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FTTB接入模式的网络改造以及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EPON)向10G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 EPON)平滑演进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EPON无线接入多媒体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作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接入网系统中.文章提出将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与EPON系统相结合,实现EPON系统的无线接入服务.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的理论分析,对所提出系统的架构进行了描述,并通过系统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EPON:下一代接入网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EPON技术具有大带宽、高性价比、结构简单和一定服务质量保证等特点,被业界普遍看好,成为下一代接入网的最佳候选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EPON的工作原理、分层结构、接入控制和组帧方式,最后给出了实现EPON的关键技术和难点以及EPON的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8.
EPON的网络规划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光纤接入的进一步发展, xDSL 向FTTx演进是必然趋势,光纤接入网络将成为城域网/SS(软交换系统) 与家庭网关/IAD(综合接入设备) 之间的主要载体.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作为新一代光网络接入技术, 是实现FTTx 的主要技术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EPON 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重点论述EPON 技术在电信网络中实现的方式,并指出了网络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 展望了EPON 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IP业务的迅速发展和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对网络的接入带宽和接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各种宽带接入网技术中,以太无源光网络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和易扩展等特性,能够接入现有和未来的多种业务,有效解决了在用户接入侧的带宽“瓶颈”问题,成为宽带光接入的最佳选择。介绍了EPON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了EPON实现全业务接入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三种宽带无源光接入网技术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新兴的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随着PON的发展,应用于PON的技术也层出不穷,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宽带无源光网络(B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以及最近出现的千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GPON)技术都进一步推动了宽带光接入网的发展.文章回顾了宽带PON技术的发展,介绍了3种宽带PON技术,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支持电视业务的EPON的网络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数字电视、IPTV等高带宽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商业大客户对网络带宽、稳定性需求的提高,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作为新一代光网络接入技术已成为电信领域的热点技术,首先概述了EPON的系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EPON在通信运营商网络规划建设中的组网模式、带宽预算、ODN规划等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EPON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EPON数据链路层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PON是未来实现宽带、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段。依据IEEE EFM制定的草案,讨论了数据链路层 的关键技术,包括上行信道接入机制、测距技术和协议兼容性问题。同时对EPON的安全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普通住宅小区EPON工程设计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铜缆接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接入手段光纤化成为接入网的发展方向.无源光网络(PON)是光纤综合宽带接入的最新应用技术,其中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因具有诸多优点而受到运营商们的青睐.文章以某普通住宅小区为例,提出了EPON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现有的EPON上行链路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进行了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和时延抖动两个指标.同时利用OPNET构建了EPON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较低EF业务时延抖动.为制定多业务QoS的EPON上行接入带宽分配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户接入技术对于宽带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电双向网络的用户接入技术从初期的DOCSIS发展到EPON+EoC,乃至终极接入方式的光纤入户(FTTH).本文从广电网络双向接入技术的演进出发,系统介绍了包括基于EoC和FTTH的双向宽带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16.
EPON技术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是面向下一代网络的接入技术,它是一个多业务平台,可以同时提供具有QoS(服务质量)保证的IP(互联网协议)业务和传统TDM(时分多路复用)业务.因此,采用EPON技术,运营商不仅可以在同一传输平台上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开通多种业务,而且易于向全IP业务网络过渡,为此介绍了EPON的体系结构,分析了EPON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原理.  相似文献   

17.
EPON与HFC网络的融合及网络接入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成波  程高新 《通信技术》2010,43(1):148-150
介绍了淮南有线电视网络的实际状况,概述了HFC网和EPON网的网络结构。对两者进行简单对比,并着重介绍了EPON网络的优点,肯定了EPON技术在双向网络改造中的应用。提出EPON+LAN和EPON+EOC种接入方式。介绍在使用EPON技术进行网络改造初期时,如何将HFC网络同EPON网络进行融合,采用新技术的同时使原有网络设备仍可发挥作用。通过新老技术的结合,达到了拓展有线网络发展途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P2MP)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其典型拓扑结构为树型,利用光纤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全业务接入。文章阐述了EPON的技术原理,着重分析EPON技术的各种应用场景,并且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分析在下一代接入网络工程的规划建设中,如何结合现有网络资源,应用EPON技术设计更为经济高效的光纤接入网络。  相似文献   

19.
EPON系统采用PON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太帧结构,实现数据业务的高速接入。如何增强以太网的能力,构筑多业务平台,实现实时音视频和IP数据在单一平台上传输是EPON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EPON中E1电路仿真技术及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三网融合、“光进铜退”国家政策推行和用户固网带宽需求增长,以EPON、GPON为代表的无源接入技术成为应用热点.国内PON网络以EPON、GPON共存,本文对E/GPON双模ONU做了研究,提出双模ONU的设计方案,市场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