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岗油田老区综合调整改造优化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岗油田老区通过采用"抽稀"中间站场、全面实施不加热集输、油气密闭集输和处理、自动量油技术、建设数字化油田、实施标准化设计等一系列优化简化及标准化地面工程技术,降低了工程投资,减少了运行费用,保证了油田安全生产,使红岗油田从低效、高能耗、多隐患的老油田改造成为高效、低能耗、安全型的油田,确保了高含水油田的有效开发和高效运行。在优化简化、节能降耗、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高含水老油田地面工程调整改造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断块油田高含水期的地面工程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开发的油田,进入中、后期生产阶段时,由于原油含水大幅度上升,油田地面工程需要经过较大的调整改造才能适应中、高含水期生产。断块油田多,比较分散,工作量大,这种调整改造的工作量更大。结合史南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生产的实际,必须从规划布局、集输工艺、污水处理等方面着手,对现有地面工程设施做好调整改造工作。油气集输系统采用不加热输送工艺,常温密闭脱水工艺,高效的密闭污水处理工艺,完全能在基建工作量较少的情况下,使地面工程适应高含水期生产,且运行能耗和成本也随之降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油田开发经营理念与数字化油田开发相适应,企业文化与数字化油田开发相适应,是取得最佳油田管理效果成效的关键。大庆卫星油田的数字化建设,为卫星油田安全、绿色、高效、和谐的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使量化管理成为可能。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数字油田才会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应积极研究数字化背景下油田建设与发展的新机制,将数字化技术充分地与岗位工作进行有机地结合,推动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良人才队伍的结构,推动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才能在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油田的生产与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十五期间,大庆萨南油田进入了高含水开发后期,原油集输系统存在设施老化、负荷不均衡、能耗高及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油田开发总体规划,通过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造技术措施,对该油田原油集输、脱水、外输等环节进行了优化调整。实施调整改造方案后,系统布局更加合理,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发经营理念与数字化油田开发相适应,企业文化与数字化油田开发相适应,是取得最佳油田管理效果成效的关键.大庆卫星油田的数字化建设,为卫星油田安全、绿色、高效、和谐的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使量化管理成为可能.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数字油田才会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应积极研究数字化背景下油田建设与发展的新机制,将数字化技术充分地与岗位工作进行有机地结合,推动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良人才队伍的结构,推动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才能在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油田的生产与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李涛  孙锐艳 《石油规划设计》2013,24(1):28-33,59
为确保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和高效运行,吉林扶余油田在整体改造中通过实施站场“抽稀”技术、串井常温集油技术、密闭集输技术、低温原油脱水技术等一系列优化简化低渗透油田地面工程技术,降低了工程投资,减少了运行费用,保障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表明,常温集输模式和低温脱水工艺技术的应用简化了流程、降低了能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的“扶余模式”对低渗透、高含水老油田地面工程调整改造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目前,已在吉林油田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工艺的不断发展,生产自动化系统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油田高效开发与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本文论述了智能化原油统监控技术在油由生产中心应用。  相似文献   

8.
该项目针对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 ,各类油层水淹程度已经很高 ,挖潜难度加大 ,随着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聚合物驱油面积不断扩大及油水井套损、异常高压井层等诸多开发问题 ,而原有的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及采油工艺配套挖潜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和生产的需要 ,必须应用最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开发资料 ,深入分析油田地下形势 ,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和分层系井网注采关系及层系间井网互补关系 ,并通过大量的矿场实践 ,建立一套高含水后期科学、高效的油田开发调整模式 ,这对指导油田的合理开发 ,实现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9.
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敬国超  陈程 《河南石油》2005,19(3):20-23,26,i002
双河油田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急需明确高含水后期开发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向。回顾了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历程,指出了开发地质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认识开采对象而展开。总结了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采的剩余潜力特征,从而提出了细分薄单层,在成片水淹区内找出众多含剩余油小片;加强基础研究,深化剩余油三维特征认识;推动精细油藏描述的计算机化进程,尽快投放矿场应用;积极探索剩余油挖潜方法,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的开发地质工作方向。只有按油田生产的规律开展各项基础工作,才能保持老油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双河油田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急需明确高含水后期开发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向。回顾了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历程,指出了开发地质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认识开采对象而展开。总结了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采的剩余潜力特征,从而提出了细分薄单层,在成片水淹区内找出众多含剩余油小片;加强基础研究,深化剩余油三维特征认识;推动精细油藏描述的计算机化进程,尽快投放矿场应用;积极探索剩余油挖潜方法,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的开发地质工作方向。只有按油田生产的规律开展各项基础工作,才能保持老油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优化生产运行、减低成本已成为油田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集输系统的动力、热力消耗最小为目标函数,根据集输系统的运行条件提出了函数约束条件,依据高含水原油集输特点提出了新的温度约束条件,建立了高含水油田集输系统运行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利用遗传蚁群算法对系统模型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实例计算.其优化结果可以指导油田生产运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荆丘油田晋45断块属第三系砂岩油藏,经多年开采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大部分油,水井进行过多次酸化改造。随着油井含水上升,层间矛盾加剧,常规酸化工艺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长庆油田老油田的地面工艺现状分析,发现老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后,站点多、用工多、能耗高等问题突出,与当前开发形势不相适应。结合数字化建设要求内容,采用"关、停、并、转、减"优化简化思路,对长庆老油田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老油田通过数字化升级改造后,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过程安全水平、优化劳动组织模式、降低综合成本的效果,是确保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注水开发的油田,进入中后期生产阶段时,由于原油含水大幅度上升,油田地面工程需要经过较大的调整改造才能适应中高含水期生产.断块油田多比较分散,系统工作量大,这种调整改造的工作量更大.本文结合江汉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生产的实际,介绍了从改进集输工艺,搞好三水(脱水、污水、注水)处理,调整规划布局等方面着手,改造老油田的情况.提出的这些办法可供断块油田后期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15.
荆丘油田晋45断块属第三系砂岩油藏,经多年开采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大部分油、水井进行过多次酸化改造。随着油井含水上升,层间矛盾加剧,常规酸化工艺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为此在该断块开展了暂堵酸化试验,以先堵后酸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6口油井累计增油1.62×104t,3口水井累计增注6.2×104m3。为同类油田开采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6.
萨中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已建设施及工艺出现了老化、不适应,同时运行能耗不断上升,给控制生产成本带来较大困难。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通过对已建生产系统调整改造的实践,取得了老油田高含水后期在系统调整、挖潜增效方面的一些启示,对控制油气生产成本,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英  李庆伟 《油田节能》2003,14(1):61-62
由于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随着原油产量的逐年递减,生产运行成本呈逐年上升势头。为了有效地控制原油生产成本的上升势头,保持油田长期、高效、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油田生产电量使用采取积极、有效、配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挖掘节能潜力,降低电量消耗,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文中论述了在节电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建设后,如何降低油田地面工程改造投资,实现低成本战略,目前已成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大庆油田结合中长期开发规划,采取了简化地面工艺设备和技术、探索采用新的技术界限、采取新技术和新成果、挖潜地面已建设施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开发增效建设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落实稳油控水方针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大庆油田高含水采油期,特别是“八五”以来经济高效开发的实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执行稳油控水开发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深入总结了落实稳油控水开发方针取得显著成效且很值得今后借鉴的一些重要技术措施、开发调整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扶余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综合含水已高达89·1%。根据研究成果,传统的三段式重力工艺处理流程,能够适应低温污水的处理要求。因此,在扶余油田低温污水处理技术改造中,立足已有流程和已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部分改造和完善。经过改造以后,3座污水处理站已分别于2005年底和2006年初投产,运行情况良好,出水指标含油≤10mg/L;悬浮固体含量≤4mg/L;悬浮物粒径中值≤2·5μm,满足扶余油田注水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