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之飞  张剑  李俊  邹院兵  陈松  吴念 《黄金》2020,41(4):4-8
石岗寨金矿床赋存于新元古界红安岩群七角山岩组断裂中,北东向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含矿构造倾向延深大于走向延长。矿体形态简单,呈脉状、透镜状,具有平行排列、尖灭再现的特征,厚度、品位变化较大,部分工业矿体由浅向深具有厚度变大、品位变富的趋势;黄铁矿为主要的载金矿物,金主要以裂隙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根据矿体特征,结合矿区成矿条件,认为矿区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对ⅩⅥ、ⅩⅣ矿体进行了深部验证,发现了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2.
总结近年来在灵湖金矿区所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分析矿区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特征,研究矿区的控矿因素及矿体分布规律,认定该矿区深部依然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矿化蚀变规律及矿脉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提出成矿的有利地段主要位于F1与F5含金断裂构造蚀变带深部交汇部位和F5含金断裂构造蚀变带产状变化部位,并对矿区深部金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蚀变岩型金矿是能够形成超大型金矿床的金矿类型之一,超大型蚀变岩金矿床在形成时间、形成期次、含矿岩系、围岩蚀变、区域及矿区构造上都有其独特性。贵州省东南部成矿条件好,与世界许多大型超大型蚀变岩型金矿有类似的成矿地质背景,该区分布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特征与其他大型超大型蚀变岩金矿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含矿岩系、控矿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及成矿温度等诸多方面均表明黔东南蚀变岩型金成矿带的深部有巨大的寻找该类型金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柏杖子金矿床是辽西地区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柏杖子金矿原以石英脉型金矿体为主要开采对象,但近年来随着大量探矿工程的投入,发现了蚀变花岗岩型金矿体,且目前矿山以蚀变花岗岩型金矿体为主要开采对象。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重新总结与评价,认为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均为中等。因开采矿体类型发生改变,导致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也在逐年变得复杂,由简单型变为Ⅱ-2类型,再由Ⅱ-2类型进一步变化为Ⅱ-4类型。  相似文献   

5.
柏杖子岩浆热液型金矿位于翼东-辽西贵金属矿化集中区东部,金矿体赋存于杖子岩体内及外接触带,柏杖子岩体为浅部-超浅成富含成矿元素及挥发份的同熔型花岗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柏杖子岩体,成矿岩石为富碱的酸性侵入岩,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  相似文献   

6.
白石滩金矿位于甘肃省营毛沱地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其矿体赋存于罗雅楚山组砂岩内,主要受EW向次级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金的富集与成矿主要受构造和岩体的控制。根据金矿化体产出位置、形态、控矿因素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判断该矿为构造热液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矿区物化探资料显示,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该矿床的发现,对找寻区域上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沟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东部,矿体赋存于泥盆系地层中,金矿(化)体的产出严格受星红铺组千枚岩地层的控制,NW向构造发育程度控制着金矿化的强度。矿区已发现多条矿带,容矿岩石主要为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综合矿区地层、构造、蚀变特征、控矿因素等认识,认为东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有形成中型金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黄金》2015,(10)
水泉金矿床为辽西地区典型的构造角砾蚀变岩型中型矿床,目前面临资源危机。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控矿因素,指出闪长岩体为金矿化富集提供初级物源,后期花岗斑岩再次提供金质来源,并为金的成矿过程提供热源,断裂构造为金富集成矿提供容矿空间,形成控矿标志体——角砾岩石英网脉含矿带。矿床深部矿源层、含矿带、矿体经钻探验证均连续存在且未封闭,显示深部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金矿区是鄂西—湘西成矿带的南延部分,分布有石英脉型金矿及蚀变岩型金矿。坑头金矿是区内首次发现产于断层破碎带内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基于矿床地质特征,从其控矿因素分析,提出断层褶皱耦合控矿的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康山金矿位于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内,断裂发育,岩体众多,钼-金-铅锌矿床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康山金矿受控于EW向马超营断裂带与NE向康山-七里坪断裂带交会部位,分布在深部隐伏的中酸性岩顶部。矿区内蚀变分带既有面状分布,也有线状分布,主要蚀变有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青磐岩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区内矿脉(体)呈NE向展布,具有成群、成带近等间距分布规律。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蚀变及矿化受岩体与脉体联合控制。通过分析区域成矿条件,总结矿区成矿规律,建立了“岩浆成岩(斑岩)成矿(Mo-Cu(Au))-岩浆期后气-液交代蚀变成脉(石英脉)成岩(蚀变岩型)成矿(Au-Pb-Ag)组合模式”,并认为在康山金矿深部或外围可能也存在斑岩型Mo-Cu(Au)矿床。蚀变岩型矿床是区内主要的矿床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1.
苇家峪金矿位于阜平幔枝构造的北东倾伏端,其矿体沿辉绿岩脉与围岩间的破碎接触带产出,属于中低温热液脉状蚀变岩型金矿床。基于本区地质特征,采用幔枝构造理论,重点对苇家峪金矿控岩控矿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燕山期阜平幔枝构造活动期间,NNE向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和紫荆关-灵山断裂是区域导岩导矿构造,本区骆驼鞍花岗岩株的侵位活动进一步沟通了深部矿源,使得期后含矿热液沿着早期NW向辉绿岩脉与围岩之间形成构造薄弱带向上迁移,并在辉绿岩顶底板附近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包金山金矿位于湘中成矿区的北东部,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和紫云山-沩山北西向复背斜带的重合位置.矿区内的矿体分布受一条近东西向构造控制,矿体多赋存于构造上盘的蚀变破碎带中.通过对于矿区的矿体地质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认为浅部以石英脉型矿体为主,呈管柱状往深部侧伏,深部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体.包金山矿床是一个多期次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坦桑尼亚尼亚卡贝尔金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体的主要地质特征的分析,大致了解了矿区金矿化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尼亚卡贝尔金矿区金矿化受北西向的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呈脉状或透镜状产于闪长岩体内,条带状含铁建造带的矿化程度低且仅局部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黄铁矿化普遍发育,局部见硅化。矿石矿物为自然金。根据矿区的控矿构造、赋矿岩层、矿化蚀变强度等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分析,尼亚卡贝尔金矿区金矿化的程度较低,找矿前景一般。  相似文献   

14.
玲珑金矿和焦家金矿是胶东地区大型金矿田,玲珑金矿田以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主,焦家金矿田以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主。在简要概述区域构造背景基础上,分别对2个大型矿床的成矿构造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郭家店幔枝构造对2类矿床的成矿控矿作用,郭家店幔枝构造外围拆离带发育的一系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着矿床的分布,而矿化类型受断裂性质及位置的控制。依据幔枝构造理论,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依据该理论,研究了玲珑和焦家矿区的矿体分布、延伸及蚀变特征,进行成矿作用分析并推测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胡八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典型的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出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1]。胡八庄金矿区位于牟乳金成矿带南部,英格庄—胡家口断裂的南延地段,受石沟—巫山断裂及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体赋存于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中,矿体的顶、底板围岩为黄铁矿化硅化花岗碎裂岩。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其成矿规律,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金矿床,一般具有延深大于延长的特点,该区深部找矿潜力较大,对石沟—巫山断裂及次级断裂中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尉犁县胜利大道北金矿床位于塔里木陆块之库鲁克塔格陆缘地块内。古远古代吕梁运动,区内发育大面积岩浆弧花岗岩,该酸性侵入岩携带含矿热液形成初始矿源层,晚志留-早泥盆世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对初始矿化进行了叠加改造,形成了区内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分布于断裂及断裂交汇部位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含金蚀变岩矿石及含金石英脉矿石。矿床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石矿物为金,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绢云母、萤石。岩石碎裂岩化、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是矿区最主要的蚀变类型,其中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为碎裂岩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经研究该金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区域侵入岩标志、矿床蚀变特征、构造及化探异常标志等可以作为矿区及区域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土堆—沙旺矿区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是牟-乳金成矿带的重要分支之一。矿体受控于NE向压扭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体系,断裂活动与蚀变矿化相一致;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地层及新元古代"牧牛山"二长花岗岩岩体中,与围岩呈渐变接触关系。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对成矿地质规律的研究分析,为下一步区域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谢家沟金矿区为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该区经多年勘探开发,资源含量不断减少,需要对其深部矿体进行详查评价,为矿山的进一步发展储备更多的后续资源。在简要介绍矿区和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谢家沟矿区深部金矿体进行详查研究。谢家沟矿区内含矿蚀变带较多,脉岩发育,今后的矿山地质工作应在分析成矿规律基础上,继续加强深边部地质探矿,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采矿深度逐步下降、开采范围逐步扩大,应该加强矿床矿石特征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查清矿石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资源与改进选冶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荆竹大山金矿位于湖南省临湘市北部,属于湘东北金矿矿集区。矿区处于扬子地台褶皱区的南部,新华夏系北东向沙湖-湘阴深切断裂的东侧,临湘山字型弧形构造的中心部位,区内构造复杂,有利于成矿。出露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岩性较单一,岩浆岩不发育。通过对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成矿条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该矿床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沿断裂带局部充填石英脉,并出现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该金矿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其中蚀变破碎岩型金矿是区内的主要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幔枝构造成矿控矿的视角,依据上石矾金矿一孔之见以及野外的详细观察和室内的综合分析,总结归纳出成矿作用特征和控矿因素,提出成矿地质模式,明确预测较为密集的网脉状矿体之下应该还有脉状矿体,甚至断裂蚀变岩型矿体,并通过矿田构造解析,指出上石矾矿区位于阜平幔枝构造西北缘拆离带上盘,上寨构造岩浆活动中心的倾伏端,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且矿化显示明显,预示出很好的找矿潜力,并大胆指出了中深部地质找矿验证的钻孔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