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兵  阳梦华 《通信电源技术》2020,(1):207-209,212
5G NR主流频段为3.5GHz(C-band),下行覆盖能力与4G LTE相当,但上行受终端天线数量和发射功率限制,覆盖能力有限,上下行覆盖严重不平衡。在阐述5G NR网络总体架构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双连接(DC)、上下行解耦(SUL)、超级上行(Super UL)、下行载波聚合(DL CA)和上行载波聚合(UL CA)等上行覆盖增强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对比总结了各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并对上行覆盖增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5 GHz频段是目前全球5G部署的主流频段,也是国内两大运营商的主要部署频段,它具有带宽大、传播损耗高、穿透性能差等特点。2.1 GHz NR是运营商最早可重耕的低频FDD频段,可弥补3.5 GHz频段上行覆盖的不足,但在容量方面存在短板,与3.5 GHz NR差距比较大。因此,要综合2个频段各自的优点,合理利用下行载波聚合,打造高低频协同的5G网络。  相似文献   

3.
时频双聚合技术用于SA网络架构,在载波聚合技术基础上,通过较低频的2.1GHz FDD载波来辅助较高频段的3.5 GHz TDD载波来实现上行覆盖增强,同时下行容量也得到提升。FDD NR和TDD NR载波深度协同,支持轮发及并发模式,使得频谱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具备多种高低频融合手段能够灵活适配多种组网场景,满足终端差异化网络需求。  相似文献   

4.
5G NR3.5GHz&2.1GHz的混合组网,通过高低频网络的协同,可以达到下行低频段的广覆盖或上行增强覆盖的目的。针对高铁场景高速移动、长距离连续覆盖、高穿透损耗等特征,通过3.5GHzTDD&2.1GHzFDD独立组网和协同组网的对比分析,并结合高低频组网工程建设方案、接入参数的设置分析,以探讨高低频组网在5G高铁覆盖场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未来5G频谱的演进中,部分待扩容频段存在上行高干扰,严重影响用户感知,会对高干扰区域的5G频谱演进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5G载波聚合技术,研究了一种5G单下行辅载波技术方案,重新激活受干扰频谱的下行资源,满足网络发展对频谱资源的需求,改善用户的体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中国移动可以使用的频率资源,建议随着3G用户的大幅减少,采用SUL方式在A频段上部署5G网络,以增加上行峰值速率和降低空中接口时延,然后给出了SUL载波和NUL载波的调度方式以及SUL参数的配置原则和建议,最后给出了A频段、D频段和3.5 GHz频段的峰值速率,采用SUL方式,A频段和D频段的上行峰值速率可以达到407 Mbit/s。  相似文献   

7.
5G+垂直行业对网络的需求千差万别,中国移动5G主力频段有2.6GHz,但2.6GHz现阶段存在上行不足的问题,在移动与广电开展5G共建的背景下,引入700MHz实现上行增强。文章主要对R16版本中重新修订的SUL和CA两种上行增强方案在2.6GHz+700MHz协同组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对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上行覆盖扩大上及时延降低上效果基本一致,在上行速率提升上,CA要优于SUL。但是由于SUL在技术和终端成熟度方面优于CA,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2.1 GHz频段重耕是城区5G网络部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了仿真预测网络覆盖存在的缺陷。考虑绝大部分5G基站与LTE同址并采用相同或相似工参的情况,提出了基于LTE测量报告的2.1 GHz和3.5 GHz 5G SA覆盖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同址2.1 GHz和3.5 GHz 5G SA覆盖差异模型并通过测试验证其准确性,然后根据LTE测量报告、覆盖差异模型及速率与链路损耗关系评估两个频段的覆盖质量。评估实例表明,因城区LTE网络覆盖具有10 dB余量,同址20 MHz带宽内的2.1 GHz 5G重耕仅在1~10 Mbit/s上行速率覆盖率较3.5 GHz有1.3~5.2个百分点的增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5G网络单频组网覆盖和速率能力的受限问题,首先对不同频率的覆盖能力进行了阐述,对3.5 GHz频段网络满足上行和下行业务需求时对覆盖能力的电平值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基于3.5 GHz和2.1 GHz多频组网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在进行5G网络的规划建设中,采用3.5 GHz和2.1 GHz多频组网方案比3.5 GHz单频组网的方案所需站址和设备数量更少,实现网络建设及运营成本更优。  相似文献   

10.
5G 700MHz+2.6GHz煤矿双频组网方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广电700MHz频段穿透力强、覆盖远、时延低、抖动小的优势,实现井上井下基础数据、语音和物联的低成本组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国移动2.6GHz频段大带宽的优势来提升系统容量,同时结合1D3U等灵活帧结构大幅提升上行的边缘速率.煤矿井下5G覆盖成本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随着5G网络部署,4G网络与5G网络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并存。在此情况下,二者需有效协同,优势互补。为解决4G网络与5G网络协同问题,首先分析了基于4G/5G协同的2.6 GHz和4.9 GHz帧结构配置方案,研究了协同组网中半静态和动态频谱共享策略,分析了语音协同能力和上下行链路预算,最后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比分析了2.6 GHz和4.9 GHz频段下的路径损耗和覆盖预算,通过研究,为5G网络建设策略制定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进行700 MHz频段5G网络的规划和部署.本文通过链路预算,计算了700 MHz频段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再结合传播模型,给出了700 MHz频段的覆盖能力.在密集市区、一般市区、郊区和农村场景下,700 MHz频段的小区覆盖半径分别是447 m、623 m、877 m和2074 m.通过参数法给出了700 MH...  相似文献   

13.
金勇  方志林 《电视技术》2016,40(9):62-66
针对4G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4G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2016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将大规模升级LTE网络至4G+,即在原有4G网络的基础上利用载波聚合技术.介绍了载波聚合技术的背景及功能,对载波聚合技术的频谱聚合方式、载波管理以及载波聚合部署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结合国内运营商现有频谱资源,探讨了国内三大运营商载波聚合频谱组合方式,最后针对中国联通的现有频谱资源,给出了中国联通载波聚合部署的方案建议,为即将升级的4G+网络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5G NR的频率使用方案,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2.6 GHz频段与4.9 GHz频段上5G NR上行面临的干扰风险,为5G NR规避相关干扰提供指导.然后通过外场干扰测试,掌握了5G NR网络性能与干扰强度间的关系,给出了全频带严重干扰时的5G NR干扰门限建议和NSA组网时的LTE锚点受扰门限建议.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适合SA和NSA两种组网方式的5G NR干扰分析方法,为5G NR干扰分析的集中化和自动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相对2.6 GHz频段,4.9 GHz频段可以通过灵活的帧结构配置满足上行大带宽的行业应用需求,但异帧结构组网可能导致基站和终端之间存在交叉时隙干扰,因此研究4.9 GHz的异帧干扰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基于3D-UMa传播模型,研究了4.9 GHz频段1D:3U:1S和5D:3U:2S帧结构配置下的交叉时隙干扰问题,并结合当下行业网需求现状给出了不同场景下的4.9 GHz帧结构按需配置建议,以及干扰管理解决方法,为5G行业网帧结构部署和站址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