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讨愈演愈烈。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传统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已不能互相匹配,如何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职院校科教创新教育模式转型。此外,还需要一线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技巧,融合“互联网+”融媒体教学技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方式与环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行为均发生了变化,这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契机。高校通识类课程可以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设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智慧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智慧教学,完善多元的智慧教学评价,这些化解了通识类课程在教学期间面临的不同问题,优化了教学成效,助推学生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在参加了48课时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主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之后,我于次月举办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学科教师培训班”,对来自我县各中小学教学第一线的25位教师进行了48课时的培训。96课时“被培训者”和“培训者”的“学”与“教”的体验,使我深有感触。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无论从内容、方法和效果来看,都对目前的教师培训和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一、项目简介1.课程与教材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课程由10个模块组成。内容主要基于微软Office 2000专业软件套件,包括互联网的使用、网页设计和多…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互联网+教育”也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互联网+教育”该如何发展建设,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信息化迈上更高的台阶,实现教育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化创新应用型人才,本文以高校如何践行“互联网+教育”带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变革发展,从而实现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为此,教育部也相继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规划,倡导职业教育要立足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改革进程。在此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来,不但丰富了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内涵与形式,而且也为课程教学的育人效果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助力。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为视角,就中职计算机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新的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时代发展的更新与进步,“互联网+”网络平台的巨大冲击,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也顺应时代发展有了新的变化。通过不断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本文对“互联网+”网络平台背景下赋予质量行为文化兼容交互性、创新性、开放性的全新内涵。目前,我国传统高职教育教学开展期间仍存在专业构建逻辑不合理、教师创新能力差等问题,而在新时代下构建质量行为文化建设框架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础上,当前“互联网+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领域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更加多样化及系统化。在“网络+教育”不断创新优化前提下,通过网络教研培训平台、教学改革,能有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是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深入在生活与工作中,为学生教育工作的革新提供发展机遇。对此,文章简述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分析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上研究“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给学生教育事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和改变。“互联网+”人工智能视域下,教育方式还需不断进行优化,如树立新的教育思维,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提升教师团队的教育水平,建立健全“互联网+”人工智能学生教育体系等,以抓住时代机遇,切实提升学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参与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城乡结对工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特征,作者对如何组建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进行了探索,提出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形成以“均衡城乡教育”为目标维度、以“创建一所云校”为空间维度、以“构建四大模块”为内容维度、以“厘清两张清单”为评价维度的“四维一体”推进城乡在线教育创新应用模式,形成了“线下多所学校,线上一所学校”的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和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中,从“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出发,在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how much teachers are interested in using the Internet and how much they are trained to use the Internet in teaching and in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o examine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et in education. The study included 143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he variables of this study were the type of school, work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erception the teachers have regarding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in education, a five-point Likert scale intended for teachers was designed. The scale consisted of 45 claims and is intended for determining teachers’ attitude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et in educ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teachers are interested in using the Internet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教学平台作为实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备受关注。文章从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开发了iStudy教学平台,它集教学、实践、评价、考试于一体,将题库管理与综合教学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既重组整合了高校教学资源,又推动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刁小敏  郭晓 《计算机时代》2021,(2):65-67,70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讨论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探索了改进的方法。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教育科研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而说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互联网+”与教育事业的融合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学前教育”也成为必然,运用“互联网+”理念与技术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开拓智慧路径,将成为新时代学前教育工作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发展滞后。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迫切性,给出了各教学环节的改革思路,从而更好为培养社会需要应用型号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7.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that has been made in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WB) in the Turkish educational system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years is quite striking. This investment is part of a plan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nto the Turkish educational system, with the goal of increasing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pects of schooling. Prior to IWB investment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omputers, projectors, and printers were distributed to schools in efforts to raise a generation able to respond to the demands of the 21st century. In addition, 98%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93%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provided with Internet access via ADSL.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merging trend of smart board investment in Turkis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ith consideration of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effective use of IWBs in classrooms as compared to previous ICT integration efforts by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is designed as an evaluative case study. The required data are collected through online questionnaires, teacher and pupil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searches fr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various Turkis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factors hindering the use of IWBs in education are similar to the inhibiting factors in previous ICT integration project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when the needs for in-service training, digital education materials, support, mainte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are not addressed, educational ICT is unlikely to deliver the expected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教育科研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而说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组成部分,该文着重探讨信息技术课的说课要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选取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 础》网络课程为分析对象,运用聚类技术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学生特征分类模型,为教师优化教 学提供决策参考、为学生推送学习建议,以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在提升学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仍有许多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无法在课堂上同时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教育辅助教学的最大作用。对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行现状及理论的梳理研究,帮助教师对信息化下的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树立正确的认知,满足我国提倡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同时也为新时代的学习者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