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出旧城开发重点提高城市整体质量夏寿群1992年以来,我市针对旧城区房屋破旧,生活设施落后,住宅与工厂、商业、文化娱乐等设施混杂,公用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坚持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以旧城开发为重点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增速较快,随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城市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城市格局极大地制约着城市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建设中的旧城区更新改造,将旧城区的更新工作归纳到了城市发展规划中。尽管目前旧城更新具有一定规模,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规范的建设模式,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旧城更新的视角下,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对城市各个功能的区域进行合理调整,才能确保城市各项功能更加完善和美观。从旧城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的原则入手,对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万静 《中州建设》2011,(16):68-69
今年起施行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新拆迁条例),将旧城改建列为公共利益,允许对符合条件的旧城区房屋进行征收搬迁。条例明确规定:“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的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可以进行旧城区改建。”  相似文献   

4.
从事物发展形态上看,城市在不断地更新改造,趋向于繁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在不断扩张,新城的开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且城市的旧城区却始终处于更新缓慢的状况,不仅房屋质量比较低劣,居住环境比较脏乱,同时还存在出行不便等各种问题,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旧城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旧城生态更新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旧城区通过生态更新,可以使旧城区内部环境、经济、社会和管理四个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通过对旧城更新生态化的研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城市旧城区更新规划的理论原则和应用方法体系,最后提出了基于生态学旧城更新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6.
姚嘉春 《住宅科技》1990,(12):29-31
旧城改造是城市建没甲一项很棘手的任务。有的城市接触一下,又退回去搞新区开发;有的城市对旧城改造,始终不敢问津,而竞相向城市外围扩展,形成城市外围楼群林立.而旧城区的房屋、街道低矮破乱,从而导致新区开发侵占了大片郊区良田,而城市交通和市政设施被强制拉长,城市结构和功能出现失调。如何提高旧城改造的综合效益,推动旧城改造顺利进行,突破这种对旧城区  相似文献   

7.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这座城市承载着历史。对现代城市而言,它肩负着传承人类文化的功能。然而,每座城市都在不断成长,既具有现代的气息也蕴含着历史文化遗产旧城区。这些旧城区具有着独特的建筑和文化气息,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见证。旧城区由于建筑教破、环境差、基础设施缺乏等缺点,需要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基于西安生态化进程的普遍性以及对旧城生态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对西安旧城生态化更新的概念和相关步骤。分别从生态化理论、旧城更新生态的方法和相关体系等理念出发,为西安旧城更新生态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思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开发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处于城市中心的历史旧城区的更新开发是迫切需要的,与此同时旧城区的历史保护却受到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其中城市老城区中的传统住区的处境尤为尴尬.由于功能上的需求,新建筑不断在旧城区中扎根,新建筑与原有的传统建筑间在文化、空间、建筑形式等等方面的对话不可避免.如何能够和谐共生,如何在保护与更新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笔者以广州荔湾区华贵路小区招标项目为例,阐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城市旧城区中传统住区保护与更新在实施中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17,(6):61-6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旧城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旧城区的升级改造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我国旧城区改造规划的现状,本文首先探析济南市旧城区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最后对重点地区的改造规划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黄薇  盛翀 《规划师》2008,24(5):76-7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旧城区更新与延续中存在的诸如旧城历史风貌保护与居住环境改善,社区社会经济网络维护与房地产开发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这些矛盾不仅影响到旧城区居民的切身利益,还影响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在旧城区的更新与延续中,应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做到既保护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又给后人留下"历史年轮"不断前进的文化印迹.  相似文献   

11.
旧城区更新过程中,文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城市肌理作为文脉的重要表征方式,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该文通过分析城市肌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及肌理在街区层面上的微观表达,指出了城市肌理在延续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有序更新的重要性。结合在武昌旧城解放路商业街的调查研究和更新实践,针对旧城保护更新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提出了一种以城市肌理作为指导,用建筑比例和街区尺度等要素为手段的旧城区更新方法,为旧城区更新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肖毅强  周军 《新建筑》2002,(3):24-26
城市历史生命保护与培育意味着城市空间的不断完善。对于由位于旧城区的交通工程而导致的一个城市广场项目,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了对旧城改造更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尽管城市建设规模空前,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旧城区显得尤其突出,这给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旧城改造提出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内部的建设开始显现出巨大的推动与压力。城市中部分老旧城区往往存在着房屋老化、道路拥堵、公共设施落后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地产商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即从长远来看,旧城改造是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旧城改造市场在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上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总结出我国旧城改造市场的PEST—SWOT矩阵,最后对我国旧城改造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土地资源的非重复利用性和现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向周边蔓延,新建筑在郊区拔地而起,而旧城区建筑却在不断老化。在广州这样一个历史文化久远、人口众多、旧城区面积较大的城市,很多居民生活在老旧建筑中。与旧城区相对完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配套相比。居住条件却远远落后.因此对旧城区居住条件进行改善已是广州亟待解决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6.
城市像个有机体,有其出生与发展,也有停滞与衰败。改革开放后,城市用地在增长主义的发展理念下不断扩张,新城的开发成为主导,而城市中心区的更新建设相对缓慢,沦为名副其实的"旧城",糟糕的居住环境,低劣的房屋质量,复杂的社会问题成为旧城的标签。如何使紧缺的土地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创造出集约、宜居、人性化、可持续的城市空间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分析,并介绍了英国和日本的住区更新方法,针对我国旧城住区更新模式单一,利益分配不公,公众缺乏有效参与的问题,提出了由政府引导、规划师组织、居民自主参与的住区更新方式,以期能对转型期中国旧城住区的改造更新方式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旧区分区规划的紧迫性: 洛阳旧城区(老城区、瀍河区),建国初期人口不足五万人,面积约4.5平方公里。旧城区为建设新区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几十年来城市的精力、财力、物力主要用在新区建设上,旧城区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突出的问题是房屋破旧,居住环境质量差,建筑密度高,街道狭窄,交通堵塞,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18.
陈加 《城市住宅》2021,28(5):179-1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建筑格局,城市规划建设加大了对旧城改造的力度.旧城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已无法满足大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如今旧城改造的实施极大地满足大众对于城市面貌更新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能有效提升城市的公共设施水平和整体品位.在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考虑多方因素,从空间结构、人本因素、生态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建筑》2015,(2):1-1
<正>《华中建筑》01/2015旧城更新中城市肌理的微观呈现旧城区更新过程中,文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城市肌理作为文脉的重要表征方式,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该文通过分析城市肌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及肌理在街区层面上的微观表达,指出了城市肌理在延续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有序更新的重要性。结合在武昌旧城解放路商业街的调查研究和更新实践,针对旧城保护更新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提出了一种以城市肌理作为指导,用建筑比例和街区尺度等要素为手段的旧城区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旧城区的形成是历史演进的产物,是城市人文积淀的场所。旧城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用地功能转换、基础设施更新、历史文脉保护、环境改善等诸多内容。文章以宁波江北核心区控规为例,探讨在旧城更新的控规编制中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城市设计引导、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历史保护、交通影响分析等重塑旧城整体环境,保持区域内蕴含的城市文脉,发挥其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