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解盐城市2023年新小麦质量情况,指导粮食收储工作,盐城市粮油质量监测中心按照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要求,开展了新收获小麦质量调查工作。根据各县(市、区)粮食产量,在盐城市9个县(市、区)的240个村组扦取新收获小麦监测样品240份作为调查样品,按GB 1351—2008《小麦》等国家标准和检验方法对调查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平均值)显示:千粒重44.9 g,容重789 g/L,水分12.1%,不完善粒含量5.3%,其中生芽粒和黑胚粒含量较2022年增幅较大。总体来看,盐城市2023年新收获小麦主要质量指标与2022年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4年新收获小麦的质量现状。方法 抽取覆盖全省所有产粮县的917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 依据GB 1351-2008《小麦》对新收获小麦的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和色泽气味五个质量指标进行检测, 其中按照GB/T 5498-2013、GB/T 5497-1985规定的检测方法对小麦的容重、水分进行了测定, 依据GB/T 5494-2008、GB/T 5492-2008的检验方法对小麦的杂质、不完善粒和色泽、气味进行了检验、鉴定。结果 调查了2014年江苏省13市62县(市、区)新收获小麦的质量, 并与近五年小麦的质量状况进行比较。2014年江苏省中等以上小麦占全省96.3%; 容重平均值为771 g/L, 比前两年增加了近10 g/L; 水分平均值为12.5%, 为近五年最低; 杂质含量0.9%, 近五年来变化不大; 不完善粒平均值为5.0%, 为近三年最低, 所有样品的色泽和气味是正常的。结论 2014年江苏省小麦总体质量好于往年, 其中徐州、宿迁地区小麦整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江苏省2023年新小麦的质量情况,指导粮食收购工作,江苏省粮油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各设区市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在全省13个市、75个县区、1 200多个村组扦取小麦质量调查样品1 421份,按照GB 1351—2008《小麦》规定的检验方法,对新小麦质量指标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平均值)显示:千粒重44.5 g;容重792.7 g/L;不完善粒含量6.1%,其中占比较多的是生芽粒,含量为2.8%。通过对小麦多项质量指标和等级占比分析发现,2023年新小麦质量较2022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江苏省2021年新收获小麦质量情况,指导粮食收购工作,省粮油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各市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在全省13个市、72个县区、1400多个村组扦取小麦质量调查样品1406份,依据GB 1351—2008《小麦》等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对新收获的小麦质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千粒重平均值为42.5 g,容重平均值为784.6 g/L,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为5.2%,其中占比较多的是赤霉病粒,平均值为1.3%。与2020年小麦质量情况相比,江苏省2021年小麦质量总体状况较2020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2015-02-10,农业部网站公布《2013中国小麦质量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小麦生产的品质仍以中强筋类小麦为主。800多个样品分布涵盖了我国三大小麦品质区、10个品质亚区,质量概况显示,我国小麦体积质量(容重)变幅为706-863 g/L,平均值为788 g/L;籽粒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变幅为7.86%-19.77%,平均值为13.87%;小麦粉湿面筋质量分数变幅为15.1-42.1%,平均值为30.0%;降落数值变幅为62-602 s,平均值为321 s。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小麦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提供河北省小麦质量信息,对合理利用当地小麦资源提供技术依据,对2010年至2019年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的新收获小麦进行容重、千粒重、不完善粒含量、生芽粒含量、水分、硬度指数、降落数值、湿面筋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品质质量指标的分析,从各检测指标的年度变化、各市检测指标平均值比较和检测指标优选比较三个方面分析河北省近十年小麦的质量情况。结果表明:除2013年、2018年外均为正常年景。2013年的小麦质量是十年之中最差的,小麦的容重、千粒重、降落数值均处于十年中的最低值,不完善粒含量及生芽粒含量、水分则处于十年中的最高值。在近十年的数据中,辛集市的小麦在高容重、高千粒重、低不完善粒含量、高硬度指数方面上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另外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的小麦在高容重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按国家标准对2020年辽宁省辖区内14个粮食产区收获玉米的容重、不完善粒、水分、百粒重、霉变粒、粗蛋白、粗脂肪及淀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玉米整体质量品质较高.玉米容重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三等以上,平均值745 g/L;不完善粒满足三等要求的占99.5%,平均值1.8%;霉变粒符合标准的占99.7%,平均值0.1%.沈阳、抚...  相似文献   

8.
对2008年西安市10区县小麦的收获质量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的平均容重比2007年提高了20 g/L,质量等级提高较大。  相似文献   

9.
对2008年西安市7个区县的玉米收获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虽然2008年玉米较2007年减产严重,但全市玉米总体质量表现良好,平均容重743g/L,平均水分13.9%,平均不完善粒5.6%。  相似文献   

10.
小麦水分含量对容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8个新收获的高水分小麦容重随水分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水分和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小麦水分对容重的影响不同,当水分由15%左右降到12.5%左右时,容重最大增加值17 g/L,最小增加值4 g/L.水分降低1%,容重增加1.2~7.1 g/L,平均增加3~4g/L左右.当水分在11.0%~12.5%左右变化时,小麦容重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
对2009年西安市7个区县的玉米收获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市玉米质量总体表现良好,平均容重为715g/L,高出国家标准二等指标30 g/L;平均水分14.9%,高出国家标准0.9%。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江苏省小麦又喜获丰收,全省小麦呈现“三增”,即种植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小麦生长期间总体上气候较为适宜.也无大的病虫害发生,长势较好,籽粒饱满,容重高,不完善粒低。在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2007年我们再次对全省小麦质量情况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漯河市2023年夏收小麦质量情况,指导粮食收储工作,漯河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漯河市4个县(区)新收获小麦进行了质量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样品113份,检测结果表明,2023年漯河市小麦质量为近5年最差,且县区间质量差异明显,绝大部分样品的生芽粒、黑胚粒、赤霉病粒、生霉粒的检出率和含量均较高,其中生芽粒最为严重,检出率100%,平均值48.5%,最大值97.7%;临颍县小麦的黑胚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县区,检出率100%,平均值5.1%,最大值35.0%。针对2023年小麦质量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粮食质量调查监测和信息引导、提高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指导、加大高效优质宜种品种推介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收购(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做好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镇江市2023年新收获小麦质量与卫生安全状况,镇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质量监测中心组织辖市区粮检机构,通过合理分工、科学布点,从全市5个辖市区18个乡镇扦取原始小麦样品160余份,制备获得72份样品。测定结果表明:与2022年相比,镇江市2023年新小麦千粒重略增,不完善粒(黑胚粒、赤霉病粒、生芽粒等)含量稍高,容重稍低,水分略低;小麦等级主要集中在一等和二等,色泽气味正常;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较低,且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以内;重金属污染物(铅、镉、汞、总砷)和农药残留(甲拌磷、涕灭威、氧乐果、水胺硫磷、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省小麦又是一个丰收年,全省呈现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格局。小麦生长期间总体上气候较为适宜,长势较好,籽粒饱满,容重高,也无大的病虫害发生,不完善粒低。我们组织对全省新收获小麦的常规质量指标及优质专用品质指标进行了抽样检测,得到了较为丰富的数据,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0年收获的81份小麦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麦容重平均为(793.6±17.21)g/L,籽粒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5.06±0.83)%,湿面筋含量为(31.78±2.33)%,面筋指数为(255.4±105.26)%,降落数值为(255.4±105.26)s,面团稳定时间为(6.52±5.82)min,拉伸面积为(74.3±32.56)cm2。其中,91.35%的小麦样品籽粒蛋白质含量在14.0%以上,50.62%小麦样品湿面筋含量在32.0%以上,20.99%小麦样品的面团稳定时间在7.0 min以上,44.44%的小麦样品降落数值在300 s以上,达到优质小麦-强筋小麦品质标准(GB/T 17892—1999)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县小麦成熟季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造成小麦的质量劣变。主要为不完善粒高和容重低。不完善粒又以生芽粒和赤霉病粒较为严重。这类小麦直接加工面粉,其质量难以符合国家标准。假如以一定数量的质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江苏省2014年新收获粳稻的质量、品质现状,抽取覆盖全省所有产粮县的1 112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依据《稻谷》(GB 1350—2009)国家标准要求对新收获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水分、杂质、不完善粒、谷外糙米6个质量指标进行检测。根据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 17891—1999),对全省优质品种稻谷的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调查了2014 年江苏省13市63县(市、区)新收获粳稻的质量,并与近5年粳稻的质量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收获粳稻全省三等以上稻谷占比为94.8%,出糙率平均值为80.5%,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4.4%,不完善粒平均值为4.1%,谷外糙米平均值为1.4%。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三等要求的样品有33份,占样品总数的11.4%。2014年全省新收获粳稻总体质量略差于2013年,其中南通、泰州等苏中地区粳稻质量较好。受天气影响优质稻谷品种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优质品种是苏州和宿迁地区南粳系列。  相似文献   

19.
正至2017年6月下旬,全国冬小麦主产区收获基本结束,丰收已成定局。随着新麦上市量快速扩大,小麦价格趋势基本形成:南部主产区新麦收购价从6月初的1.12~1.14元/斤提升至6月底的1.17~1.20元/斤,容重760~780克/升,水分13%~13.5%,杂质及不完善粒3%以内;而华北地区小麦价格则在1.19~1.23元/斤之间,容重多在770克/升之上,水分在13%以内,杂质及不完善粒不超过3%。新麦大量上市陈麦渐无问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图像处理技术对小麦不完善粒的准确快速识别,研究了一种基于小麦不完善粒图像特征和BP神经网络的不完善粒识别方法。采集小麦不完善粒图像,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形态学运算、图像分割等处理后,针对每个小麦籽粒,提取其形态、颜色和纹理共3大类54个特征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8个主成分得分向量作为模式识别的输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小麦不完善粒的检测识别。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完善粒、破损粒、病斑粒、生芽粒和虫蚀粒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3%、98%、100%、90%和85%,平均判别正确率达到93%,可有效对小麦不完善粒进行检测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