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晓东 《兵工科技》2008,(10):65-68
苏联第一种运输直升机米-1,苏联第一种武装直升机米-24,世界最大的双旋翼直升机米-12,世界最大的单旋翼直升机米-26.世界产量最多的直升机米-17,这些名声响亮的直升机产品均出自苏联著名的米里直升机设计局之手. 半个世纪以来,米里设计局为苏联及俄罗斯武装力量设计生产了近二十神型号、上万架直升机产品,堪称俄罗斯直.升机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施征  李志恒 《兵工科技》2006,(12):61-63
据英国“今日中国防务”网站报道,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联合公司坡露其将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准备对中国出口米-26(北约代号“光环”)重型直升机。另据《华尔街时报》分析,到2020年中国的军用直升机需求量将达10000架,其中3-5%是重型直升机,而中国重型直升机的研发相对不是,只能寻求从国外进口。米-26直升机在沉寂多年以后,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李赟 《兵工科技》2008,(7):28-33
负重的河马与凶猛的雌鹿——米-8、米-24与米里莫斯科直升机设计局提到俄罗斯的直升机,就不得不提到米里莫斯科直升机设计局(简称米里设计局)。半个世纪中,米里设计局为俄罗斯和全世界贡献出15个投产型号的基本型直升机,生产的直升机总数接近3万架。占俄罗斯(包括苏联)国产直升机总数的95%,  相似文献   

4.
刘刚 《兵工科技》2008,(8):47-49
在2008年的中国抗震救灾中有一种大型运输直升机表现突出,它就是米-26,该机最大载重20吨(与C-130运输机的载重相当),这让几乎所有的直升机都望尘莫及了,然而,米-26并不是直升机家族中的头号人物。那个号称“俄罗斯巨人”、“飞行公牛”,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0吨,最大载重超过40吨的米-12才是直升机中真正的“大哥大”。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世界军事改革大潮的行列中,俄罗斯陆军航空兵可谓首屈一指。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美国“科曼奇”直升机下马后,俄罗斯“卡”-52直升机装备部队,“米”-28N直升机又在竞争中胜出,并登台亮相。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俄罗斯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快陆航建设.以重振大国雄风,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2005年3月25日,对于俄罗斯米里直升机制造厂(其前身为米里设计局)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俄罗斯空军总司令米哈依洛夫大将向媒体正式宣布:2010年以前,俄空军将计划为陆军航空兵采购300架米-28N武装直升机, 以取代正在服役的米-24武装运输直升  相似文献   

7.
亚洲坊     
《兵器知识》2012,(1):13
正印度接收并增购米-17-W5直升机2011年11月初,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旗下的喀山直升机公司制造的首架米-17-V5正式交付印度空军。印度空军于2008年12月订购了80架米-17-V5,采购费13.4亿美元。11月13日,印度军方的消息人士透露,他们计划再向俄罗斯增购59架,耗资约10亿美元。米-17-V5是米-17系列直升机的最新型号,配备KNEI-8航电系统,克里莫夫VK-2500发动机,加强了减速箱以进一步提升飞行高度,满足高海拔地区的作战需求。其最大起飞重量13吨,可运输37名士兵或4  相似文献   

8.
疾风  李晓泉 《兵器》2008,(8):42-49
在最近的抗震救灾中,我国于2007年刚刚租赁的一架米-26重型直升机和俄罗斯联邦紧急事务部支援的一架同型机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重型直升机再次成为明星。按西方标准,轻型,中型、重型直升机的大致界线起飞重量分别为8吨、8~20吨、20吨以上,40吨以上为超重型。  相似文献   

9.
张戟 《兵器》2008,(8):56-60
苏联米-8/米-17“河马”战术运输直升机外形并不酷,显得憨头憨脑.但它却是苏/俄技术实用主义的典范。由于设计合理,米-8系列可谓价廉物美,使它成为同类机中产量最大的之一,总产量至今已达1.2万架.累计飞行3500万小时。俄罗斯自然是它最大的用户.目前还有约800架军用型和1150架民用型米-8,但普遍面临维护不善的问题,目前国外还有1400-1700架米-8在使用之中。  相似文献   

10.
莱茵船长 《兵器》2013,(3):53-74
1957年,当一架身形硕大、长着“翅膀”的直升机突然轰鸣着出现在西方军事观察家眼前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为之震撼。这就是米-6,是当日寸的“世界最大直升机”。这种军民两用重型直升机拥有超凡的载重能力,北约赋予其“吊钩”的昵称,可谓名副其实。米-6服役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苏联扮演着飞行驮马的角色。在上世纪70年代米-26出现之前,米-6是无与伦比的旋翼之王。  相似文献   

11.
高福安 《兵工科技》2006,(11):68-70
1956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米-直升机,将其命名为“旋风”-25。当时,这种直升机采用的还是活塞式发动机,木质桨叶。因此,它在有些复杂场合的应用受到很多限制。于是,1969年,我国在米-4直升机基础上,开始了将活塞式发动机换为涡轴发动机,以及把桨叶改为全金属桨叶的研制工作,直-6直升机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军费严重不足,俄罗斯军用直升机工业的发展深受困扰,目前他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现有直升机的现代化改进上。目前俄军现役直升机所占数量最大的是“米-8”,“米-17”军用运输直升机和“米-24”、“米-35”武装直升机。尽管这些直升机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的,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升级、改造空间。通过换装更为先进的动力系统、升力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予阳 《兵工科技》2004,(3):46-49
俄罗斯的米-26(北约代号“光环”)和美国的CH-47“支努干”是当今世界上运输能力最强的两种直升机,也是两国军队中最重要的“空中奴马”之一。那么,这两种直升机相比,各自有什么特点,谁又有称得上“直升机之王”呢?以下仅从研发背景,技术性能及外销等方面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5日至17日,在俄罗斯举办的首届莫斯科国际直升机展览会上,俄罗斯著名的卡莫夫和米里直升机设计局首次公开展出了四款外形“独特”的直升机模型,它们分别是卡莫夫设计局的卡-92、卡-90和米里设计局的米—-X1、米-MPBK。  相似文献   

15.
施征 《国外坦克》2005,(5):37-41
为取代米-24武装直升机,苏联料里实验设计局(现改为俄罗斯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动厂)在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来-28武装直升机。米-28是一种单旋翼带尾浆的全天候专用武装直升机,它具有攻击力强,机动力好,生存力高等优点,能攻击坦克和其它装甲装备,催毁告敌方的小型火力点和生存力量,还能与直升机和低速飞行的飞机进行空战。西方国家给它起了个绰号“浩劫”,或许是说其它直升机与米-28的遭遇,就像陷入一场浩大的灾难一般,难以生还。米-28的结构布局,作战特点都与西方流行的设计,尤其与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相似,因此被西方戏称为“阿帕奇斯基”。  相似文献   

16.
程松 《兵工科技》2005,(5):58-61
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米-8/米-17多用途直升机家族(北约绰号为“河马”)可谓世界各起重机家族中最为繁盛的一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河马”家族先后延生了49个成员,喀山和乌兰乌德两个工厂的生产总数超过17000架。截止2004年年底,约有3650架米-8/米-17在全世界近50个国家的军队服役。由于“河马”家族人丁兴旺,外界对这种直升机的发展历程又知之甚少,再加上苏联出于保密考虑经常更改武器装备的编号,使得人们对“河马”家族的认识十分模糊。  相似文献   

17.
提起我国装备的直升机,也许大家熟悉的还是直-8,直-9,卡-28,米-17(1),而说到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直升机延安2号,也许大家就比较陌生了。本文是一位退休老专家的回忆,讲述的正是他当年在延安2号直升机研制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温杰 《兵工科技》2002,(10):46-48
7月22日,随着世界著名的英国范堡罗航展拉开帷幕,一架深灰色的军用直升机吸引了大批记者和众多观众。阿古斯塔&;#183;韦斯特兰直升机公司的负责人在发表了简短的致辞后,与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等来宾一同亲手揭开了这架直升机的神秘面纱,它就是即将装备马来西亚海军的“超山猫”300舰载直升机。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首部反恐动作片《生死倒计时》是根据曾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的俄罗斯安全部队军官阿列克谢·加尔金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拍摄本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国际反恐局势日益严峻的时候,表现俄罗斯政府和人民坚定的反恐立场和决心,同时展示俄武装部队和安全部门的反恐能力。该类型的影片在俄罗斯国内通常被称作主旋律影片,不过,这部俄罗斯版的主旋律电影可并不简单。本片是2004年由俄罗斯前总统普京下令拍摄的,并且获得了2005年俄罗斯电影票房冠军。俄罗斯电影明星阿列克谢·马卡罗夫在该片中扮演男主角——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少校斯莫林。影片中许多道具都是真家伙,包括8架米-24直升机,2架苏-27战机,4架伊尔-76飞机以及BTR- 80装甲车等等。  相似文献   

20.
梁赞 《兵工科技》2004,(3):65-67
在俄罗斯两大直升机家族中,“卡”系列直升机和“米”系列直升机的风格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前者以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为主,而后者则包括单旋翼的轻型,重型,运输,武装等多种型号的直升机,特别是其军/民用直升机遍布世界各地,也正因为这样,“米”系列直升机素有“旋翼天使”的美誉,而培育它的摇篮就是俄罗斯著名的直升机设计局——米里设计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