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笔记本电脑,更多使人联想到的是行业用户,由于价格、功能等原因,笔记本在中国还不具备走入家庭的条件。但是从整个PC业的发展趋势上来看,笔记本由于它独特的移动性、便携性,它的市场份额最终还是会超过台式机。 以做PC起家的DELL公司并没有囿于PC上,它对服务器、工作站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追逐同样令人肃然起敬。因为DELL知道,市场的法则永远是“先下手为  相似文献   

2.
1998年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相继在中国推出了新型的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办公解决方案,促使笔记本电脑市场取得了蓬勃发展,年底之际,本刊记者走访了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的发起和倡导厂商之一——美国康柏电脑公司笔记本市场经理江锦泉先生,探询笔记本产品的发展趋向。 1998年中国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销量与1997年相比有大幅度增长,东芝、IBM、康柏公司三家产品的销量超过50%的市场份额,从销售结构来看,明显趋向于名牌产品。但我国笔记本  相似文献   

3.
移动办公正在成为笔记本用户越来越关心的话题,这也促使厂商在该领域进行更大力度的投入。目前Compaq公司、Nokia公司和北大方正集团正在联手开发国内移动办公市场,记者日前就此对各公司的相关产品经理进行了采访。 谈到三强在移动办公领域的合作,Compaq公司笔记本市场高级经理江锦泉先生说:“目前国际上笔记本市场呈迅速增长的势头,每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笔记本电脑在PC总销量中所占比例超过20%。反观国内市场,目前笔记本电脑占PC总销量仅为6%,因此市场潜力巨大。只是在笔记本产品的应用上,国内用户  相似文献   

4.
半年多以来,福日一直以移动PC“尖兵”的角色活跃在国内的移动计算产品市场上,其间鲜有笔记本电脑产品推出。然而进入8月份,福日忽然发力笔记本,推出了P4笔记本电脑N350,并以9999元的主流价格进入市场,卷入了当前火热的“万元P4笔记本大战”。作为移动PC的主要厂商之一,福日此举令人寻味。 笔记本的幸福生活 众所周知,笔记本电脑市场是近两年IT业的一个热点。2001年,在全球PC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笔记本产品销量却逆市增长,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根据CCID发布的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台式PC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发展也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由于台式PC与笔记本的价格越来越接近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笔记本电脑开始变成移动办公一族的首选。同时,关于液晶显示屏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特点也为笔记本电脑大规模打入市场做了良好的铺垫,并为笔记本厂商创造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笔记本今后能否取代台式机呢?在紫光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裴嵩那里,我们得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办公自动化》2008,(12):40-40
<正>笔记本出货量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台式机,预计2009年笔记本将占中国PC市场的近40% 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50%,在电脑行业史上首次超过了台式机的季度出货量。美国PC市场2008年第三季度在美国销售的笔记本电脑份额占到了55.2%。  相似文献   

7.
2003年无疑是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热火朝天的一年。在国际市场上,美国笔记本电脑销售量首次超过PC,移动应用普及化已成定局。与此同时,国内笔记本市场也在逐渐升温:在Intel与AMD两大阵营“火并”移动CPU的冲击下,笔记本电脑第一次取代台式机的位置,成为今年国内IT市场“暑促”的主角。在短短一个多月里,联想、清华紫光、方正等主流厂商接连推出新品和促销策略。而伴随着价格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目光投向7000元级经济型笔记本,希望能够以PC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2002,(24)
对于笔记本的发展潜力,国内外笔记本厂商都显得豪情万丈。毕竟国内的笔记本只占了PC机8%的市场份额,相对于国际市场21%的平均值而言,笔记卡市场还海阔天空、大有可为,何况近邻日本的笔记本销量已然超越了PC机。然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从来就是诸侯纷争、硝烟不断,今年引入关注的质量索赔风波更是打乱了笔记本市场原有相对稳定的格局,一批早就想跃跃欲试的笔记本厂商开始向市场主要厂商叫板,主要笔记本厂商自然也不会白白丧失自己的市场地位。未来笔记本市场状况势必会变得更为扑簌迷离,各厂商将凭借什么样的独特优势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呢?通过对Micron(美凯龙)中国唯一总代理信诚科技产品事业部总经理俞雷先生和Micron中国区经理王继民先生的访问,  相似文献   

10.
阿祥 《互联网天地》2008,(12):42-43
目前,全球网络笔记本市场的需求正迅速增长,并将成为PC市场新的增长点,联想、方正、惠普、宏基、华硕、东芝、索尼等中外厂商几乎全部卷入网络笔记本之战。正当一线厂商打响市场份额争夺战之际,山寨网络笔记本打入重围,欲与品牌网络笔记本决一雌雄,这一新兴的市场充满了变数。山寨产品能否靠着它的价格优势扩大版图?它的明天将如何演绎?  相似文献   

11.
笔记本出货量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台式机,预计2009年笔记本将占中国PC市场的近40% 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50%,在电脑行业史上首次超过了台式机的季度出货量。美国PC市场2008年第三季度在美国销售的笔记本电脑份额占到了55.2%。  相似文献   

12.
丁伟 《微电脑世界》2003,(12):122-122
经历了数年的高歌猛进,中国本土品牌的PC厂商迅速成长,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到PC服务器,无论市场份额还是发展势头,均令原本占优势地位的国际厂商心惊胆战。加入WTO后,中国开放的市场环境给了国际厂商更多发挥自身优势的运作空间,国际厂商开始反戈一击。  相似文献   

13.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销售量增长了44.3%,同台式PC和PC服务器市场13%左右的销量增长速度相比,成为了本年度国内PC市场的新亮点。而在竞争如此激烈、各厂商的销量普降的市场状况下,东芝笔记本的市场份额却比第二季度提升了近两个百分点,并连续5个月实现了创记录的增长,直至最高接近30%的市场占有率。10月份再创  相似文献   

14.
近日,实达电脑正式发布了时代风采系列移动PC,成为进军移动PC市场的又一电脑厂商。时代风采移动PC首次亮相便以万元奔腾4的形象出现,在综合性能上不仅远高于同价位的万元笔记本电脑,而且也大大超越了前期市场热炒的赛扬级移动PC,堪称目前市场上性能价格比最高移动计算产品。这  相似文献   

15.
风起云涌群雄逐鹿据 IDC 近期预测表明,未来5年,中国内地笔记本电脑市场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笔记本电脑正在逐步占领台式 PC 的市场份额,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市场,2004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前景将比较乐观。近年来逐步风行的笔记本在轻薄、多媒体、性能、价格上的综合优势越来越明显,满足了现代商务人士对移动办公的需求,普及风暴已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6.
世纪末,对于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而言,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而成为一种思索,即对跨越世纪“门槛”后,中国笔记本市场如何能持续发展的思索。 1999年12月中旬,联想东芝召开了“世纪之交”笔记本研讨会,专家学者们和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了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未来。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在21世纪人们将迎来移动计算的新世纪。各笔记本厂商如欲在21世纪大展宏图则要  相似文献   

17.
微软当初在推 Tablet PC 的时候,曾经希望这个定位在笔记本电脑与 PDA 之间的产品能够成为主流的移动产品之一。但令人失望的是,直到现在,也仅有惠普、优派、Acer 等少数厂商推出了 Tablet PC(也称为平板电脑),并且其市场销量并不令人满意。仃消息称,惠普的Tablet PC 销售量不及自身笔记本的1/20。不仅如此,Tablet PC 在 PDA 与笔记本电脑的双重竞争压力下,甚至已经沦为了一个噱头,有的厂商推出了重量在3kg 上下的 Tablet PC,将手写输入当作了全内置型笔记本电脑的一个特性来推广,这已经与微软当初对 Tablet PC 的定义背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全球PC的出货情况来看,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已经超越了传统台式机,由于导致移动图形核心市场越来越受到厂商的重视,在市场份额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图形巨头NVIDIA决定启动蓄谋已久的MXM侵占计划……  相似文献   

19.
高效的移动办公方案对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笔记本电脑专用芯片主频不断提高,多媒体图形技术发展,康柏,IBM等知名笔记本厂商也不断地的推出高性能的笔记本产品,如PⅡ笔记本电脑,这就基本解决了因笔记本性能问题而造成的客户流失。另外,我国通信领域打破传统的垄断机制,使得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到这一行业中来。由于竞争,移动通信的收费标准也在逐渐降低。而且技术服务也更加周到。以上两个问题的基本解决,这又为移动办公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著名的笔记本电脑厂商康柏与移动通信领域最大的厂商诺基亚公司合作,将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性能PC电话卡。它  相似文献   

20.
IDC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性笔记本电脑占据了2002年近1/4的市场份额,这是消费性笔记本电脑销售连续第四个年头上升。IDC称,2002年PC厂家总共销售了3050万台笔记本电脑,约占世界整个PC市场的23.5%。笔记本电脑所占的市场份额在2001年为22.5%销售额为2750万台。自从1998年,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已经连续4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笔记本的性能越来越好,而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