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厂坝-李家沟矿区采空区现状与地压活动现象,确定了地压监测重点区域和部位,建立了适合该矿特点的地压监测网系统。通过对三套监测设计方案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了以多通道声发射连续监测为主、同时辅以单通道智能声发射监测并结合应力和位移监测相结合的地压监测方案。该方案可满足对矿区灾害性地压活动进行全面安全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厂坝-李家沟矿区采空区现状与地压活动现象,确定了地压监测重点区域和部位,建立了适合该矿特点的地压监测网系统。通过对三套监测设计方案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了以多通道声发射连续监测为主、同时辅以单通道智能声发射监测并结合应力和位移监测相结合的地压监测方案。该方案可满足对矿区灾害性地压活动进行全面安全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鹤岗矿区冲击地压监测预报情况分析,探索冲击地压监测相关规律,以期更好地开展冲击地压监测预报工作,提高冲击地压监测预报水平,避免或减少冲击地压带来的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4.
针对金川集团二矿区深井开采(采深超过1 000 m)地压显现较为明显的现状,在井下建立了深部地压在线微震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矿井地压活动的全天候连续监测分析,提取了金川集团二矿区深部开采产生的各种微震监测信号特征、识别模型和有效岩石破裂微震信号,得到了微震事件空间活动规律,揭示了深井开采地压分布规律,有效保障了矿山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5,(11):208-211
以大同矿区坚硬煤岩体条件下浅源冲击地压为主要研究对象,调研分析了大同矿区冲击地压的显现特征。通过对煤岩体性质、地质条件、多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大同矿区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结合忻州窑矿冲击地压发生实例,分析了不同因素组合情况下的冲击地压发生情况。同时,介绍了大同矿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监测预警和综合解危实践,对大同矿区冲击地压综合防治体系进行了评价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高峰矿区因开采条件复杂且民采破坏严重,造成上覆围岩多次跨塌,存在突发性的冲击地压危险,属于重大事故隐患区。针对这一问题,必须立项对地压进行监测,且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根据是的监测数据,得出了高峰矿区地压显现规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北山矿采空区稳定性情况,对近年来该矿区地压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在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在该矿建立了2套12通道的声发射监测系统,并且成功预报了一次大规模的岩层垮落事件。设定了北山矿地压监测制度和预警指标,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眭彦斌 《山西焦煤科技》2011,35(4):12-14,31
以某矿区为实例,确定了影响该矿区冲击地压的主要地质及开采技术因素,应用距离判别法建立了距离判别预测模型,并利用统计软件对该矿区的冲击地压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预测,预测效果非常明显。结果表明,建立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用于预测冲击地压强度是可行的,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孟磊  张瑞玺  姜耀东 《中国矿业》2015,24(3):146-149,158
为了能够实现开滦矿区深部冲击地压的有效监测与防治,本文在掌握开滦矿区发生冲击地压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开滦矿区在冲击地压防治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构建了具有信息互馈和持续优化机制的全矿井-采区-工作面-局部的多级冲击地压监测和防治系统;基于开滦的实际地质构造和实际开采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开滦矿区深部煤层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包括优化开采设计和开采保护层的区域性技术措施,以及基于缺陷法原理的局部卸压措施和以改善局部应力环境的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兖州矿区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矿区大部分矿井已进入深部开采,针对冲击地压危险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及防治实践。提出了按加载方式和应力来源的冲击地压分类方法,将兖州矿区发生的冲击地压划分为煤柱应力集中型、顶底板应力集中型、震动能量释放型,研究了各类冲击的发生机理;开发了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预测、应用监测系统以及局部检测的冲击危险综合预测技术;采用了多种类型的爆破卸压及钻孔卸压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制定了冲击地压的防护措施,建立起系统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保证兖州矿区深部采区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随着资源开采进入中后期,矿井开采深度加大,冲击地压事故频发,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东三省冲击地压目前的发生现状、矿井特征、发生特征、发生类型以及监测预警手段、防控防治方法等,剖析近年来典型冲击地压事故发生诱因,收集汇总矿方与监察部门反映及调研发现的共性问题并给出了建议。结果表明:东北矿区冲击地压发生历程可分为灾害初现、逐步增加、集中爆发和相对平稳4个阶段,矿区现有冲击地压矿井20座,具有煤层埋深大、赋存条件复杂、上覆厚硬顶板、地应力水平高等特征;冲击地压显现具有埋深较大,煤岩具有冲击倾向性和地质构造参与明显等共性特征,发生原因主要归结为上覆坚硬厚层顶板,开采布置不合理和地质构造活化等,近年来东北矿区典型冲击地压事故可划分为深部动静载叠加型和深部高静载加载型;东北矿区冲击地压防控工作开展较早,监测预警手段较全面且多种设备并行监测,但实际应用效率不高;现有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偏重局部解危,区域防范的重视与落实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留矿法嗣后充填开采中的地压活动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北大冶石头嘴矿区开采中出现的地压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工程地质条件、地应力的分布、采场布局方式、采场开采顺序、充填活动等是影响地下开采矿山地压活动的主要因素.在采取一系列监测与控制措施之后,矿山的地压活动得到基本控制,矿山的安全生产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13.
高峰矿区100号矿体采空区治理与地压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针对高峰矿区100号矿体特大事故隐患实施的采空区治理工程及其地压监测成果。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了构筑钢筋混凝土或高强度混凝土隔离层、实施水砂胶结或块石充填和封闭采区等综合治理措施,并建立地表岩层移动观测站和井下地压监测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利用IMS微震监测技术,建立漂塘钨矿地压微震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漂塘钨矿矿山岩体微震活动24h连续监测,获取了大量微震事件的时空数据、误差、震级以及能量等多项震源参数。应用系统的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大大提高了地压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地压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超前性,进而掌握井下地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陆刚  廖小康 《采矿技术》2015,(1):47-48,60
分析了北山矿残矿开采区域的采空区稳定性和地压活动情况,建立了声发射监测、应力在线监测和顶板岩层移动监测系统,通过对多种地压监测手段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该区域的地压活动进行了评估,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马坑铁矿地压监测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福建马坑铁矿地压灾害的预防措施,指出了该矿进行地压监测的必要性,认为加强地压监测和地压管理是确保矿山安全、高效、经济地开采地下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程潮铁矿为例,运用MATLAB多元线性回归评价多因素对地压的影响程度,并运用逐步回归进行优化,得出影响地压显现危害的主要因素。利用现场测得现有的数据,选取开采深度、矿层厚度、矿层倾角、矿山生产能力、顶板围岩等级Ⅲ、顶板围岩等级Ⅳ等6个因素作为评判指标,针对已有的多种指标进行地压显现的综合评价,得到矿区总体地压危害的影响因素。工程实例表明,研究所得到的结论能够更好的用于矿山实际生产,为矿区开采设计和地压监测预报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本文对开滦矿区唐山矿和赵各庄所发生的冲击地压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开滦矿区深部冲击地压灾害的显现特征,并探讨了开滦矿区深部发生冲击地压的诱因,认为构造应力、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开采深度和开采技术条件是开滦矿区深部冲击地压发生的主控因素。另外,通过对开滦矿区冲击地压的诱因分析并结合开滦矿区深部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开滦矿区深部冲击灾害的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矿山系统地压研究 --重大地压灾害的创新研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矿区灾难地压、民采老采空区地压灾害、特大及重大事故隐患区、深采矿区岩爆诱发等4类急待解决的地压控制重大难题,提出了“系统地压研究”的创新思维模式:1)从现象学的宏观破坏特征研究,提出了以“暗空场”为中心的“系统地压”;2)通过地压主控因素剖析,由“暗空场破坏”界定“系统地压类别”;3)研究作用机制,确定系统地压研究的框图;4)暗空场破坏规律创新研究,确定新型计算公式与体系;5)确定矿山“系统地压”研究的分析、监测、控制策略方法。高峰矿地压灾害控制研究的“系统地压研究”策略的成功实施,为新的重大地压灾害难题研究开创了成功先例,可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厂矿区灾难地压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述了中国非煤矿山矿区灾难地压3 个群次与特点。矿区灾难地压监控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类分区系统网络化研究;2)原岩应力分布与影响研究;3)隐患区应力与位移主动监测下信息化开采;4)沉陷坑数字化摄影测量监测与隐患处理。指出了发展矿山岩体灾变交叉学科的矿区灾难地压发展方向。确立了主动监测体系, 为实现网络化的控制灾难地压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