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式数控冲模回转头压力机机身的振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梁森 《锻压机械》1997,32(2):14-17
从分析曲柄压力机机身所受的干扰力入手,讨论了曲柄机在最坏条件下机身的振动,从而获得了求其机身最大动态垂直变形,最大动态角变形和机身危险截面动应力的途径。并以数控冲模回转头压力机为例,就如何计算机身的固有频率进行了探讨,为曲柄压力机机身的动态性能设计并提高其行程次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某40 MN大型双点热模锻压力机在负荷30 MN试生产时,发生了严重的导轨磨损事故。为寻求事故原因,设计了压力机工作过程机身振动和变形的"分点测量-合成分析"的测试方案。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数字存储示波器对高达8 m的机身6个部位分别进行了动态测量,通过合成分析获得了机身的实际振动和变形情况。机身在30 MN负荷时最大偏摆位移超过5 mm;伴随振动,机身产生了较大的横向变形,机身横向最大压缩超过1.2 mm,影响了导轨间隙,这是导致导轨磨损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对大型多工位压力机而言,机身变形不仅影响锻件质量,也影响压力机正常运行,应充分注意机身的刚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压力机机身笨重与材料浪费的问题,以EP-12500重型电动数控螺旋压力机机身为研究对象,探索压力机机身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Workbench对压力机机身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机身应力值远小于材料屈服强度的非承载区域;然后,采用拓扑优化模块对机身非承载区域进行拓扑优化;最后,以质量最小化为目标,确定机身结构材料去除区域的具体位置,实现对机身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压力机机身的体积与质量均减小了9.65%,实现了机身轻量化,减少了制造成本;机身预紧工况下最大变形量增加了0.17 mm,打击工况下最大变形量增加不足0.01 mm,与原机身变形基本一致;机身预紧工况下垂直刚度为8.21 MN·mm-1,打击工况下垂直刚度为13.08 MN·mm-1,均满足使用要求;机身预紧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降低了2.51%,打击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降低了18.3%,降低了底座承受的冲击力,提高了底座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用瑞利法计算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机身固有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有限元法和实验模态分析法计算机身固有频率的不足,建立了开式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机身的理论模型,用瑞利法推出了其机身的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并用J92K-30型机身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与有限元法和模态分析法比较,该方法简单易行,能满足工程要求.最后提出了控制机身激振频率避免发生共振.的设计方法.研究结论为高速度深喉口曲柄压力机机身的动态性能设计、提高其行程次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曲柄压力机闭式组合机身的强度刚度计算方法提出以下看法:一、关于立柱变形计算众所周知,闭式组合机身是采用加热法或液压预紧装置使上梁、立柱、底座被拉紧螺栓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压力机工作速度与板料拉延变形速度的关系以及拉延速度对板料塑性及变形抗力的影响,分析了曲柄压力机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深拉延件必须校核拉延过程中工件处于最大变形抗力位置时的压力机速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J23—80B开式压力机为例,对其机身进行有限元剖分,并对其用Wilson—θ法进行动态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机身主截面的动应力和动态角变形均比静载下大25%左右。  相似文献   

8.
邓明  李渝 《锻压机械》2001,36(4):28-29
讨论了压力机工作速度与板料拉延变形速度的关系以及拉延速度对板料塑性及变形抗力的影响,分析了曲柄压力机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深拉延件必须校核拉延过程中工件处于最大变形抗力位置时的压力机速度。  相似文献   

9.
《锻压技术》2021,46(3):180-183
为了研究不同预紧力对压力机组合机身刚度的影响规律,以宁波精达DCP200-190高速压力机组合机身为研究对象,应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根据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对组合机身添加负载及约束,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分别取预紧力为1.0、1.5和2.0倍公称力,通过改变预紧力大小,得到不同预紧力下组合机身的变形量。结果表明,组合机身线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8%,因此,预紧力对线刚度的影响不明显,但组合机身的变形量最大差值为0.076 mm,预紧力对组合机身变形量的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下死点精度。因此,为了保证压力机下死点冲压精度要求,该组合机身预紧采用的液压缸压力必须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马龙  宋龙  贾志欣 《锻压技术》2015,40(4):97-101
针对目前大型曲柄压力机设计任务繁重、重复劳动多等现状,结合Solid Works系统、模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和Excel设计表,提出了大型曲柄压力机参数化变型设计的方法。并给出了利用Visual C++、Excel开发大型曲柄压力机参数化变型设计系统的思路,以机身设计模块为例,演示了所提出的方法和系统的实际应用。曲柄压力机变型设计系统将零部件三维模型的建立与设计校核过程相结合,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保证了零部件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闭式压力机组合机身结构及受力特点,建立了实用的机身计算模型,以JF75G-125A型压力机为例,对组合机身进行静、动态有限元分析,阐述了机身在不同工况下接触压力的变化规律,获取了机身结构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及振型。  相似文献   

12.
螺旋压力机整体机身工作状态仿真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滨海  张勇  杨芳 《锻压技术》2002,27(3):50-53
利用CAE软件MSC、MARC对公称力为4000kN螺旋压力机的整体铸钢机身进行了工作状态仿真,得出其应力及变形结果,并以此为基础了结构优化改进,研究了机身结构对机身强度和风度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对重型机构机身优化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用模态综合手段进行组合机身压力机动态特性分析的新方案。并以J58-160型电动螺旋压力机为具体模型,采用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对组合机身压力机进行了具体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4.
闭式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机身模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季忠  刘韧 《锻压机械》2000,35(5):46-48
以SKYP-41225型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机身为分析对象,通过大型结构分析软件MARC,采用Lanczos法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求出了该压力机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机身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J23-63开式曲柄压力机机身危险截面应力分布及机身整体位移,然后利用Visual Basic编程用图象将有限元分析的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结构表述出来,并对有限元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闭式高速曲柄压力机动平衡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曲柄压力机高速化所带来的振动加剧问题,以JF75G-125型曲柄压力机为例,建立力学模型,用解析法分析了曲柄滑块机构惯性力产生的原因,采用对称布置法实现动平衡。建立了曲柄压力机在ADAMS中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二次优化法进行动平衡优化,对优化后的压力机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利用ADAMS的后置处理模块对动态惯性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曲柄压力机优化前后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压力机的动平衡优化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7.
整体框架式双点压力机机身结构特点 机身是压力机的主要部件之一.机身把压力机的全部零部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当压机工作时,机身承受金属的变形力.机身在变形力的作用下出现的弹性变形会影响到;中压件的质量和模具的寿命。另外.运动部分的速度和受力的变化引起的振动.将部分地被机身吸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侧向力对压力机机身强度和刚度的影响,以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CWEP12500 kN冷锻压力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特点,提出3种机身受力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了3种加载方式下机身的应力和变形。结果表明,3种加载方式得到的机身应力均在60 MPa左右,满足要求。当机身承受由滑块的锻造力分解出的水平侧向分力时,立柱产生0.32 mm的变形量,不符合0.2 mm的经验许用值。立柱产生过大变形量会对滑块导向产生不利影响,加剧导轨和滑块的磨损,影响压力机成形精度。因此,在今后的设计计算中,应当将机身受到的侧向力作为影响压力机刚度的因素之一,并且注意立柱尺寸和结构的优化,以增加其刚度。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压力机的结构刚度、保证压力机机身在工作状态下的精度,以JH31-250压力机为研究对象,探索压力机机身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Abaqus软件对压力机机身进行结构模态与静强度分析,并运用拓扑优化技术对机身结构进行概念构型寻优,据此选定两侧壁支撑结构作为设计域进行构型和尺寸优化。以规整后机身筋板结构的几何尺寸为优化参数、以工作台与机身曲轴支撑孔间的相对位移为优化目标,建立响应面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进行模型寻优,获取最优的结构几何参数,最终实现对压力机机身结构的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前压力机机身内侧及方孔前侧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优化后机身结构的等效应力与总位移均有所下降,工作台与支撑孔间的相对位移为0.2548 mm,变形量下降了40.03%,机身工作精度得到提高。对优化后机身结构进行动力学分析验证,发现在多种工作激振源频率下,优化后压力机结构不会发生共振现象,满足使用要求。研究结构可为同类型产品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闭式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机身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 MARC软件包对空间板系结构的闭式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机身进行了静态及动态有限元分析 ,详细研究了构成机身的各板材的几何参数对机身受力及变形状况的影响 ,并对机身强度和刚度指标进行了实际测试 ,最后结合模态分析结果 ,给出了机身改进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