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某车型行李厢外板三动拉延模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介绍三动拉延模的调试重点,阐述理论设计推动实际调试生产的作用和重要性。汽车冲压件要通过落料、拉延、成形、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多道工序的冲压工艺才能完成。拉延工序是汽车冲压件产品成形的第一道工序,通过拉延模具在压机上将平板料冲压成具有产品基本形状的制件,在合理的冲压工艺的基础上,拉延模结构设计及调试研配是汽车冲压件实现成形要求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侧围外板冲压模具工序数量,降低新车型冲压模具投资,以某SUV车型侧围外板为例,通过对产品成形性和模具结构可实现性进行分析,设计了满足短工序化的冲压工艺方案。引入多种复合模具结构和特殊斜楔,实现了侧修边与侧冲孔、侧翻边与侧冲孔、侧整形与侧翻边等不同工艺内容的同序化,从而将侧围外板冲压模具工序数量由4道工序缩短至3道工序,并完成工业化应用。实践证明,短工序化工艺方案可有效削减模具工序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模具开发及后期生产成本,满足侧围外板的批量生产需求,对于汽车行业冲压模具的工序优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汽车全景天窗顶盖结构特点,针对天窗顶盖尾部的刚性要求及搭接处多的特点,设计冲压工序及模具结构,将侧翻边、切边、上翻边等工序整合在一道工序中完成,冲压成形工序由5道减少至4个,模具数量减少1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正> 覆盖件的冲压工艺一般由拉延、修边、翻边三道基本工序所组成,翻边则往往是冲压的最终工序。图1所示的手推胶轮车车斗,是一种典型的复杂深拉延覆盖件,其冲压工艺主要由拉延、修边、翻边、卷边等工序组成,而卷边则成为冲压的最终工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汽车后背门外板的冲压工艺,包括各工序的工艺设计.运用AutoForm软件对其进行了成形分析,解决了冲击线、开裂等质量问题.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出拉延工艺面.并介绍了后背门外板侧翻边模具的斜楔结构、工作原理.在侧翻边处设计侧压结构压料,翻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零件冲压成形过程中,合理的成形工艺是保证生产合格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本文根据零件冲压工艺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成形工艺分析,制定了拉深冲孔→切边冲孔→翻边整形的工艺方案.随后对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以在成形过程中零件不出现破裂、材料变薄率最小为优化原则,对影响成形质量的因素如坯料尺寸、拉延筋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汽车上常见的外覆盖件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过程,并以”郑州尼桑“轻型皮卡”顶盖“为例,针对此件成形难,取件难这一难点,确定了是冲压工序为:拉延、修边、翻边、整形。且着重整形模具的设计要点及整形以后顺利取件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模具工业》2013,(12):40-40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侧翻边与凸模回撤分离结构,所述侧翻边与凸模同撤分离结构包括:上模本体;下模本体;侧翻边机构;凸模回撤机构上驱动器;凸模回撤机构;在侧翻边机构端部设置有侧翻边凹模镶块,侧翻边凹模镶块随着侧翻边机构移动而沿着侧翻边冲压方向对设置在凸模回撤机构上的制件侧翻边压紧或松开;所述侧翻边冲压方向的水平投影与凸模同撤机构移动的水平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为30°~6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翻边机构与凸模同撤机构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分离成设定角度,缩小凸模同撤机构长度,侧翻边机构与凸模同撤机构紧凑,‘市省空间,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方便加工调试。  相似文献   

9.
复杂零件冲压方向数字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冲压方向的特征图法,并在UG/OPEN环境下对此方法进行了开发。所开发模块可以实现冲压方向的最大角度显示、闭角的查找及位置标示以及冲压方向调节;能针对零件、拉延件以及后续成形类工序件(再次成形、整形、翻边等)的冲压方向进行分析。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合理地辅助冲压方向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汽车座盆型面复杂,拉延成形中极易产生破裂等缺陷。针对某车型座盆拉延工序两处开裂问题,在不改变零件材料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冲压工艺解决了开裂问题。该工艺改进方法为:在拉延模上增加刺破刀,并介绍了两种刺破刀,使裂纹只存在于工艺补充或是待切除的部位,确保了制件的成品率;在拉延工序放大过渡圆角,修边冲孔后在翻边整形工序成形出产品圆角,产品成形后没有出现开裂缺陷。生产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成形工艺所生产的汽车座盆拉延件符合零件的技术要求,所设计的拉延模具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董惠丽 《模具技术》2000,(3):44-45,49
介绍了汽车上常见的外覆盖件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过程,并以“郑州尼桑”轻型皮卡“顶盖”为例,针对此件成形难,取件难这一特点,确定了合理的冲压工序为①拉延②修边③翻边④整形,且着重介绍整形模具的设计要点及整形以后顺利取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优化汽车全景天窗回弹量及成形尺寸一致性的冲压工艺方法,分析了为实现该工艺方法所采用的同工序旋转斜楔侧翻边和带料直翻边的模具结构,对提高汽车车顶零件开发效率、减少汽车车顶零件回弹和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汽车前围板冲压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覆盖件冲压过程变形复杂的特点,对某型号汽车前围板零件拉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压边力及拉延筋的变化对该零件成形效果的影响。通过成形极限图优化压边力及拉延筋,最终获取该零件拉深工序合适的工艺参数,为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提供快速、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轿车后横梁型面复杂、拉深深度大且在成形时应力集中严重,导致成形后制件有回弹和型面扭曲等现象。通过对轿车地板外侧后横梁所产生的扭曲和回弹等缺陷进行应力分析,针对原方案出现的翻边回弹补偿量设计不足、未能准确计算压料力、成形工艺未能充分考虑大尺寸、高强度钢板件的成形特点等问题,制定了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为:下料拉深修边整形翻边冲孔冲孔侧翻。在优化工艺的基础之上,根据梁类冲压成形特点,提出了增加随形压边、拉延筋和薄膜润滑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回弹,提高了成形件质量。  相似文献   

15.
林泉  刘驰 《锻压技术》2015,40(4):45-48
汽车前副车架上板料厚3.5 mm,型面变化复杂,有多处凹凸面,装配孔与其他零件装配精度要求高,零件成形难度较大。制定了五工序的冲压工作内容,其中拉延为最重要的成形工序。其工艺方案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工艺凸包,防止转角在拉延时开裂。针对前副车架上板的材料厚度大、形状复杂、材料流入困难的问题,在内外压边圈均不设拉延筋,使成形得以顺利进行。应用Auto Form软件对前副车架上板进行成形仿真分析,通过多次调整压料面、工艺补充面、圆角、板料外形、压边力,得到了优化后的拉延工艺数模,并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验证了冲压工艺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变压边力中最常见的下降型变压边力,提出了梯度拉延筋拟合的方法,从而可以在恒压边力情况下拟合出下降型变压边力冲压的效果。该方法首先通过恒压边力计算获取需要的变压边力的区域,然后应用优化计算获取下降型变压边力曲线。通过转换计算出变压边力对板料约束力随板料边缘流动距离变化的关系曲线,并由此拟合出梯度拉延筋约束力曲线,再根据它确定拉延筋的数目、分布位置及约束力大小。该方法既可以用来拟合整体下降型变压边力,也可以用来拟合分区变压边力。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图1所示零件是我厂生产的某产品上所用重要联接零件,由于其壁厚较薄,且生产批量大,为此我们编制了一套冲压加工生产工艺,主要工序有:落料拉伸→二次拉伸→切边(大凸缘边)→切底→一次翻边(小凸缘边)→二次翻边(小凸缘边)→切边(小凸缘边)→整形→去毛刺→成品检验.  相似文献   

18.
冲压件拉延方向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复杂曲面零件冲压方向分析时闭角寻找的数学算法和特征图构造方法,给出了在三维CAD环境下的具体实施措施,讨论了冲压方向调整时特征图的基本变化,提出了能定量调整冲压方向和判断零件闭角能否消除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冲压方向调整时的盲目性。文章所得到的结果能用于零件、拉延件以及后续成形类工序件(再次成形、整形、翻边等)的冲压方向的分析。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合理地辅助冲压方向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以某型号汽车天窗加强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初步设计冲压工艺为拉延→修边、冲孔→修边、冲孔→翻边,初选压边力、摩擦系数、拉延筋阻力系数、工艺补充等参数,并利用Autoform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中所出现的起皱、减薄、开裂等缺陷,并结合产品结构,调整压边力、摩擦系数以及拉延工艺以得到符合实际生产的工艺参数、冲压工艺。最终确定的工艺参数为:压边力为2400 kN、凸凹模间隙为1.2 mm、摩擦系数为0.15;冲压工艺为:拉延→修边、冲孔→修边、冲孔→翻遍、整形→冲孔。根据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成形实验,得到了合格的零件,有效地降低了模具的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20.
以某主机厂轻型客车左中侧围内板加强板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设计的冲压工序为拉延→修边、冲孔→修边、冲孔→整形翻边。在初步设计压边力、拉延筋、工艺补充面等参数的基础上,利用Autoform对其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分析模拟结果中的减薄率分布图、增厚图和成形极限图FLD,确定了压边力大小为800 kN,并调整工艺补充面,降低工艺补充面的高度差,将拉延筋设定为以零件边界为基础的整圈拉延筋,且拉延筋方向与材料流动方向相垂直,外形应平滑以适应零件凹口形状。最终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指导试生产,得到合格零件,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