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无构造柱墙体;2-有构造柱墙体;VP-构造柱墙体最大承载剪力(柱头开裂);Va-墙体开裂时的剪力图1构造柱与墙体组合荷载-位移曲线1,2-圈梁;3构造柱(a)外纵墙与横墙相交;(b)房屋转角处图2构造柱平面布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砌体结构中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两层两开间1∶2砌体结构空间模型采用后加内嵌混凝土构造柱-圈梁加固后,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同时与已有构造柱-圈梁的砌体结构空间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砌体结构采用内嵌混凝土构造柱-圈梁加固具有良好的抗震承载能力和延性,与原有构造柱-圈梁的砌体结构相比,抗震承载力及延性相近.  相似文献   

3.
为对闽东地区村镇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闽东地区村镇房屋的防震减灾的现状,分析了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论述了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措施,并以闽东地区典型砌体房屋为例,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加设构造柱、圈梁等),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对抗震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证实设置圈梁、构造柱等不但可加强单片墙的整体性,且有助于各片墙形成整体的抗侧力体系,因此建议在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中,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加设圈梁和构造柱。  相似文献   

4.
为改良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及构造柱施工工艺,满足村镇砌体结构建筑工业化要求,提出一种装配整体式圈梁-构造柱建造体系。利用拟静力试验对传统砌体砖墙及装配式圈梁-构造柱约束砖墙共2个足尺试件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到装配整体式圈梁-构造柱约束砖墙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和能量耗散等抗震性能参数,结果表明:1)在地震作用下,装配整体式圈梁-构造柱体系能够有效约束砖墙体的过大变形,防止墙体产生大面积倒塌;2)装配整体式圈梁-构造柱体系能够提高结构的初始刚度,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和延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上海市某四层外廊式砖混结构教学楼加固实例,介绍了利用PKPM计算软件PMCAD模块,对外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板墙及圈梁加固砌体结构房屋进行计算的方法。在墙体抗震承载力计算时,将钢筋混凝土柱折算成等效墙体参与整体分析并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在墙体抗压承载力计算时,按考虑二次受力影响进行构造柱与砌体组合构件的承载力验算。此外介绍了用交叉钢拉杆加固预制楼板整体性的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约束刚度对砌体结构中现浇楼板裂缝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设和不设圈梁及构造柱的两种砌体结构模型进行试验 ,并应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 ,研究圈梁及构造柱对砌体结构现浇楼板非荷载裂缝的影响 ,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玉树大地震现场考察结果,系统地介绍了砌体结构房屋在房屋结构体系、房屋墙体、圈梁和构造柱、楼梯、墙角、预制板楼盖、屋盖及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构件的主要震害特征,为提高此类房屋防震减灾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该地区限用底框结构,彻底改造生土房屋.(2)建筑平面应规则、立面无凸凹设计、抗震构造措施合理.(3)砌体...  相似文献   

8.
住宅工程楼梯间的构造决定了其外墙圈梁与楼层圈梁(即一般部位的圈梁)标高存在差异(图1,一般相差半个楼层高度),因而不能与楼层圈梁同时施工。楼梯间外墙圈梁如果采用预制安装方法施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一、两种施工方法比较 采用现浇方法时,外墙主体的施工顺序一般是:绑扎构造柱钢筋→砌筑楼梯间外墙砌体(QL_1以下部分)及楼层砌体(QL_2与QL_3之间),留置拉结筋→QL_1及QL_3钢筋绑扎、支模,QL_1以下构造柱支模→QL_1及QL_1以下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拆除QL_1侧模→砌筑楼梯间砌体(QL_1以上部分),留置拉结筋→支构造柱(QL_1以上部分)及QL_3模板→浇筑构造柱(QL_1以上部分)及QL_3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具有超高的极限抗拉应变,在土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量大面广的无圈梁构造柱砖砌体房屋,研发了高效的ECC加固方法,对2片未加固砖墙和2片加固砖墙开展了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ECC条带加固能显著提高砖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施工工艺可保证ECC条带与砖砌体墙的可靠黏结。加固后无圈梁构造柱墙体的各项力学性能均优于未加固的有圈梁构造柱墙体。  相似文献   

10.
农村自建住房以无圈梁构造柱的砌体结构为主,其抗震性能差。新建房屋可采用现浇圈梁构造柱的构造措施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对于已建成的老旧房屋,提高其抗震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一种采用外贴预制圈梁构造柱加固砌体结构的技术,该种技术的圈梁构造柱预制,运至现场拼装,用黏结材料使之与墙体连为一体,从而大大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随后,着重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并介绍了在试点工程上应用情况,可为我国既有农村自建住房的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彬  王宇亮  陈光 《山西建筑》2008,34(2):105-106
针对砌体结构的特点,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布置,提出了对附属构件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列出了多层砖房构造柱及现浇混凝土圈梁的设置要求,以完善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2.
实际地震表明,要保证砌体房屋的安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构造柱和圈梁合理设计的问题。作者仔细分析了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和配筋设计,并建议把抗震区砌体结构房屋设计成弱框架砌体结构,有利于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实际地震表明,要保证砌体房屋的安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构造柱和圈梁合理设计的问题.作者仔细分析了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和配筋设计,并建议把抗震区砌体结构房屋设计成弱框架砌体结构,有利于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作用下约束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约束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取4栋7层砌体房屋为例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4栋房屋中2栋(代号为A1、A2)选自汶川地震影响区的约束砌体房屋,另2栋(代号为B1、B2)为虚拟无筋(或非约束)砌体房屋,除了无任何约束作用的构造措施之外,其他都分别和A1、A2相同。分析中选取汶川地震中基岩和土层场地的共20条地震动作为地震输入。基于分析结果,做了两方面的比较:约束砌体结构房屋地震反应特征和汶川大地震现场调查所见的对比和约束砌体房屋和无筋砌体房屋地震性状的对比。主要结论有:①计算得到的约束砌体房屋在大地震下的震害特征和实际地震相当吻合,结构分析所用的计算模型、恢复力模型和参数取值的可靠性得到验证;②和无筋(或非约束)砌体房屋相比,约束砌体房屋使砌体结构的抗震强度和延性大为改善,具有很好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是砌体结构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为反映砌体结构整体性的抗震作用,分析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提出结构整体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建议了考虑砖砌体结构整体性系数和承载力指标的震害程度指标,它可作为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之一。建立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震害程度指标与结构破坏程度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上述的定量关系,获得震害程度判断值,分析烈度和破坏程度的变化对震害程度判断值的影响。最后进行多幢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破坏程度评估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震害程度指标及震害程度判断值可以准确评估结构不同方向的墙体破坏程度,实现对砌体结构的抗震评估。  相似文献   

16.
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是砌体结构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为反映砌体结构整体性的抗震作用,分析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提出结构整体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建议了考虑砖砌体结构整体性系数和承载力指标的震害程度指标,它可作为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之一。建立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震害程度指标与结构破坏程度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上述的定量关系,获得震害程度判断值,分析烈度和破坏程度的变化对震害程度判断值的影响。最后进行多幢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破坏程度评估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震害程度指标及震害程度判断值可以准确评估结构不同方向的墙体破坏程度,实现对砌体结构的抗震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强烈地震中农村砌体结构不同构件的重要性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结构抗震评定与加固维修更合理,以中国农村典型砌体结构为研究对象,从静力响应和动力响应的角度,分析了地震影响系数、构造柱(圈梁)设置、墙体平立面位置、地震波频谱特性及地震波持时对墙体重要性的影响,并将墙体重要性系数引入农村砌体结构的抗震评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加,受拉区墙体的重要性增大,受压区墙体的重要性减小; 地震影响系数较小时,设置构造柱、圈梁砌体结构墙体比未设置构造柱、圈梁的墙体重要性大,反之亦然; 同一平面位置的墙体受压重要性随楼层从上到下增大; 地震峰值强度、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等动力参数对墙体重要性系数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是墙体抗剪重要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农村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评定中,引入墙体的重要性系数,能明确砌体结构房屋中的关键墙体。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低洼棚户改造房屋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中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多次变化和在不同时期建造的砌体房屋在抗震性能上存在的差异.选择西安市20世纪90年代初期低洼棚户改造工程中有代表性的6层砌体结构住宅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抗震规范对该房屋进行抗震计算和分析;指出墙体局部尺寸过小,大洞口两侧没有构造柱加固,墙段水平剪力分布不均与构造柱、圈梁数量及配筋率偏低等抗震薄弱环节,最后提出了解决小墙段抗震承载力不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谨 《住宅科技》2011,31(Z1):327-329
在多层砌体结构中合理布置圈梁和构造柱,并有效连接使之协同作用,所形成的空间构造框架体系,可以阻止或延缓房屋倒塌时间,抗震减灾效果明显。现有房屋中不满足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房屋数目庞大,建议挑选房屋结构相对较好、后续使用年限相对较长、较有使用价值的建筑逐步进行结构加固、改造,并对鉴定中不满足多层砌体结构整体性连接要求的房屋,在结构加固时应注重构造柱和圈梁的增设,严格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进行加固,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工程试设计,得出了带构造柱和圈梁的网状配砖砌体中高层房屋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为设计这种房屋在构造措施方面提出一定要求,为这类房屋的工程设计提出了有用的设计方法。本文还通过该体系房屋与多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及钢筋砼剪力墙结构的比较,得出这类房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