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某区域锅炉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工程为例,对采用分布式变频二级泵的供热系统进行了广泛调研,并通过统计数据对节能效果进行了解析。所得结论为分布式变频二级泵循环系统在区域锅炉房供热模式中具有输送电耗少、锅炉运行压力低、管网水力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供热循环方式,特别是在一定供热半径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2.
供热管网的用户端应用分布式水泵代替阀门来调节水力工况有助于节约水泵能耗。在比较单热源枝状管网采用传统阀门调节和分布式水泵调节供热方案的水力工况和节能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水泵供热布置方案。通过理论及案例分析了多热源环状管网应用这一新方案下的变工况水力调节性能、水温稳定性能及节能性能。结果表明,新的分布式水泵布置方案有利于降低供热系统的功耗、减缓用户水温波动,并具有供热质与量的调节相对独立、调节控制策略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聂勇 《区域供热》2014,(2):114-121
分布式水泵供热系统是集中供热水循环系统的新技术。近几年在新疆的集中供热系统中,特别是锅炉房偏离负荷中心的集中供热系统得到逐步应用,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并带来锅炉房与热力站调节方便,提高一级管网供热能力的优点。本文针对新疆某城镇的一座集中供热锅炉房分布式水泵供热系统的改造设计,来分析分布式水泵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同行们探讨,达到对分布式水泵供热系统的更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变频泵系统作为一种较新的热网型式,有减少管网输送费用、降低管网运行压力、增强管网水力稳定性等诸多优点,在我国正得以不断的推广应用.本文以某大型分布式变频泵管网系统为例,讨论了在多热源联合供热的条件下,不同的热源运行方式和热网运行方式对分布式变频泵管网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传统供热系统在设计及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一次循环水泵选择过大,水力不平衡导致的大流量小温差输配电耗过大等的问题。针对城镇供热系统目前分散且规模小、污染严重、环境脏乱、管理水平低、能源浪费严重的现状,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得出对大型集中供热系统采用分布式变频二级泵供热系统和互联网综合监控平台,可以实现对集中供热系统的可量化的现代化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变频泵供热系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介绍了分布式变频泵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比较了传统供热系统与分布式变频泵供热系统的水压图及运行方式,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分布式变频泵供热系统的耗电量比传统供热系统低.探讨了分布式变频泵供热系统的适用条件及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7.
介绍分布式蓄热、二级管网调节方法研究现状,对分布式蓄热罐容量优化及二级管网调节方法改进途径进行综述。国内外均重视分布式蓄热、二级管网调节方法的研究。采用蓄热罐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实现节能减排,蓄热罐容量对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存在较大影响。对分布式蓄热罐容量进行优化,是提高供热系统经济性的有效方法。在热网的运行调节方面,变频泵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对变频泵变流量调节与分布式蓄热系统相结合的优化研究还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8.
在长距离大型供热管网改造的设计建设中,经过技术分析,通过合理布置中继泵站、选择增压泵扬程降低了管网运行压力,满足了不同设计参数区域管网对介质压力的要求,降低了管网基建投资和运行电耗。同时在区域热网主干线上采用混水技术解决了同一热源对不同设计参数区域管网供热的问题。运行过程中,通过全网水力计算和技术分析,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运行方式,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对加压泵和混水泵进行自动调节,既保证了热用户的需要又达到了节约管网运行电耗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分布式加压泵对供热介质进行加压并利用混水泵对区域主管网进行混水调节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区域管网对介质压力、温度和流量的要求,提高了管网供热能力,节约了基建投资,达到了稳定供热的目的,并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某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受供热管网承压能力低及一次热网循环水回水温度高的影响,吸收式热泵运行效率低下。经分析原因,采取了热力站加装分布式变频泵、板换间接供热改为混水供热的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提高了吸收式热泵的COP值。  相似文献   

10.
降涛 《山西建筑》2010,36(1):202-203
对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洗煤厂的供热管网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改造后达到了供热要求,同时指出,对于供热设计和管网运行来说,保证热网平衡和合理选择系统循环水泵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