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35.5L液化石油气钢瓶作为主要气源,用不锈钢软管连接至4.7L液化气钢瓶作为缓冲罐,最终通过软不锈钢管上开孔的方式提供着火点,将不锈钢软管对准需要焊接的焊缝,不锈钢软管可根据焊接焊缝的形状任意调整曲率,最终制作了焊前预热和后热处理装置;用远红外线测温仪监测焊接母材焊缝的温度,从而保证了焊缝的预热效果,根据焊接钢板的厚度保持加热时间,从而获得理想的后热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ASTM A335 Gr.P22材料焊接性较差,由于受到现场施工条件及焊缝位置等的限制,该类母材部分焊缝不便于进行局部热处理,为此采用了高铬镍焊材,不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的焊接工艺进行焊接。试样的力学性能试验及金相分析表明,力学性能符合要求,金相组织良好,焊接工艺满足NB/T 47017-2011规定要求;该焊接工艺用于国内某炼厂ASTM A335Gr.P22孔板法兰与引压短管角焊缝的焊接工程实践表明,装置自2014年投产运行至今采用该工艺施焊的所有焊缝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针对合成氨二段转化废热锅炉管板易出现大量泄漏的问题,对管板与换热管角焊缝焊接应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气侧焊缝区与近焊缝区存在很高的焊接残余应力。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高应力区易发生疲劳裂纹扩展,导致泄漏。通过采取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工艺可以降低焊接接头的焊接残余应力,提高焊接接头的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4.
15CrMo钢管的焊接,在焊缝热影响区易产生淬硬组织,低温焊接或焊接刚性大的焊件易产生冷裂纹。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采取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措施,配以适当的焊接规范,有效地解决了这类问题,确保了施工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5.
许贵芝 《焊管》2011,34(3):75-78
简要介绍了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地区干线输气管道的建设情况.由于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地区气温偏低,管道对接焊接时要进行焊前预热、伴焊加热和焊后热处理.介绍了管道焊接接头焊前预热、伴焊加热和焊后热处理应选用的设备,管道焊接接头预热时两种KЗH-4-3电加热器的安装方法及分组加热热处理循环工艺过程,热处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文件的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6.
T91钢属于马氏体不锈钢,其焊接性能较差,焊接接头易脆化,焊接时容易产生冷裂纹和再热裂纹。基于ANSYS软件平台,应用移动高斯热源结合单元生死技术方法,对超临界锅炉用小管径T91钢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焊后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讨论了焊前预热温度以及焊后热处理工艺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焊后残余应力集中在T91钢焊缝区与热影响区,最大等效应力值超过了材料屈服应力值;提高焊前预热温度可以降低Mises等效残余应力值,但应力值仍然较大;进行焊后热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最大应力数值下降60%~70%。  相似文献   

7.
对13MnNiMoNbR+00Cr17Ni14Mo2复合钢板与20MnMoNbⅣ+00Cr17Ni14M02锻件进行了焊接性分析。针对大直径厚壁马鞍形对接焊缝结构特点,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并通过对焊接过程中预热温度的控制、焊后消氢及焊后热处理等工艺的合理调整,有效防止了冷裂纹的产生,保证了产品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和焊缝残余应力及熔敷金属中未逸出的氢对焊接裂纹的影响,论述了焊接预热和后热的理论依据、预热和后热温度的确定及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指出预热温度的确定与钢的碳当量、临界冷却速度、钢的塑性温度区、焊件拘束度等有关,与马氏体转变点无关;后热温度的确定应避开回火脆性区,视焊接应力的大小,后热和中间热处理可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9.
3.5%Ni管材焊接及焊缝表面TIG重熔的工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333Gr.3(3.5%Ni)管材焊接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接头有足够的韧性。焊后热处理可以较好地改善焊接接头的韧性,但存在耗能大、工时长等问题。采用焊缝表面TIG重熔方式代替焊后热处理的工艺试验表明,虽然对焊缝韧性的改善效果比焊后热处理差一些,但与焊态相比已有了较大改善,并可满足母材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蕊  李东风  莫子雄  张乐  张益铭 《焊管》2019,42(4):61-63
为了确保高钢级套管全尺寸试样制备时套管与堵头的可靠连接,分析了高钢级套管、堵头材料的焊接性能及焊接结构,探讨并制定出高钢级套管全尺寸试样堵头焊接工艺,即采用2种焊条进行多层多道焊接,并进行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的焊接工艺方法,能有效提高焊缝强度及韧性。实际应用表明,该焊接工艺能够保证焊接接头的连接强度,同时节约试验成本,可满足高钢级套管全尺寸实物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1.
某公司乙烯裂解炉第一急冷换热器(PQE)在大修时进行了着色探伤检测,检测发现:急冷换热器入口带叉锥体与下连接件多处焊缝熔合线存在裂纹,其中部分为贯穿性裂纹。为解决补焊后焊缝熔合线及母材依然出现裂纹的问题,采用一种红外预热装置对焊接件进行预热且在焊接过程中对构件注入振动外场的焊接工艺。预加热振动焊接方法的应用,减少了焊件焊接残余应力,提高了焊接部位的力学性能、焊缝的抗疲劳性和断裂韧性,焊件裂纹修复效果良好,保证了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2.
依据1Cr5Mo钢炉管的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选用HCr5Mo焊丝和R507焊条,采用氢弧焊打底(管子内充氩气保护),手工焊盖面的焊接方法(焊口预热温度为300℃),对1Cr5Mo钢炉管进行焊接,焊后立即包以保温材料缓冷,24h后进行100%的X射线探伤,然后对焊口进行热处理(750℃×2h)。对1Cr5Mo钢炉管进行 焊接试验表明,接头焊缝的力学性能完全达到GB150-89标准中的要求,热处理后,  相似文献   

13.
结合引进 3.5% Ni材质低温装置容器焊缝裂纹的返修,从坡口型式、坡口加工方法、焊接规范、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控制、焊后热处理等方面对影响 3. 5% Ni钢焊接接头低温性能的工艺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提出了合理的返修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性能良好的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通过力学、金相及腐蚀等试验手段,对两种焊接及热处理工艺下的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的焊接工艺,焊后以1 050℃、保温13~15 min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焊接试样焊缝位置第三相析出严重且两相比例相差较大,导致焊缝脆性增大,焊缝性能不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以纯氩气保护、采用较小线能量的多层多道次焊接工艺,焊后以1 100℃、保温50~55 min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焊接试样焊缝位置的相比例相对均匀,焊缝各项性能良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胡加明 《焊管》2022,45(10):61-64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12Cr18Ni9与低合金钢Q355D的焊接,采用E308L-16和E309L-16两种不同型号的焊条进行了焊接工艺试验,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450 ℃、650 ℃和850 ℃不同温度的焊后热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晶间腐蚀试验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焊缝微观组织主要由奥氏体和少量的铁素体组成;焊缝和12Cr18Ni9母材硬度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不断下降,Q355D母材硬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650 ℃热处理的焊缝晶间腐蚀最为严重, 450 ℃和850 ℃热处理的焊缝晶间腐蚀相对较轻。研究表明,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的选择较为合理,热处理温度对焊缝与母材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焊后热处理温度应该避免晶间腐蚀最严重的温度650 ℃。  相似文献   

16.
16MnR厚壁锥体焊缝裂纹的返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MnR大厚壁锥体在焊后校圆过程中产生裂纹,通过对材料的化学成份及焊接工艺分析认为,材料本身的淬硬倾向、较大的拘束应力以及未能及时进行消氢处理,是产生冷裂纹的主要原因。文章从裂纹的清除、坡口形式、预热及焊后消氢、消应力热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返修工艺。指出,焊后立即锤击焊缝并进行消氢处理是获得优良焊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工程使用的厚壁直缝埋弧焊管初期出现过焊缝横向裂纹的问题,通过查找裂纹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控制横向裂纹产生的措施,分析了厚壁直缝埋弧焊管焊接横向裂纹产生的原因,从焊管的成型、焊前预热、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和设备、焊后保温缓冷、消氢热处理、CTOD试验和垂直气电立焊等方面提出了控制焊接横向裂纹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出现焊接横向裂纹的返修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瑞辉 《焊管》2016,39(1):41-44,48
针对海洋平台桩腿常用的高强度低碳调质钢E690材料焊接时具有冷裂倾向,焊缝及热影响区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分别以焊条电弧焊(SMAW)和埋弧焊(SAW)两种焊接方法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表明,焊前进行不低于100 ℃且不高于150 ℃的预热,道间温度控制在100~150 ℃,焊后进行150~250 ℃热处理,保温2 h,焊接过程中控制热输入量,焊条电弧焊为10.5~16.3 kJ/cm,埋弧焊为16.1~26.4 kJ/cm,采用多层多道焊形式,可以保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依据1Cr5Mo钢炉管的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选用HCr5Mo焊丝和R507焊条,采用氢弧焊打底(管子内充氩气保护)、手工焊盖面的焊接方法(焊口预热温度为300℃),对1Cr5Mo钢炉管进行焊接,焊后立即包以保温材料缓冷,24h后进行100%的X射线探伤,然后对焊口进行热处理(750℃×2h)。对1Cr5Mo钢炉管进行焊接试验表明,接头焊缝的力学性能完全达到GB150-89标准中的要求;热处理后,接头部分的Cr、Mo元素分布均匀,接头组织有弥散的碳化物析出。最后给出了1Cr5Mo钢炉管的焊接施工工艺规程。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引进的13CrMo44属于低合金珠光体耐热钢,用于注蒸汽管道比20钢性能更优,由于这种钢材目前在我国石油行业应用较少,焊接过程中较易出现裂纹等缺陷,为此,在管道焊接施工前,进行了两种方案的焊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焊前预热、焊后保温和热处理工艺的方案,使焊缝区硬度有所下降,金相组织正常,从而得外吐能较优的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