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河内-海防公路软基渗透性及差异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考虑到地基竖向渗透系数改变的问题,提出了砂井地基平面化等效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并运用Plaxis2D软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并系统分析了不同软基处理形式下软基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路堤高差下,不同的过渡段处理方式产生的工后差异沉降顺序为:挤密砂桩处理普通砂井处理塑料排板处理,本工程采用的过渡段软基处理方案满足越南关于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及纯碎石垫层在软土地基上的承载特性;分析不同工况下沉降、桩身应变及桩土应力比随循环次数、峰值荷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载条件下,加筋碎石垫层能有效地限制垫层的位移,显著减小复合地基的累计沉降;加筋后的碎石垫层强度和刚度均得到增强,能有效调节桩-土应力分布,改善碎石垫层的受力特性,大幅度提高桩-土应力比,有效减小桩身应变;同等条件下,土工格室碎石垫层对于减小桩顶沉降、提高桩-土应力比和降低桩身应变的性能略优于土工格栅碎石垫层,并随着循环峰值荷载增加,两者的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对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进行数值分析,通过PLAXIS 3D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垫层模量、土工格栅层数、桩间距及刚性桩桩长对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荷载较小时,土工格栅层数、刚性桩桩长及桩间距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较小;当荷载较大时,复合地基沉降随着垫层模量、土工格栅层数及刚性桩桩长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桩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垫层模量和土工格栅模量对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影响较小;增大桩间距,刚性桩和柔性桩的荷载分担比均有所减小;增大刚性桩桩长,刚性桩荷载分担比增大明显,柔性桩荷载分担比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不同类型的加筋材料对桩-网复合地基加固处理后沉降特性的影响,根据某市城际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情况进行了7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不同加筋材料、桩基布置形式和桩帽连接方式对软土地基沉降、桩土差异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桩-网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小深厚软土的地基沉降和桩土差异沉降;三向土工格栅控制沉降的效果优于双向土工格栅和单向土工格栅;正三角形桩基布置形式比正方形布置形式更有利于达到控制沉降的效果;桩顶桩帽设 置增大了桩体与上部垫层的接触面积,减小地基的整体沉降和桩土差异沉降;采用有限元分析了桩-网复合地基的长期沉降变形,结果表明沉降在早期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通过比较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和未加筋路堤来分析加筋对软基位移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能较大地减小软基路堤的侧向位移、减小不均匀沉降和堤外隆起,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路堤的最大沉降.研究结果对软基上路堤加筋处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多层加筋垫层刚性桩网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将设置有多层土工格栅的加筋垫层视为大挠度薄板进行分析,运用层合板理论,模拟多层土工格栅与碎石垫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加筋垫层抗弯刚度矩阵的计算方法。考虑刚性桩网复合地基的三维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建立加筋垫层应力函数和挠度微分控制方程,并利用伽辽金方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利用Winkler地基梁理论和大挠度薄板理论对桩土应力比和格栅拉力进行计算。最后,运用实际工程对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并综合分析格栅总层数、铺设间隔和位置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及格栅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随着格栅总层数的增大,桩土应力比增大而格栅拉力降低,铺设2~3层格栅效率最高;随着铺设格栅间隔和底层格栅距桩帽距离的增大,桩土应力比降低,而格栅拉力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土工格栅对碎石垫层刚度的影响规律,设计了9种不同工况的垫层,分别进行了模型静载试验,分析了垫层厚度、有无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层数及铺设位置等因素对碎石垫层及加筋碎石垫层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垫层厚度的减小能有效地降低地基沉降;在一定荷载范围内,有土工格栅碎石垫层的承载性能要优于无土工格栅碎石垫层;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当垫层厚度相同时,土工格栅层数和铺设位置不同,其碎石垫层的刚度也不同,且存在一个最佳的铺设层数及铺设位置,土工格栅的最佳层数及铺设位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土工格栅与碎石桩联合处理软土路基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平面应变条件下的Biot固结理论,采用ABAQUS软件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土工格栅加筋与碎石桩联合使用于软土路基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探讨.对比计算表明:仅在路基中加入一层土工格栅时,与无格栅相比较,路堤和路面变形可以减少;在相同固结时间内加设碎石桩后,路堤和路面的竖向变形可以大大减小,路堤的侧向位移也变小.碎石桩极大地缩短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加快了软土的固结;碎石桩对软土起到了置换作用,可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减小路基变形,从而提高了路堤的稳定性.加设碎石桩后可以缩短路堤的固结时间,从而可以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软基处理的施工监测工作对保证路堤边坡的稳定及对地基处理的质量评价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圳宝源路为例,介绍了该路段软基处理的措施,施工监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监测数据分析成果,通过分析得出各监测物理量均为正常,根据实测沉降数据采用Asaoka法、三点法对主固结沉降进行推算,然后计算出工后沉降,结果表明工后沉降指标达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0.
离心模型中的固结时间是原型固结时间的1/n2,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模拟软土地基的长期沉降。为了准确地预测软基的沉降规律,论证软基处理的可行性,因此在简化软土地基模型中,通过在预成孔中放入细砂模拟碎石桩,同时通过离心机的高速旋转,对原模型施以ng加速度,使地基在较短的时间固结.通过测量地基变形,可以很好地预测到地基的施工期和工后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隧道施工公路路面沉降规律和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铁路大量出现下穿既有公路的交叉工程,隧道施工沉降将影响公路行车安全,急需建立下穿公路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标准.本文根据公路运营安全平整度要求,揭示了公路维修标准平整度与隧道施工路面最大沉降值的关系;应用正交数值试验方法,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路面允许的隧道施工沉降值及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合理制定隧道建设引起的路面沉降控制基准的难题,以行车舒适性控制标准为出发点,同时考虑既有公路的不平整度和隧道建设引起的路面沉降槽形态特征,基于理论推导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首先,选择行车竖直方向上振动加速度为舒适性指标;其次,采用理想正弦函数加以刻画公路路面纵断面曲线,通过求导得到行车竖直方向振动加速度与既有公路的纵断面曲线特征参数的关系;再次,用Peck公式描述隧道建设引起的路面沉降槽形态特征,通过求导得到行车竖直方向上振动加速度与沉降槽形态参数的关系;然后,根据叠加原理可得到行车最大竖直方向上振动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既有公路的不平整度和隧道建设引起的路面沉降的影响;最后,基于加速度值与人体主观感觉的关系,提出了路面沉降控制基准确定公式. 结果表明:行车舒适性与既有公路纵断面曲线的波长成正比,与振幅成反比;行车舒适性与路面沉降槽宽度系数成正比,与隧道中心线处路面最大沉降值成反比;行车舒适性与行车速度的平方成反比例. 通过适当降低行车速度是放宽沉降控制基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土壤固化剂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伟  彭军  张华 《宁夏工程技术》2004,3(2):174-178
为了准确掌握固化剂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范围,特别是能否在北方季节性冻土地区应用于渠道衬砌,针对应用固化剂固结土进行研究试验.根据固化剂特点,选择宁夏唐徕渠、汉延渠的渠床土及征沙渠风积沙、镇北堡粗沙,进行强度试验.实践证明:在固化剂含量一定(20.42%)的情况下,影响固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含水率.最优固结含水率为16.5%.得出结论:土壤固化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应用于强度要求较低的工程建设中,技术是可行的,其固化沙石的效果较黏土、沙性土的效果显.  相似文献   

14.
高铁路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是一大难题,其中,动荷载影响的研究尚处于数值计算与试验阶段。依托沪宁城际铁路建设、运营监测数据,基于分离动、静荷载引起沉降的思路,通过静载作用沉降与实测运营沉降取差值,获取动载作用下的沉降测试值,分析了路基由动载引起的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动载引起的沉降对运营后实测沉降的贡献有限,并不是引起部分断面总体沉降偏大的主要原因;不同地质条件及路堤填筑高度对动载引起沉降的影响较小;动载引起沉降的速率在运营前期发展较快并达到最大,之后沉降速率减小,沉降趋于稳定,运营后的第4年累积沉降约为2~3 mm。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述之工程实例为利用现有的振动打桩设备加以改造,使之能起到振动、水冲、灌注和挤密的作用,在地基中形成卵石夹砂的桩体,与被挤实的淤泥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以承受上部的荷载。文章介绍了本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概况。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软基加固方法,在现场进行了载荷试验和沉降观测。本工程主体建筑砌块完工后还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的结论意见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津涞公路二灰碎石基层K3 000~K37 504段建成一年左右出现了长距离纵向贯通性裂缝,这些裂缝不是出现在新旧路接缝处,也不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已有的国内外文献都不能够解释产生这些裂缝的原因.通过对道路纵向贯通性裂缝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找出了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止措施,为今后的道路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在沥青路面横向和纵向设置变形缝后的抗变形能力和影响路面附加应力的主要因素。基于ANSYS技术建立了路面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路面结构在地基差异沉降时的受力性能和影响路面附加应力各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地表正负曲率变形时,设缝路面基层差异沉降、面层和基层底部最大水平附加应力较不设缝路面均有显著减小;建议在设缝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中以路面宽度、差异沉降量和基层厚度作为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沪宁城际铁路CFG桩网复合地基试验段和京沪高铁砂桩网复合地基昆山试验段,在现场试验断面埋置土压力盒、沉降计和孔隙水压计等监测仪器,获取地基沉降、桩和桩间土压力、孔隙水压等监测数据,对比分析CFG桩与砂桩网在高速铁路地基工作性状及工后沉降控制效果中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FG桩网和砂桩网联合堆载预压均可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后沉降控制要求,CFG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总量与沉降速率均小于砂桩网复合地基,且收敛速度快;受桩刚度差异的影响,CFG桩网复合地基与砂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桩土应力比随着路堤填筑加载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后者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呈波浪形变化;CFG桩网地基超孔压消散速率远小于砂桩桩网地基的超孔压消散速率;在施工工期较短的情况下,与砂桩网复合地基相比,CFG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工后沉降控制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记述了宁夏桃(山口)至同(心)高速公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工艺及处理效果。由于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发生变形会对公路路基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此类地盘上修建高速公路路基,关键要减少其湿陷性和孔隙比,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为此,采用冲击压实法处理,即用冲击压路机以每小时12~15km的速度行走,把行走所产生的动能以冲击波方式传递于地盘。其压实有效深度达1m,可使土体的沉降量和孔隙比在施工过程中大大减少,加速土体固结沉降;也就是把路基工后沉降提前完成,消除了公路通车后的质量隐患。章在对湿陷性黄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试验数据定义出桃同高速公路路基地盘土属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针对它的特性提出改进的施工工艺;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大量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用冲击压实法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方法可行,可大大加速路基填土固结沉降,减少孔隙比和工后沉降,为后续路基、路面施工及通车运行提供坚实稳固的地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