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新光  张蔚 《啤酒科技》2003,(10):24-25
《啤酒科技》2003—8期第30页刊登了一篇题为“啤酒酒精度分析中重量法与容量法的差异”,本刊编辑部希望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近期编辑部收到了三篇对前文提出异议的文章,现刊登于后。为了帮助啤酒厂技术检验人员从理论上认清“酒精度”重量百分比和体积百分比的关系,本刊邀请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写了“关于《啤酒分析方法》国家标准中酒精度测定方法的说明”一文,以帮助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操作。在此之前,《啤酒科技》2003—3期曾刊登“啤酒分析方法(GB/T4928—2001)有关内容探讨”,2003—7期曾刊登“新国标实施后在测量酒精度时易犯的一个错误”,请读者参考。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净含量是定量包装商品的重要指标,检测净含量的方法有两种:重量法和容量法(见GN4928《啤酒分析方法》)。分别用重量法和容量法对不同规格啤酒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表1)。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瓶样品用容量法比重量  相似文献   

3.
李季 《啤酒科技》2003,(10):26-27
读了《啤酒科技》2003年第8期(总第68期)上一篇题为《啤酒酒精度分析中重量法与容量法的差异》(作者:贺礼见,彭召海)后,我发表一些看法。1)感觉两位作者未能很好地理解《啤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密度瓶法复检配制酒酒精度含量的各实验步骤产生的不确定度。方法以复检配制酒为研究对象,按照GB5009.22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酒中乙醇浓度测定》的第一法密度瓶法的要求,并根据CNAS-GL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测得复检配制酒酒精度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在95%的置信区间下,复检配制酒的酒精度测量结果为(10.18±0.14)%vol, k=2。结论密度瓶法测定复检配制酒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样品的复杂性、密度瓶温度计校准和测量重复性引入的随机效应。  相似文献   

5.
彭群国 《啤酒科技》2003,(10):26-26
《啤酒科技》(2003-8)刊登的《啤酒酒精度分析中重量法与容量法的差异》一文,作者通过实验对比和理论分析,对国标检测酒精度的两种方法进行了探讨。但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和运用国标,该文在实验和理论分析上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GB4927-2008《啤酒》国家标准已经修订完毕,有望于2008年出台。GB4927—2008版本在GB4927—2001《啤酒》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内容包括强制性条款与推荐性条款两部分。强制性条款主要包括啤酒产品定义、卫生要求、净含量、产品标志。  相似文献   

7.
<正>GB4927—2008《啤酒》国家标准已经修订完毕,有望于2008年出台。GB4927—2008版本在GB4927—2001《啤酒》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内容包括强制性条款与推荐性条款两部分。强制性条款主要包括啤酒产品定义、卫生要求、净含量、产品标志。  相似文献   

8.
新国标实施后在测量酒精度时易犯的一个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GB/4927—2001中明确指出酒精度的计量单位由质量百分含量[%(m/m)]改为体积百分含量[%(v/v)],这对于用仪器(SCABA 5610或 AntonPaar)测量啤酒浓度的单位,只要在仪器的显示或打印项目中增加一项酒精度[%(v/v)]即可。而对用蒸馏法测量啤酒浓度的单位,则没有这么简单。大家习惯了在蒸馏法测量啤酒浓度的方法中,称取100.0g 试样,可以很方便的得出酒精度[%(m/m)]和真正浓度。虽然 GB/T4928—2001列出了用容量法测量酒精度[%(v/v)]的方法,但对分析人员来讲相对增加了工作量。因为按照目前国标的规定,如  相似文献   

9.
啤酒灌装后,其液面到瓶盖之间的容量为剩余空间,剩余空间与公称容量之比为顶隙率,由于啤酒富含CO2气体,剩余空间起重要的缓冲作用。啤酒瓶标准GB4544-1996对640mL 瓶的满口容量规定为670±10mL,啤酒标准 GB4927-2008规定啤酒定量包装不允许有负偏差,当啤酒瓶满口容量为下限660mL时,顶隙率下降为3%左右,剩余空间缓冲作用减弱,很容易出现爆瓶或漏气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李小那 《酿酒》2011,38(4):76-78
根据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1]中的密度瓶法作为对象,建立密度瓶法测定葡萄酒中酒精度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以评定测定结果的质量,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测试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并利用测定结果及其他资料,按照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2]评定该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1.
刘钢 《啤酒科技》2002,(7):11-12
新修订的《啤酒》国家标准 GB4927-2001已于2001年12月4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将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与原《啤酒》国标 GB/T4927-1991相比,新国标对影响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条款加以强制,提高了部分技术指标(如浊度、双乙酰、总酸等)  相似文献   

12.
《山东食品发酵》2009,(3):39-39
10月1日起,新《啤酒》国家标准GB4927.2008正式实施,该标准是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在GB4927.2001《啤酒》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此次修改内容主要包括:于啤酒、冰啤酒、低醇啤酒、小麦啤酒和浑浊啤酒的定义,增加了无醇啤酒和果蔬类啤酒的定义及产品分类,酒精度的计量单位改为体积百分含量(%vol)表示,对淡色啤酒的泡持性、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总酸、  相似文献   

13.
回收瓶已成为很多啤酒厂家生产用瓶的主要来源。若回收瓶处理不好,必将对啤酒外观和内在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现就我厂使用回收瓶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成文,供同行参考。1、回收瓶预选回收瓶必须进行预选。挑出油瓶、破口瓶、异形瓶、釉面磨损瓶,才能投入使用。回收瓶也应符合 GB4544—1996的要求。2、回收瓶预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结合长期以来啤酒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从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的监管控制角度,提出了在啤酒企业如何实施《食品安全法》。  相似文献   

15.
刘捷  吴雨  刘颖 《啤酒科技》2003,(12):48-48
前言:总酸是啤酒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有两种:电位滴定法和指示剂法。本文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1 检验方法1)方法一:电位滴定法吸取试样50.0mL 于烧杯中,插入电极,开启电磁搅拌器,用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8.2为其终点,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啤酒总酸含量。2)方法二:指示剂法用酚酞作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滴定。于250mL 锥形瓶中装入水100mL,加热煮沸2min,然后加入按标准 GB4928-2001《啤酒分析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6.
啤酒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概述 就啤酒而言,目前在我国有两种测定甲醛含量的标准方法,分别为:“绿标法”(NY/T273—2002绿色食品啤酒)与“国标法”(GB/T5009.49—2003;发酵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GB 4927-2001《啤酒》和GB/T 4928-2001《啤酒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于2001年12月4日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为了正确鉴别鲜、生、熟啤酒,在GB 4927-2001标准中增加了“蔗糖转化酶活性”指标,并在GB 4928-2001标准中制定了相应的分析方法,方法中规定了须使用“葡萄糖鉴别试纸”进行试验和判定。目前市场上可用于葡萄糖鉴别的试纸很多,但其规格、质量等参差不齐,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判定。为了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仝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负责挑选了几种不同的试纸,进行反复试验比较,选定了一种,并按照标准方法中的要求进行了改进。由于“葡萄糖鉴别试纸(啤酒专用)”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外界因素较敏感,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容易失效。因此,第一批定制的“葡萄糖鉴别试纸(啤酒专用)”保质期暂定为半年,根据各  相似文献   

18.
正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下称"新国标")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是根据原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06号),在GB 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及GB 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的基础上整合修订而成。该标准由国家卫生计生  相似文献   

19.
郭培英 《啤酒科技》2004,(9):48-48,50
对采用密度法检测啤酒原麦汁浓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以便提高密度法检测啤酒原麦汁浓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造纸信息》2006,(5):10-10
GB/T461.3—2005《纸和纸板 吸水性的测定(浸水法)》、GB/T1543-2005《纸和纸板 不透明度(纸背衬)的测定(漫反射法)》、GB/T2679.7—2005《纸板戳穿强度的测定》、GB/T7975-2005《纸和纸板颜色的测定(漫反射法)》、GB/T7978-2005《纸浆 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