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绿色建筑工作的推进依赖于相关 专业人员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执行, 根据评价标准制定建筑设计策略可以有效 控制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通过对传统建 筑设计流程的梳理,分析绿色建筑设计各 阶段的过程文件,结合新版《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的条款要求,对绿色建筑的前期设 计、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 阶段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分解研究,探讨每个 阶段的具体设计原则及策略,提出绿色建筑 设计具有各专业在统一流程框架内互相配 合协同完成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相比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更加复杂。当下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绿色建筑设计参考,然而评价标准包含的评价项繁多且涉及范围广,设计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抓住重点。以LEED-NC v3 200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已通过该评价认证的6 762个绿色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建立绿色建筑认证项目得分数据库,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统计各评价项的权重、认证项目在各评价项的实际得分率以及不同认证等级之间得分差异,分析各评价项的专家预期、实际技术措施发展水平以及绿色性能提升空间,将其整理分成高期望高水平高潜力、高期望高水平低潜力、高期望低水平高潜力、高期望低水平低潜力等8类,并将分类评价项划分成高、中、低三个优先等级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方便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全面有效地把握关键绿色建筑评价要点,结合项目特征与评价项优先级,选择更有利于自身项目建筑绿色性能提升的评价项,并将与之相关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与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3.
曾旭东  周鑫  张磊 《室内设计》2019,(6):119-126
当前,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应用过 程中普遍存在“翻模”现象,这种“翻模”方 法没有在建筑设计阶段真正运用BIM技术, 未能体现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价值,实现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正向设计应用已 迫在眉睫。根据建筑设计数字化所具有的特 性,在BIM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核心功能下,以 不同工程实例在建筑设计各个阶段中BIM技 术的应用过程为基础,探索BIM技术在建筑 设计阶段正向设计中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分 别提出BIM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和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医院建筑特点,结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及评价要点,以具体项目为例,从建筑设计、模拟优化、科学运行等方面,阐述绿色建筑措施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分析其运行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分析差异,以展示绿色建筑措施在实际运行中产生的效应,为医院绿色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明确了民用建筑绿色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两个阶段,要求"设计评价应在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本文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类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控制项和评分项对编制设计文件技术指标的要求,解读《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 32/J 173—2014),分析了绿色建筑工程在项目策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各阶段中绿色设计文件的表达内容和深度,阐明了在绿色建筑设计前期阶段需要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作业部门与建筑设计咨询各专业分阶段协作,在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及设备材料选择配置中建立有效提资和协同平台,通过分享、平衡和技术集成,完成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系统化编制。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对《河南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技术要点》编制的意义、基本原则、主要框架内容及指标体系中相关专业的审查重点的解读以及技术要点编制思路、技术要点的介绍,指导审图及设计人员快速了解该标准的编制思路,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控制要点,提高设计人员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动意识,推动绿色建筑由"评价"向"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明确了民用建筑绿色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两个阶段,要求"设计评价应在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本文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类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控制项和评分项对编制设计文件技术指标的要求,通过解读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准(DGJ32/J173-2014),分析了绿色建筑工程在项目策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各阶段中绿色设计文件的表达内容和深度,阐明了在绿色建筑设计前期阶段需要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作业部门与建筑设计咨询各专业分阶段协作,在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及设备材料选择配置中建立有效提资和协同平台,通过分享、平衡和技术集成,完成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系统化编制。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DB42/T1319—2017》的出台,标志着绿色建筑步入全面普及阶段。为便于项目在设计阶段合理选用绿色建筑技术,既符合标准政策要求,又兼具经济性和实用性。本课题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选取9个二星级绿色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对照国家和湖北省最新标准规范和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对项目技术要点的分析筛选,总结出适宜我省二星级办公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的绿色建筑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比如中国目前有些项目仅仅是采用了几项节能技术、使用了技能技术材料或者在设计阶段参照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贴上了“绿色建筑”的标签,“绿色建筑”的标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设计目前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定义、特点、设计依据和设计审查,指出了当前绿色建筑施工图普遍存在的问题:绿色设计专篇深度不足,绿色设计得分项的技术支撑文件缺失或有误。各专业评价体系不同等,并对绿色建筑施工图问题频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些分析结论可供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参考借鉴,以提高绿色建筑设计图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德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8版本的修订思路及内容,并为我国ASGB修订提供启示。从文献中搜集资料,总结归纳DGNB在德国发展概况及2018版本由来,利用纵横对比方法去解析2018版本的变化及提升条文的内容。发现该版本以经济可持续性理念进行了修订。在内容上,增加适用建筑类型、延续评价定级与阶段并调整大类指标权重与小类内容;在结构上,增加新的版块,以“以人为本、创新领域、循环经济”的理念去创新性地整合大部分条文。DGNB—2018版本在整合过程、标准工具、应用经济、管理评价的内容可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及双认证工作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重庆市公共建筑项目在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第7章"建筑环境设计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内容后的增量成本变化情况。文章根据重庆市公共建筑实际情况分别设定了6个分析样本,并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建筑部分)》设定分析样本的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全面分析了其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的增量成本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学楼由于使用人群和功能的特点,其节能设计方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舒适度具有更高的要求。针对寒冷地区中小学教学楼,笔者运用性能模拟技术,提出了从建筑的整体控制、平面组织到空间优化的被动式绿色设计流程,将适宜的被动式策略应用于场地分析、建筑布局、体型控制、围护结构选择、功能配置以及空间的风光环境优化等设计环节,形成适合寒冷地区中小学教学楼的绿色设计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天津某小学教学楼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绿色住宅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外,还得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由于评价指标在不同的寿命周期阶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仅仅从规划设计角度去预测建筑的绿色性能是不科学的,其参考价值也是有限的。基于完善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的目标,尝试从资源节约、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3个方面建立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住宅评估体系,分析不同寿命周期阶段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并运用改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住宅绿色等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王磐岩  牛萌 《园林》2021,(1):2-7
基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技术、机制协同难点以及城市绿地作为重要海绵体的价值意义,开展《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技术指南》课题研究。《指南》重点解决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评估全过程各层级的技术路径,以系统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不同角度确定各层级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的指标、目标和技术方法,包括海绵城市绿地规划、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海绵城市绿地工程施工与维护及海绵城市绿地绩效评估等内容。《指南》聚焦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与传统方法、做法的不同之处,通过规划、设计、实施、维护、评估全过程把控城市绿地海绵功能的落实,强调蓝绿灰融合和多专业协同,有效发挥城市海绵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单春明  杨春生 《山西建筑》2014,(28):207-209
简述了绿色建筑的本质及其重要性,以盐城市聚龙湖商务商贸区为例,介绍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并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研究了地域性适宜技术措施,形成了适合盐城特点的绿色施工新技术,为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超高层建筑具有耗材多、能耗大、对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实施绿色策略是解决其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绿色建筑在运行使用阶段能否达到设计预期的绿色绩效和使用效果可通过使用后评估进行检验。以广州西塔为研究对象,结合西塔绿色建筑实测数据分析和实际运行状态的调查,从建筑形体、空间组织、节能和节材四方面评估西塔超高层建筑的整体绿色绩效,并利用问卷和访谈对西塔办公环境进行使用后评价,采用李克特量表分析法和非参数法得到使用者的主观满意度评价以及个人背景属性对各项指标满意度的影响情况。所得结果为今后西塔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超高层建筑绿色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但大多项目只停留在设计阶段,无法得知绿色建筑运行情况、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使用后实测分析。文章研究对象为10个运行中的重庆地区绿色建筑,通过实地测试、问卷调查,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得到了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实际状况。对室内热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空气品质进行了主、客观耦合评估分析,并对原因从技术效果层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室内环境各部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向,有利于指导后续项目设计、施工、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and provided explanations for a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gap' between designed and actual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The anticipated and achieved energy performance of an advanced, innovative building that aspired to net-positive energy performance is studied: the Centre for Interactive Research on Sustainability (CIRS) build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in Vancouver, Canada. Selected performance ‘failures’ that became evident during operation of CIRS are studied for how they were discovered and the efforts required for their resolution: the energy systems and associated controls and monitoring. The key findings show the barriers were neither economic nor technical. Instead, the primary impediments were institutional regimes – arising from the ways that various life-cycle stages were specified, contracted and implemented. The key issu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meaningful and effective building energy monitoring capabilities, an understanding of energy system boundaries in design and analysis, crossing the gaps between different stages of a building life cycle, and feedback processes throughout design and operation. The disclosure of ‘failure’ and lessons learned i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subsequent advancement for the building stakeholders and the wider professional and research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0.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绿色建筑的概念、特点、评价标准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